APP下载

侠骨文心云霄一羽

2009-04-21

台港文学选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梁羽生大公报金庸

彦 火

侠骨文心云霄一羽

孤怀统览沧海平生

梁羽生先生于今年一月二十二日春节前逝世。当记者打电话给我捎来梁羽生的噩耗。并要我谈感受时,我表示,两年前曾与粱羽生在香港聚会,当日寸他精神不错,我十分怀念他的健谈和乐观精神。我想说,梁羽生是我所罕见的豁达的前辈文人,他一生经历战争劫难和对抗癌魔,每每谈起。也是一笑置之,乐观面对。

二○○六年十二月他应邀来香港参加天地图书出版公司三十周年活动,之后突然中风。我与时任天地图书公司董事长的刘文良兄去九龙一家公立医院探望他,他虽然举箸不灵,却不改性情,侃侃而谈,天南地北,无所不涉,谈笑风生,与同房其他愁眉苦脸的病人成为极大的反差。那次探望,我建议,待得他恢复健康,安排一次与金庸对话,两位新派武侠小说大师碰面,肯定会擦出不少火花。他听罢乐呵呵地欣然颔首。我们原来是提心吊胆地去探望他,走出病房的心情反而轻松得多。倒是刘文良兄却在二○○七年的春节英年遽逝,令人唏嘘不已。刘文良兄与梁老是忘年交,亲友们怕梁羽生伤心,当时也没有告诉他刘兄离世的消息。

据知,梁羽生在香港医院卧病数月后返澳洲,一直在悉尼的陈秉达疗养院休养,两年后才撒手人寰。

与梁羽生交往不多;他晚年从澳洲来港,印象中都会找金庸先生,金庸先生例必请吃饭。有时我也会恭忝末席。金、梁老朋友见面,当然有说不完的话题。梁羽生是一个好谈之人,话题大都由他一个人带动,滔滔不绝,饭局未了,金庸也只能凑上几句。印象中一席饭下来,梁羽生话题最多的是古诗、楹联和围棋。

梁羽生与金庸都是围棋高手,饭局结束,两位老朋友往往余兴未尽,金庸偶尔也会邀请梁羽生到他家中下围棋。

上世纪五十年代,梁羽生、金庸与《大公报》前副总编辑陈凡既是同事,亦属好友,并称“香江三大才子”。陈凡身居《大公报》要职,梁羽生当编辑,金庸当要闻版翻译。

当年曾由陈凡建议三人合写一个专栏,名为“三剑楼随笔”。专栏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只维持了三个多月,共合写了近百篇,大约十五万字,这本书在台湾及内地已翻印多版。

一九五六年大陆开始政治化,梁羽生没有说“三剑楼随笔”专栏辍停的原因,大抵与当时的政治气候分不开。因这个专栏的文章。大都抒发个人情怀,有感而发,不免带有“资产阶级个人色彩”。

梁羽生在一篇文章中曾辗转口述陈凡浓厚的政治立场。他写道:他的第二部武侠小说《草莽龙蛇传》将付梓日寸,开篇有一首诗:“一去萧萧数十洲。相逢非复少年头。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当日龙蛇归草莽,此时琴剑付高楼。自怜多少伤心事,不为红颜为寇雠。”梁羽生说,这首诗的第七句“自怜多少伤心事”之后,“结句本来是想表达一种不‘不辞冰雪为卿热的情怀,没想到陈凡来了那么一句‘不为红颜为寇雠,突然把人物‘拔高,刚好与我的‘思路相反。”

据梁羽生透露,陈凡在文革期间曾以毛泽东的“大刀卫士”自居。并购了一把锋利的小刀藏在身上,狂态毕露。

梁羽生晚年对他多年的老友金庸的武侠小说的评价极高。一九九四年,梁羽生就曾在悉尼作家节武侠小说研讨会上表示:“我顶多只能算是个开风气的人,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金庸先生。他是中国武侠小说作者中,最善于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写作技巧在内,把中国武侠小说推到一个新高度的作家。有人将他比作法国的大仲马,他是可以当之无愧的。”

梁羽生以上的话,当是肺腑之言。一九六六年,梁羽生化名“佟硕之”,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论》《刊于1966年香港《海光文艺》),指出:“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

梁羽生晚年在接受广州报纸《南方周末》访问时,曾比较他与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描写,说道:“金庸写‘恶、写坏人比写好人成功,写邪派比写正派成功;《书剑恩仇录》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张召重。写四大恶人,一个比一个精彩,但写好人君子。段誉啊,不够精彩。我自己写邪派怎么样写,都不够金庸那么精彩,我写名士风流比较有一手。”

无疑,粱羽生是开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他的旧文学根底较深厚,所以小说中引用不少诗词歌赋,也许这正是他自称的“名士派”的原因;但梁羽生也许受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小说人物有点脸谱化,正邪泾渭分明;相反,金庸并不受此限制,小说人物不拘一格,亦邪亦正,人物与小说情节云谲波诡,变化层出不穷,加上汪洋恣肆的文采,遂把新派武侠小说成就推上崭新的高峰,没人可以企及。

过去很多人以为梁羽生是先于金庸入《大公报》,其实不然。金庸在上海已被吸纳进《大公报》了。一九四八年春胡政之在香港筹备《大公报》复刊,金庸也随《大公报》要员来了香港。《大公报》于一九四九年初在香港正式出版后,粱羽生才到《大公报》应征。据知,总编辑李侠文委任金庸考核,是金庸录取了梁羽生的。

梁羽生与金庸一样,除写了一千万字小说外,还写下不少文化随笔,包括散文、评论、随笔、棋话,笔名有陈鲁、冯瑜宁、李夫人等。并著有《中国历史新话》、《文艺新谈》、《古今漫话》等等。

责编杨际岚

猜你喜欢

梁羽生大公报金庸
《大公报》举行创刊120周年庆祝仪式
武侠小说宗师梁羽生的养生妙招
从《大公报》看《红楼梦》与近代社会生活
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
谁是金庸小说第一情圣
“国家中心论”旗帜下《大公报》的自由思想与爱国情怀——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金庸的财富江湖
梁羽生:遇一人白首,择一人终老
梁羽生化敌为友
浅析民国时期《申报》与《大公报》的言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