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性格与健康相关性研究

2009-04-21胡海檬

消费导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健康健康教育性格

[摘 要]目前我国青少年心里健康总体水平偏低,良好的性格有益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本文在介绍性格和健康的基础上,研究了两者相关性和性格的发展、形成,以期为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关键词]性格 健康 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胡海檬,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应用心理学10502班。

据第13届“世界精神卫生日”有关方面的统计数字表明,国内大学生中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哀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占16%以上。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性格与健康

(一)性格

从心理学角度定义人的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俗话说:“性情各异,如同其面。”每个青年人都会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气质、能力、兴趣的差异,这些特点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个性心理特征,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重要体现,也是个性中最重要的、最明显的心理特征。

(二)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

(三)性格与健康相关性

健康的性格能调节人的情绪,体育锻炼能培养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性格,提高精神文明水平。对于人的性格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早在1948年美国的贝茨和托马斯两为博士就进行过,他们将45名医科学生按性格分成三组,A组的人文静含蓄、小心谨慎;B组的人活泼开朗、感情流露自然而平和;C组的人喜怒无常、易争好斗。二十年后,发现C组(即A型性格者)77.3%患有严重的疾病: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精神失调等;其余两组发病率仅占22-26.7%。每种性格特点都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很多疾病的发病基础,有可以改变许多疾病的发展过程。所以,每个人都有必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扬长避短,把性格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二、青年学生的性格发展特征

(一)年龄特征

性格在儿童、少年和青年各阶段的发展状况是不均衡的。我国心理学家认为,小学一年级前是性格养成的第一聚变期,小学二至六年级性格发展较为平稳,初中一年级(平均年龄14.1岁)前后性格发展进入第二聚变期。这两个聚变期的共同特点是,求知欲迅速增强,社会活动范围显著扩展而自制力有明显下降。到了大学一年级(平均年龄21岁)以后青年的性格基本形成,一些突发的与个体性格不相符合的异常举动较少出现。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家庭属于“一孩化”家庭,孩子在初高中阶段受到家庭的百般呵护,家长偏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应对挫折的能力重视不够,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心理稳定性较差,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不能从容应对困难和挑战,有的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为此,我们要注意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方式,把握好时机予以关照。否则将会对学生的良好性格的养成不利,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性别特征

不同性别的学生,由于生理、心理和活动方式的差异,在性格表现中有很大不同。调查表明:多数女学生比较温顺、细心、耐心,感情比较细腻,但较胆怯和心胸狭窄。多数男学生比较粗心、粗暴,逞强好胜。从性格类型上来说,内向型性格的女青年多于男青年,而外向型性格的男青年多于女青年。因此,青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安排要充分照顾到各自的特点,以便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可塑性特征

性格作为人的个性中核心的、稳定的因素,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即便是成年人,为了适应周围环境,也会改变或部分改变自己的性格,如受到挫折后,原先很开朗的人变成沉默寡语;经过劳教后使罪犯变成新人等。青年学生与成年人相比,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分辨的能力还比较弱,为了博得社会力量或某些人士的欢迎,或为了追求个人名利、满足某种欲望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所以,在青年性格形成的矛盾斗争中,矛盾双方会在客观环境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有意无意地改变某种性格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可塑性。

三、青年学生性格的养成

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心理条件相互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此过程中,个体生活环境,诸如家庭、学校,或朋友、同学等,以及个体对这些环境的反映,影响和塑造着人的性格那么,如何培养青年学生的良好性格,就成了生活环境的主体的重要责任。

(一)家庭培养

马克思主义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也是社会各种道德观念的集中点。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青少年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成员的社会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对子女的熏染来实现的。实践证明,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容易使子女养成孤独、抑郁或执拗的性格,甚至会变得冷酷、残忍;生活在父母离异或残缺家庭中的青少年,往往容易养成悲观、孤僻的性格;父母对孩子要求不一致,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使他们或冷淡忧郁,或两面讨好,并爱说假话。家庭对青年学生性格的培养起着最基础也最深刻的影响。父母应在自己的身体力行中去熏染孩子,引导孩子养成豁达大度、阳光上进的性格。

(二)学校培养

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要在学校里度过几年到十几年的时间,特别对大学生来说,要在学校度过十五六年的时间。学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有两个途径:教师和集体环境。教师的文明礼貌、崇高的道德品质是促进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因素。教师的鼓励、信任和爱护能促使学生自信心强,富有朝气;反之,教师的冷漠、训斥和鄙视会造成学生自卑、消极和忧郁。当代的高等教育强调开放式教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作为教师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核心,全面树立服务意识,引导学生确立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思想品德、积极健康的身心素质和扎实稳固的专业知识。

(三)社会培养

这里所谈的社会指家庭、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如社会文化、道德风尚、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它也是大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社会风尚能促使广大青年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时代主旋律。反之,混乱的道德观念会使青年目无法纪、盲目狂热、缺乏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我们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有必要在各项实际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与时俱进,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先进的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影响学生,这样不但能够促使他们养成积极向上、健康良好的性格方式,而且对我们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马一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24(1)

[2]周军,体育教学是A型性格健康长寿的百年大计[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7(6)

[3]王晓清,浅谈青年大学生的性格培养[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猜你喜欢

健康健康教育性格
猫的性格爪知道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性格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