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型企业家的机遇

2009-04-21

全国新书目 2009年5期
关键词:赢利商人工匠

曾 伟

本书提出了中小私营企业的“种属”问题,是传统的“作坊”还是现代工业化的企业,把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聚焦到“物种”的改良上,从而引出了主题:中小企业不是做强做大的问题,而是如何做成真正的企业的问题。本文选编自该书的自序。

《冬天里的革命》

曾伟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定价:38.00元

企业的冬天来临了。这是一个迟早要来临的冬天。4年前,当我做完大约三十多家企业的调研和变革时,我突然萌发了一种感觉这些企业是些不正常的企业,或者说是一种不能称为“企业”的企业。这是一群作坊,尽管规模有大有小从几十人至上千人,年产值从几百万至几个亿,但它们的内部结构、运作方式、生产关系彼此却没有大的差异。

为什么这么多企业规模在增大,量在扩张,但管理上却没有大的进步呢?因为这些企业缺乏制度创新的能力。这些企业在创立之初就没有精心的企业设计,老板们只是为了挣钱而创办企业。出于快速挣钱的动机,他们当然不可能精心地设计和雕琢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他们把自己在生意场上积累的人际交往的经验,草草拿来就用在企业管理上,大搞人情化管理,最终封闭了企业管理创新的大门。企业陷入了只能守不能变的陷阱,一步一步走向深处,这就是我4年前发现的“企业死亡基因”。

外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企业可以生存。但外部环境一旦变得恶劣,企业内在的“死亡基因”就会像病毒发作一般,使企业顷刻间倒闭。所以,经济危机是诱因,内在“病毒”才是根源。即便没有这场经济危机,很多企业也已经出现了越大越亏的现象,这其实就是一种征兆,意味着现有企业的经营模式有一个扩张的顶点,过了这个点,便难以赢利。

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不进行彻底的改变,迟早是要被市场淘汰的。因为这是一种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是一种体力消耗下的硬撑。很多的企业家此时败下阵来,关闭了厂门,与其说是经营不下去了,不如说是精力、体力支撑不下去了,是意志和心态的崩盘。这么多年来,这些企业以及它们的主人——老板们,并不是靠高效的管理赢利,而是靠商机、靠打疲劳战支撑着企业。他们能撑多久?他们所带的团队又能撑多久?即便没有这场危机,即使没有这个“严冬”,他们又能怎样?

几年前也经常听老板抱怨:“老板不是人做的”、“办工厂就像上了贼船”。发出这些怨言的时候,危机还没有发生,经济还一片繁荣。如今的危机让一批企业和企业家离开了这个竞技场,谁又将成为明天的主角呢?应该是那些“工匠”型的企业家登台的时候了。他们身上或许会少了商人的敏锐,但他们却多了一份对事业的执著。他们喜欢手中所做的事胜过这些事情给他们带来的钱,他们更热爱自己生产的产品,而不是产品带来的利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努力创造新的管理模式。当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赢利而做的时候,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而唯有全身心地投入,企业才有真正的生命力。当一个人为钱而做事的时候,是不可能全身心投入的。因为他至少要留出一定的心思和时间来享受金钱的乐趣。而热衷于做事的“工匠”们却不需要保留这份心思,他们在做事的时候,在改善的时候,在创造、在制造的时候,已经在享受了。该是这些人登台的时候了。

日本的企业界也遭遇过我们今天的情景。他们靠一批“工匠”型的企业家带领着企业走出了沼泽。我们也必须如此。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不可能是商人为主体的游戏。让“商人精神”淡出制造业,给制造业注入一种灵魂——“工匠精神”,这是这场危机必然会完成的使命。“商人精神”被“工匠精神”所替代,这是工业文明的本质特征。

猜你喜欢

赢利商人工匠
90后大工匠
言而无信的商人
Right Place to a New Restaurant
威尼斯商人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四组会计专业“相近词”的人文底蕴释义与甄别
财务杠杆在企业中的应用
致敬!老工匠
商人求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