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原理在中学教师管理制度中的运用
2009-04-21方文亮
方文亮
摘要:本文借助自己从事中学教育多年的经验,凭自己对中学教师管理制度的理解,从行政管理学几个基本原理出发,多方面分解中学教师管理制度。最终认为中学教师管理制度在遵循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弹性原理、能位原理等等基本原理的规范下,将会更好的有助于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从而更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展开。
关键词:教师管理制度;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弹性原理;能位原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毫无疑问,教师是各个中学学校的最大财富。为了使教师能够持续地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教研和教学资源,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各个中学都意识到应该更加有效的对教师进行管理。基于合理有效的中学教师管理制度在对于中学教师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对于促进教师职业生涯良好发展,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在行政管理学基本原理基础上为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中学教师管理制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行政管理原理是人们在长期的行政管理实践经验基础上,对行政管理活动规律的理性认识,作为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基本成果,它在普遍意义上能指导人们的行政管理实践,本人以为要有效组织中学教师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学中以下原理可以加以合理运用。
一、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必须树立系统的观点,根据系统的观点去认识管理和指导管理活动,从管理系统整体出发,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对管理的对象的各种要素及其相关关系进行充分的,科学的,系统的分析和综合,从而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对于教师管理制度来说,对教师的任免、使用和考核就是一个连续封闭的系统工程?:对教师的任免,应该因岗置人,因人设岗,充分发挥每个教师在系统内的最大功效;对教师的使用和考核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反馈也应该在系统内整体考虑。在现代化的今天,对教师的任免、使用和考核的系统管理可实施网络化信息管理机制,全方位地收集信息,利用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有效地实现信息流通和共享,从而有效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设置有关教师任免、使用和考核情况的专页,定期公布教师的阶段性考核结果,让执行机构(人事处)、接受部门、教师本人及时了解全部教师的工作情况,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发生,使教师管理制度这一系统工程更加有效地运作。系统原理下的中学教师管理制度还应该引人反馈机制。积极妥当的反馈机翩对于人才培养、流动和引进,以及加强教师的聘后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反馈机制能及时掌握教师管理实施的过程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从而促进教师管理制度的微观调整;其次,通过信息反馈机制可以了解建立教师管理制度过程中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和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传递到指挥中心(主管校长)、执行机构(人事处)和接受部门,成为修正、完善教师管理制度的依据。更重要的是能及时通过主动调节教师管理制度中的不刺因素,从而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另外中学教师管理制度的系统运行还不能缺少监管部门的监督。监督包括事前监督、过程监督和聘后监督,监督部门可以根据中学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探索并运用行之有效的监督方法,达到准确地、客观地反映教师管理的整个过程,为推行中学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有效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做出创新性贡献。
二、人本原理
中学教师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管理使用教师,使教师为学校、为社会创造最大财富。那么其对教师的管理就应该遵循人本原理。人本原理,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原理。它要求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实质就是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是学校主体,教师的参与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使教职员工的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的发展提供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人本原理要求中学教师管理制度能够为教职工的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提供动力支持。通过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物质动力方面,学校应该实行校内岗位津贴制度,要较大程度地拉开收入差距,从“平均主义”奖励方式转变为以绩效论功行赏的人才激励模式。让重要岗位上的优秀人才有较高的收入,实现真正的“优才优酬”;让重点岗位上的骨干人才有稳定的收入,实现真正的“多劳多得”;让基本岗位上的一般人才也有适当的增收,实现真正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加大对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关键教学岗位教师的物质待遇等等。适当的物质动力有利于各类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我们在完善教师管理制度过程中要坚持按需设岗、以岗定津、岗变薪变的原则,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意识,体现职能差别,通过岗位聘任形成切实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在精神动力方面,对于教师来说,实现精神的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社会的认同。他人的尊重;事业的成功等等更具有激励作用,而且在特定的情况下可能发挥比物质动力更大的作用乃至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以精神动力激发教师的献身精神。首先,学校应该狠抓师德建设,良好的师德风尚是学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动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师德,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师德,只有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其他教师进行无私交流;只有师德高尚的领军型人物才能够担当起学科带头人的重担;同样,只有将师德意识广泛地散播到教师队伍中,我们的教师才能够心无旁鹜、淡泊名利、乐于清苦、甘于奉献、潜心教学、沉稳踏实、厚积薄发。我们要将师德建设落实到学校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建立有利于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其次,加强校风建设,校风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风貌的体现,从教师的层面而言,它是教师在教学、科研等一系列活动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水准、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凝练。一流的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境界,有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追求,有自己的品味。我们要将校风的整体思想层层分解,转化、融入到教师的个人目标中,使教师按学校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发展定位,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来实现个体的发展,以保证目标的实现。总之,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应该遵循人本原理,确认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制定能够满足教师需求的目标,设计为教师服务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参与。
三、弹性原理
弹性原理作为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可以表述为: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以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才能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弹性原理应对着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教师管理制度中,管理变化因素多、涉及面广,因此必须注意贯彻弹性原理,运用弹性管理方法来提高管
理的效能。弹性原理贯穿于教师管理制度的始终,要求在教师管理的各个环节,均应保持可以调节的弹性,尤其在关键环节上要保持足够的余地。以考核为例,首先对于重点发展建设的特殊人物,结合不同的建设目标和培养目标,要实行不同于其他人的考核政策,对于高层次人才的考核评价要着重其创新能力,充分考虑教学突破是非线性的;其次,因为学科的差异和岗位的不同,应该实行分类考核,考评体系的设计须与岗位要求相结合,与职位的能级相对应。这就利用弹性原理正确处理了普遍性问题与特殊性问题的关系,对特殊的个性化的问题要采取个性化处理方式。另外一方面,弹性原理还要求教师管理制度整体上也要保持弹性,弹性的教师管理制度有助于学校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家政策的改变等等。
四、能位原理
能位原理中的“能”是指机构及其人员的才能,“位”是指人员所处的岗位或者职位。一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可发挥不同的作用,产生不同的结果。用其所长,可能成为一名开拓型人才,甚至做出丰功伟绩;用其所短,可能得不到满意的工作成果。甚至一败涂地,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谓的能位原理,就是根据人的才能,把人员放到相应的岗位或者职位上。能位原理要求我们的教师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配置教师资源。要大力倡导“教学本位”制,把许多教学水平高、学术能力强的优秀教师,以及团队的学科带头人合理、有效地配置到教学、教研岗位上,杜绝“教学关系化”,教师官僚化,更要杜绝用“官衔”奖励教学黑马的做法。
另外有效的管理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的岗位和职位体系。在组织结构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中,稳定的能级结构应该是金字塔结构。一个标准合理的金字塔结构能确保管理机制的合理运行,有利于实现人员的动态组合与学科交叉,确保队伍承接大量教学项目和提高教研水平。因此我们在构建学校教学团队的金字塔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团队中的主导、凝聚作用;其次要加强各学科梯队带头人在团队中承上启下的支撑作用;最后夯实普通团队成员的基础作用。让每个教职工人员各司其职,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使教学管理轻便快捷的良好运转。
当然我们行政管理学中的其他原理,比如信息原理,效益原理等等对教师管理制度的改善同样能起重要作用,应篇幅有限,这里就不一一细述。总之行政管理学原理与教师管理制度的合理结合将更加有利于学校在建设素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全面激发教师的自主创新动力,以达到教师管理制度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