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提问“七忌七要”
2009-04-21王建宁
王建宁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是启发学生思维、控制教学过程、获得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课堂提问,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沟通师生的情感,创造愉悦适宜的教学情境。质量低劣、随心所欲的课堂提问则会涣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挠其学习情绪,抑制其学习兴趣,阻碍其思维发展。可见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对课堂提问应在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做到“七忌七要”。
课堂教学提问的“七忌”是:
一忌浅。“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或“故事发生在何时?写了哪几个人?”这类选择式或者填空式的提问,由于过分简单、肤浅,即使学生对答如流,也只是表面热闹,学生不加思考,信口答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反会养成不肯用脑的坏习惯。
二忌深。教学李白、杜甫的诗歌,就提问“两位诗人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各有哪些艺术特色?”教学《阿Q正传》,就要求回答“阿Q精神胜利法的实质是什么?”这类提问深奥难答,学生无法回答,只能噤若寒蝉,哑口无言,久而久之,反会对课堂提问产生畏惧心理。
三忌空。有些提问不是根据教学目标而设置,要么无疑而问,要么空泛笼统,要么大而无边。如教《风景谈》,提问“课文如何体现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教《改造我们的学习》,提问“文章是怎样论述中心论点的?”这类问题,学生一时无法明确理解,常会出现无从下口之感,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忌滥。有些教师误以为提问越多越能启发学生思考,于是提问“多多益善”,一堂课内发问如连珠炮,学生被问得晕头转向,难以招架。
五忌单调。每一篇文章,提问总是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上绕圈圈,搞循环,这种程式化的提问千篇一律、呆板单调,学生兴味索然,应付消极。
六忌面窄。成绩好的学生是教师的“宠儿”。有些教师课堂提问眼中只有优等生,优等生发言的机会多得令人嫉妒,而差生发言的机会却少得可怜。差生受到冷落,便心不在焉,无精打采地“静坐”。这样的提问滋生了优等生的自傲情绪,挫伤了差生的自尊心,造成了两极分化的不良后果。
七忌只问不评。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不加评价,就立即转入另一教学环节,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怎样,教师没有及时做出评价。或虽有评价,但过于简单轻率。教师对学生回答好还是差的原因道理没作分析,对不能作答的差生训斥、挖苦、讽刺,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恰当的提问应当是: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课堂提问应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紧紧围绕教材的中心,服从既定的教学目标,做到语言清晰,内容具体,思维指向集中。
二要有激励性。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思维强度,能激励学生认真思考,钻研课文。答案需要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活动才能得到。
三要注意趣味性。课堂提问要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问形式多样,可设计一些多种答案题,以开拓学生思路。
四要注意难度。课堂提问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五要注意联系性。课堂提问要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能联系原有的知识、经验去分析、解决问题,经过探究后而获得新的认识。
六要注意辐射面。课堂提问时,既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发言,也要让成绩一般的、差的学生发言,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
七要注意提问的灵活性。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出灵活多样的问题,对同一问题也应当灵活变换发问的角度。要灵活运用多种提问的方式,做到直问和曲问、正问与反问、单问与串问相结合。
甘肃省高台第一中学(7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