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球时报》英文版创刊引关注

2009-04-21

环球时报 2009-04-21
关键词:酒会英文版人民日报社

●本报驻外记者联合报道 ●本报记者 段聪聪 刘 洋

20日,一份全新的“洋味”报纸引来中国国内乃至世界关注的目光,它就是《环球时报》英文版。当天,环球时报社在北京举行了英文版创刊酒会,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和总编辑吴恒权共同主持了启动仪式,来自39国的约110名外国朋友出席。世界媒体20日大量报道《环球时报》英文版的创刊。

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在《环球时报》英文版创刊酒会上致辞说,《环球时报》是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一份主要报道国际新闻的报纸。1993年创刊以来,不断向中国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不断满足中国读者对国际事务的知情权,得到他们的普遍认同。《环球时报》推出英文版和英文网站,是环球时报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人民日报》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重要一步。

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先生在讲话中强调了英文报纸对于外国人,特别是不懂中文的人的重要性。它会是了解这个幅员辽阔、生机勃勃的中国的途径。他鼓励《环球时报》“加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在发言中说,过去30年,中国改革的重点是让中国老百姓了解世界;下一个30年中国开放的重点应该是让世界认识和接纳中国。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也在致辞中说,《环球时报》这些年的报道加大了中外交流的信息量,使中外看到了彼此的复杂与多样,减少了彼此的误判。他呼吁中国政府官员学者能更多地接受《环球时报》的采访,并呼吁外国人士理解并鼓励《环球时报》直率的报道风格。

参加酒会的中外人士也交流了对《环球时报》英文版创刊的看法。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丁刚认为,中国急需一份市场化的英文报纸,“看清世界,读懂中国”,是《环球时报》英文版的使命,也是中国报业的迫切需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教授说:“过去我们都有一个惯性,一有重大事件发生就看西方的英文报纸。现在,我想,这个时代应该告别了。”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刘慧表示,期待《环球时报》英文版改变外国人对中国媒体的旧有印象,并将一个更加鲜活的中国形象展现在外国人面前。

在国际上,《环球时报》英文版的创立也受到广泛关注。法新社20日称,中国的第二份全国性英文日报星期一上市销售,而此时的西方国家,报纸正面临着生存危机。文章说,此份报纸的发行正值中国媒体进行大扩张之际,中国正在寻找把自己的观点更多地呈现给世界的途径。英国《金融时报》20日称,此举将检验“这份中国国有媒体能否赢得外国读者信任”。

一些西方媒体习惯性地将《环球时报》英文版的创办动机“政治化”。美联社20日称,《环球时报》英文版的发行反映了中国正努力推行新的“软实力”,以树立起全球声誉。韩联社当天评论说,通过发行《环球时报》英文版,中国将提高本国的名望,驳斥外界对本国的非难。《澳大利亚人报》则说,《环球时报》发行英文版一事已经筹划多年,创刊准备期也有6个月,这是中国更加有效地把中国的新闻报道呈现给世界的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法国《国际信札》杂志近日撰文称,《环球时报》在国内发行,依靠在国外的记者网络,其新闻质量很高,现在开始出版英文版,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环球时报》英文版每星期一至星期五出版,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和武汉发行,每份销售价格为1.5元人民币。20日,报纸一上市,便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英文环球网也于4月20日同时开通。英文环球网网址为http://en.huanqiu.com和http://www.globaltimes.cn。该网实行24小时即时内容更新。当天部分网友在网上留言。一位名叫“生鱼片”的网友说,《环球时报》英文版仍然定位为传递中国民间的声音,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经历了2008年这非同寻常的一年,中国老百姓太需要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了。一位匿名网友称,中国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尤其是中国的、客观的声音,让更多的外国人看到崛起中的中国,更加开放的中国。▲

猜你喜欢

酒会英文版人民日报社
港府新春酒会首次加奏国歌环节
从人民搜索离职自主创业
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解读
镜头
一身便装
踩葡萄
用创可贴疗心伤
环球时报 双语新闻   Bilingual stories
环球时报 双语新闻   Bilingual stories
环球时报 双语新闻Bilingual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