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兵车行》中的“重女轻男”
2009-04-21徐利
徐 利
《兵车行》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揭露了唐玄宗时期由于长年的穷兵黩武而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和不幸。深刻的思想与高超的艺术手法的完美结合是这首诗歌的突出特点。
依个人之见,这首诗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揭露唐王朝的罪恶与广大人民的沉重灾难:一是用赋的手法铺陈离别的悲惨场面,二是假行者之言(也是采用了赋的手法)描绘了边庭血流成海、中原人烟萧条的场景,三是写战争带给人民的心灵创伤。前两者论述已颇多,故本文主要谈一下第三点。
重男轻妇女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这一思想的典型写照。千百年来,每个家庭都把尘个男孩作为最大的愿望。有了男孩,家族的香火就可以存续下去;没有男孩,香火就无以为继,整个家庭就会万念俱灰!然而唐王朝的连年战争却改变了封建社会的这一传统心理:信知尘男恶,反是生女好。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呢?“生女犹得缘比邻,尘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千百年形成的社会心理被战争击破得粉碎,到此时“土崩瓦解”!这是人们的心灵受到严重摧残的结果,更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发动连年战争的血泪控诉。至此,诗人在描述悲惨差别场面和战争造成的沉重灾难的基础上那饱满酣畅的激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唐王朝统治者的罪恶也被揭露得淋漓尽致:肉体的痛苦和身体的饥寒固然让人无法忍受,而心灵的摧残和创伤更是让人绝望!《兵车行》非常深刻地写出这一点,从而使得它站在了思想的制高点上。
仅仅过了半个世纪,唐代另一大诗人白居易就在《长恨歌》中就巧妙地引用了这个观点: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为什么会再一次出现这种反常的心理呢?“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如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在封建社会的任何一个朝代里,都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广大百姓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是“暂时坐稳了的奴隶”,或者是“想做奴隶而不得”,无时无刻不盼望过上安稳日子。当看到杨玉环因有色而得宠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时,广大百姓竟琢磨着生个女儿嫁到朝廷里面改变一家人的命运——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变态”心理啊!诗歌是艺术,可以夸张,可以虚构,但又毕竟建立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因此,这一传统心理的改变便具有不同寻常的现实意义:它既无情地鞭挞了唐王朝统治的荒淫生活的当时政治的黑暗,又包含着对处于悲惨境地的广大百姓的深切同情。
“重男轻女”思想已成为历史,“重女轻男”心理也早已是过眼烟云。“重女轻男”现象虽然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物,诗人却把它抽象概括为一种社会心理,并艺术地表现在诗歌里,从而使得上述两首诗歌表现在无限的思想张力,千百年来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2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