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带颜色的熟语
2009-04-21刘学明
刘学明
红尘有两个意思。一是指闹市街衢的飞尘,形容都市的繁华。班固《西都赋》中有“红尘四合,烟云相连”之句,意谓飞尘四起,与烟云混在一起,茫茫一片。也指繁华热闹的地方,如徐陵《洛阳道》诗中有“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描绘的就是春华时节都市的盛况。二是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间。有人说看破红尘,也就是说把人间的事看透了,看明白了。
红得发紫红、紫原指朝官衣服的颜色。这句俗语源于我国封建时代起始于北周,形成于唐朝的“品色衣”制度。就唐代而言,官分九品,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四品深红,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着紫穿红者便是身居高位者,而穿青色者则官卑职微。白居易有“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其中就包含了遭贬时官职低微之义。那些穿红着紫的达官贵人可以经常出入朝廷,于是,人们便以红色作为发达的标志,所以,人们后来称官运亨通、仕途畅达的人为“红得发紫”。
黄花闺女这是对未婚少女的一种昵称。它源于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的故事。某年正月初七,公主与宫女们嬉戏后,躺卧于含辛殿檐下,一阵微风吹来,盛开的腊梅花瓣落到她的额头上面,经汗水渍染,留下斑斑花痕,这使公主显得更加妩媚多姿。宫女见了,跟着仿效起来,用梅花粘贴于前额,以增美色。因为梅花不能持久,宫女们又用黄粉替代来妆饰。传入民间以后,一时风行各地。《木兰辞》中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是这种妆饰的写照。又因为采用这种妆饰的又都是未婚少女,于是便有了“黄花闺女”或“黄花女”的称谓了。
乌纱帽乌纱帽是官帽的代称。其实,乌纱帽最早并不是官员专戴的帽子,而是官民均可顶戴的。乌纱帽作为官员的帽子,从而作为做官的代称,是明代以后的事。《明史·服志》:“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圆领衫束带为官服。”从此以后,乌纱帽便成了官吏的“专利品”,而一般平民百姓再也不敢问津了。至于乌纱帽式样不同而表示不同官阶等等,更是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所致。正是这样,在明清的一些文学作品中,把“乌纱帽”作为官位的代称,并流传开来,以后人们就把“乌纱帽”来代称当官的了。
紫气东来农村中新居落成,不少人家在门楣上大书“紫气东来”四字,这并非纯系迷信,它源于古代思想家老子出关的故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司马贞索隐引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其有紫气浮关,而老了果乘青牛而过”。这个叫喜的守关者,知道老子此去关西隐居,往后不易相逢,便趁机请老子写书。老子就授以《道德经》(即《老子》)五千言教他,随其流传民间。后来,文人们据此概括为“紫气东来”四字,用来表示祥瑞和美好的期冀,或比喻吉祥的征兆。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3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