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北邢南董”到身后寂寥

2009-04-21

艺术百家 2009年8期
关键词:境遇书法艺术艺术创作

刘 昆

摘 要:晚明时期,邢侗是当时的北方书法重镇之一。当时有“北邢南董”之称,后又有“邢、张、米、董”明四家之说。在可见其地位之高和影响之大。可为何时过境迁,邢侗身后书名寂寥无闻,董书渐扬而邢书渐寂呢?本文对邢侗在书法史上地位遇到不同的两种境遇,做了更深层次的探讨。试图揭示出晚明特殊历史时期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以此对邢侗书学成就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史地位;艺术创作;邢侗;境遇

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识码:A

From Prominence to Obscurity: On the Two Different Situations of

XIN Tong's Historical Status

LIU Kun

邢侗作为一位晚明的地域性书家,生前也曾得到过很高赞誉,“北邢南董”和“晚明四家——邢、张、米、董”,这些称号已经超越单纯的地域范围,甚至扩大到大江南北。明•李晔《六砚斋笔记》中说:“先生书法,以山阴为宗,唐宋名家,不以屑意,古淡圆浑,上掩钟索,昭代文、祝诸公无是调度出。”但是,形成截然相反的是其身后却寂寥无声,继续传播邢氏书风的人也寥寥无几。这种状况的形成,笔者欲从以下正反两方面来探讨一下。

(一)“北邢南董”并驾齐驱的原因

邢侗书风传统,缺乏新意,当时为什么能达到与董其昌并驾齐驱的原因是:

1、邢侗中年以前所拥有的政治地位、文坛地位的影响力。

邢侗书能与南董抗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皇上的喜爱。李维桢的《墓志铭》中说:“上语内竖以邢某字扇进览。上欣赏,命女史学其书。”皇上说好,下必仿之,故邢书在宫内外流传也势所必然。还有海外人士的追捧,也扩大了邢侗的书名。“邢司马平倭至高句丽,有李状元托致意子愿,愿为弟子。”①“朱宗伯出使,从人适携其书二幅。购之黄金同价,琉球使者入贡,愿小留买邢书去”。②与邢侗交往的一批高官名流如王元美、焦弱侯、赵梦白,冯元敏、李维桢、王洽等都极推崇邢书和邢文。如李维桢说:

邢子愿崛起山东,而海内倾乡人,如岱宗之长五岳,如东海之表大风。其文出周素汉晋诸家,殊非六朝所能尽。……试取子愿诗文,参以彦和之论,统其凡而言之,则神思体性,风骨通变,定势情采,镕铸声律,丽辞练字,有至境矣。……分其品而按之”宗经,则深情而不诡,风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直而不回,体约而不芜,文丽而不淫。③

先生生济南(李于麟)后,其为文也,亦欲破济南、秦汉之拘,而稍稍漱漱润于六朝。然先生为人,自标风简,豪翥乐易,推贤爱士,常若不及。故其为文,才足以冒其度,韵足以称其情,虽逼先生之精神,而要不失济南之风范。语曰:“齐鲁之间,其文学,盖天性也”,济南而后,舍先生吾谁与归。④

宋蒙泉《明诗》,抄《来禽馆集》诗五卷去。其应酬之作,大抵气体清逸,凡神隐秀。渔洋山人云:“来禽夫子本神清”,非虚语也。……其为文,一以唐宋八家为法,著作鸿搏,交称于缙绅之口。⑤

这些评价,足以说明邢侗在当时文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籍此影响以及政治诸多因素,邢侗生前获得了与董其昌一样显赫的书名也便是自然的了。

邢侗的书法风格与董书是絶不同的。邢书用笔劲健、流畅,而董的用笔虚和、圆婉;邢的走笔迅捷而奔爽,而董书清丽舒缓。故两人的书风也相异,一为雄劲、质朴,一为清俊、秀逸。这就是不同地域的不同性格所致。王世贞称北调雄深,南音清丽。这种诗歌的差异表现在书风上,也就是一雄一清,一劲一逸的分野。从个人的性格言之,邢侗性质朴,嗜欲清寡,尚谈儒理,喜雄深宏阔,而董其昌则多浪漫情怀,喜谈禅谈玄,钟情于平淡清远的风格。邢侗的书风受到北方时人的追捧,与地域书风崇尚也有一定的关系。

2、邢侗的处事待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口碑。

邢侗受父亲的影响,对人礼仪忠厚,处事廉洁奉公,可谓真正的忠臣孝子。对父母尽孝。“思念二尊人春秋高,不欲远离。乃乞身归养,朝夕承欢,四方珍膳,无不毕致。父病,药必亲尝……坐医其旁,而身立侍,唇燥,则舌润之;息微,则鼻通之;大小遗,则手受之。忘食寐,疲极或仆地……六戚问疾者,见其状,啧啧称孝子。” ⑥

邢侗对恩师于慎行,亦视同亲尊恭敬有加。于仙逝后,侗亲往料理后事。“于师座主东阿于文定里居,岁一往候之。文定恒语人:‘子愿君子也,世无知者!意甚不平。既相,子愿饯之境上。祝曰:‘天下人才何限,吾师翕受敷施,无以小子示天下私。甫入朝,遽卒,(子愿)跋涉霜雪,迎丧都门之外。抵东阿,酬酢吊宾,赞共冢嗣……葬日执缰,泣如縻,众咸嗟异。而为碑,手书之,号二绝。” ⑦

对亲朋好友的备至关怀,也可见出邢侗大仁大义的宽厚胸怀。

子愿为令,所日用,若酬往交际,悉取家囊,县以大治。为御史,出按秦晋为楚叁藩,察吏如衡鉴不爽;所兴除利,悉当众心,金矢之罚,锱铢不染,以资艰厄,所在尸祝不衰。

子愿世家,席父资钜万,而见素抱朴,与闾邗浮沉。衣褐宽博,脱粟饭,芜菁俎,款段下泽,不识金紫贵人。

子愿之门,四方贤愚贵贱,辐凑缰属,和颜接引,殷勤劳问,末年析箸,产日减,客日进,妇之簪珥,常在质库。

子愿领职,不妄兴作,家有来禽馆,在古邱上,粗具木石,又与众共之,外户不闭。⑧

君治邑如家,廪食囊衣,悉自家中具之。不以烦邑人。大小之狱,察之必以情。至于法无可贷者,虽权贵居间,上官示意,不少徇也。⑨

河北枣强县令南宪仲与邢侗是同榜进士,南宪仲到枣强当县令以后,突然得病病故在任上,他的妻子也染上病去世了。他们夫妻留下一个幼弱的儿子和两个仆人,情景非常凄惨。邢侗闻讯以后非常悲伤,他流泪南宪仲英年早逝,悲痛他遗留下的幼弱孤儿在枣强举目无亲。刚巧,京城里的一个督学到南宫来巡察,邢侗向他说明南宪仲的不幸遭遇,提出自己要亲往枣强替南县令打点处理丧事,督学感动地说:“你做的是古人高尚的义举,我应请替南宪仲给你下拜。”邢侗赶到枣强,料理完南宪仲的丧事后,又检查和登记了南宪忡的行囊和遗物,他当众取出三十两银子给南宪仲的一个老仆人,杜绝了个别不怀好意的人趁机窥探钱财的念头,暗中又拿出自己几个月的俸禄送给南宪仲的老仆人,让他们作回家的费用,又告诫老仆人要精心照料南家遗孤,后来,邢侗还是不放心,又派了两名得力的随从护送他们安全回到老家,人们赞扬邢侗对待南宪仲比桃园三结义的情谊还重。

李于鳞先生是明朝著名文学家,与邢侗的父亲交往密切。李系山东济南历城人,嘉靖年间进士第,官至河南按察使,是明朝的“后七子”盟主,56岁就去世了。李于鳞先生后人家境贫困,将家中的房产田园都卖光了,最后连著名的白雪楼都变卖了。邢侗得知后,托人给济南的孙中丞代信,让他替自己买下白雪楼,送还给李于鳞的后代居住,并且送给他们许多良田,以求继续谋生。

这些良好的口碑,也有助于邢书声望的远播。

邢侗盛年时期占据着有利的政治、文坛地位,又有儒家的风范,对待亲朋又乐于助人,行侠仗义;书法师承终生恪守二王的观念,指导着他学习羲献的书法实践,这一条师承方向也是极其符合儒家传统风范,所以使得当时的人们对他怀有很深的敬意和偏爱。正如后人评价说:

“韩陵片石昔曾经,南董休叫笑北邢。

偏是慒慒拾残沈,剽来孤媚说华亭。” ⑩

(二)董书渐扬、邢书渐寂之原因

邢侗在明代晚期书坛上,他的书法具有独特的面貌,在二王草书的风格范畴内开辟了一片新的领域,并在有生之年能达到“北邢南董”地位,为何时过境迁,董书渐扬邢书渐寂,其因何在?就笔者浅见,主要有以下原因:

猜你喜欢

境遇书法艺术艺术创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境遇与作为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境遇与作为
境遇与作为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