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不褪色的母爱

2009-04-21李弗不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画屏舒婷全诗

李弗不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般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礼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真正的诗——往往是心底的诗”(高尔基),舒婷正是这样带着痛苦的记忆,饱蘸自己滚烫的心血,用浓重的感情,挥笔写下了这首怀念母亲,追悼母亲的哀歌。尽管前人留下了无数歌唱母亲的动人诗章,舒婷这首诗也仍然闪烁着独特的艺术光彩,具有撼动人心,净化灵魂的力量,确属写母爱不可多得的佳作。

全诗共四节,以“呵,母亲”的一声声呼唤为感情的聚焦点,把梦境、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包容着典型的生活细节与丰富的思想内涵,多角度多层次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那种丝丝缕缕总相连的赤子之情。

写作上,这首诗采用了国画的艺术手法,由淡到浓,层层渲染,逐步加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苏轼悼念亡妻的《江城子》一词,在构思上先写现实中的极度思念,然后再由这种思念派生出一个“轩窗相会”的梦境,这样便强化了抒情效果,那么,舒婷这首诗则相反,先写梦中与母亲相会,再由梦醒过渡到现实的回忆,与苏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诗一开篇,便用非常动人的三行诗,勾画出一个典型的场面,这种开头是新颖独特的,像电影中的序幕,把一个令人难忘的特写镜头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个画面里,包含着两个典型的细节:慈母细理女儿乱发,爱女紧拉母亲衣襟。这是作者精心绘制的一幅母女梦中相会图。它高度概括地表现了母女相逢后再也不愿分开的深情。在这幅图画之外,作者留下了大片诗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去弥补:正因为人生艰难,“我”才加倍地怀念母亲,也由于强烈的思念,才出现了梦中相会的情景。好不容易见了面,“我”当然惊喜万分,该有多少辛酸要向慈母诉说啊!也当然害怕再与母亲分开,以至禁不住像儿时一样,紧紧地拉住母亲的衣襟。然而这毕竟是一个美妙的梦啊,一旦梦醒,母亲便会突然飘逝。怎么办呢?为了多看母亲一眼,“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她要去追寻母亲的身影,即使一时看不到,也要闭着眼睛耐心等待,等待第二次梦会的来临。这就初步写出了诗人对母亲无限的爱和炽烈的怀念。因为她明白,一旦睁开眼睛,便是使人烦恼的白天,想见到母亲的一线希望也没有了。这是感情的第一次着色,为全诗确定了一个深沉的基调。

从第二节开始,是写梦醒之后。现实是无情的,母亲永远也不可能再回到“我”身旁了。诗人在梦醒之后,更加感到空虚和失望时,便想起了那条“鲜红的围巾”,它是母亲留下的遗物,母亲生前围过它,如今竟成了珍贵的纪念物了。因为怕浣洗会使它失去母亲“特有的温馨”,她一直珍藏着,不去洗它。然后,真正无情的是岁月的流水,它会冲洗掉许多往事,使诗人忘却和慈母朝夕相伴的那些美好时光,那对她来说,该是多么痛苦啊,因为她本来就是靠回忆来安慰自己,寻得一点精神上的慰藉,如果这点可怜的希冀也破灭了,那她还能生活下去吗?于是诗人带着恐惧的心理哀唱:“生怕记忆也一般褪色呵/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从诗人捕捉的这些新鲜独特而又细致入微的感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颗充满着爱而又在痛苦中煎熬的灵魂。她害怕流水无情,会洗去母亲的温馨;她更害怕岁月无情,会夺去她美好的回忆;她要珍藏母亲的围巾;她更要保护记忆的画屏,于愁肠百结之中,尽情倾吐了对母亲的怀念,这是感情上的第二次加深。

诗人究竟为什么要珍藏记忆,靠回忆过去支撑自己的生活呢?诗人在第二节没有明确点明,但到了第三节就明显地点出来了:“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如今戴着荆冠,我一声也不敢呻吟”,原来,现在生活是残酷无情的(诗写于1975年),生活对她又是那么不公平,硬要把“荆冠”戴在她头上。(“荆冠”一词,来自宗教术语)这里象征着诗人当时精神上物质上都陷入了困境,但却“一声也不敢呻吟”。一方面,恶劣的生活环境,迫使她默咽苦水,敢怒不敢言;另一方面,理解体贴她的母亲早已不在人世,呻吟又有谁听。于是她只好常常仰望母亲的“照片”,把自己的心声倾吐给母亲。不过,这种默默的仰望,无声的倾诉,又总是令人“悲哀”的,她多么想大声地呼唤一声“妈妈”,然后放声痛哭和诉说一声呀。然而,不能,千万不能!因为她清醒地意识到:“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母亲在世时,曾遭受那么多的不幸,曾承受那么多的重负,没有睡过安稳觉,没有过上安宁的日子。现在,她在那个世界里,一定睡得很静,一定在做着甜蜜的梦,“我”怎么能忍心惊动她呢?短短七行诗,写得一波三折,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把对母亲的挚爱之情,推向了一个高潮,读来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这是感情的第三次加深,也是用墨较重的一次。

经过上面三次加浓感情之后,女诗人让感情平静一下,来了一次较大的折迭,写出最后一节诗。一方面流露出自己不敢“陈列爱的礼品”,也就是不能公开发表这首诗的痛苦;一方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地直抒自己的怀念之情:“呵,母亲/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诗人用不被人发现的、默默无声而又源源不断溢出清泉的古井,来比喻自己对母亲那种深藏心底的怀念,更加真切感人。这是感情上的第四次加深,也是全诗沉重有力的收笔,从而由淡到浓,层层渲染,逐步加深了对母亲的怀念,艺术地展现了诗人丰满的情感,给人的感受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

江西省樟树市清江中学(331211)

猜你喜欢

画屏舒婷全诗
舒婷《致橡树》(节选)
以画屏连接古今 “ 画屏:传统与未来”在苏州博物馆开幕
画屏:传统与未来
劝学
观海有感
舒婷的鼓浪屿
诗人舒婷的爱情故事
诗,我喜欢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