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边的那一场如烟情事

2009-04-21俞宸亭

风景名胜 2009年4期
关键词:钱谦益云楼小楼

俞宸亭

那天早晨在常熟拜谒柳如是的墓,车子开进了一个宽宽的巷子里。墓就在路边,坐落在一个葡萄园的前方。墓塬掩映在树荫之中,周边有一个小亭,上面的楹联是柳如是当年的手笔——“远近青山画里看,浅深绿水琴中听”。

一走进墓区,围墙内的狗儿就狂吠,让我一时很生愤恨。转念一想又释然了。当年领冠“秦淮八艳”的柳如是,又是钱谦益“拂水山庄”的美丽女主人,身后怎能让闲杂人等随意亲近呢?墓的规模并不宏大,在朝霞映照下显得有些凄清。

柳如是,原名杨爱,又名云娟、影怜,改姓柳,名隐。个性坚强,正直聪慧,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柳如是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浙江嘉兴人,幼年被卖到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受徐教养,柳诗擅近体七言,分题步韵,作书得虞世南、褚遂良笔法。年稍长,流落青楼,为“秦淮八艳”之首。

在松江,她以绝世才貌,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相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诗歌唱和。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钱谦益与柳如是结秦晋之好。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钱戏称柳如是“柳儒士”。

钱谦益当年在拂水岩下的效园处,建有拂水山庄。终日与常熟的名流文士在山庄里书诗琴画,一派风雅。娶了柳氏之后,又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钱柳在红豆馆前后居住了约十七年。钱氏八十寿辰那年,适逢红豆开花吐艳,一时文酒诗会、名士美人,传为佳话。不论是拂水山庄还是绛云楼,今天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只有在红豆馆的遗址上,还留有一株红豆树,经过四百年的沧桑岁月,犹有春鸟乱啼、落红满地。

当年这对白发红颜,一同在尚湖之畔踏雪赏梅、寒舟垂钓。琴瑟和好,恩爱异常。柳氏后生有一女。有“红学”者认为,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钱谦益还命人在附近的红豆山庄中为柳如是特筑一楼,他亲临现场督工,仅以十天时间,一座精美典雅的小楼就建成了。钱谦益根据《金刚经》中“如是我闻”之句,将小楼命名为“我闻室”,以暗合柳如是的名字。小楼落成之日,他还特写诗抒怀。

钱谦益的一片深情,让柳如是感动不已。也许是同样尝过生命的苦涩,才有这种深切的相知相感吧,感念之余,柳如是回赠了一首“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的诗。

这之后,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钱谦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兵临城下,柳氏与钱相约来到尚湖,劝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说:“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氏硬生生托住了。

钱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钱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由于受柳氏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后来又因案件株连,吃了两次官司。柳如是在病中营救他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柳氏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

1666年钱谦益去世时,柳如是还不到五十岁,从此,厄运便降临到柳如是身上。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吮血立下遗嘱,然后解下腰间孝带悬梁自尽,情形极为悲惨。而此时距钱谦益去世仅两个月。柳如是死后,不但未能与钱谦益合葬,反而被逐出钱家坟地。柳如是的墓在虞山脚下,那是一座孤坟,墓前石碑只一米多一点,上面刻有:河东君(柳如是曾自号河东君)。百步之外,钱谦益与原配夫人合葬一墓。

柳如是还是幸运的,在这座古老的江南城池里,近有黄公望、翁同龢为邻,远有言子、仲雍遥望。

灵秀的虞山,如画的尚湖。不知是柳如是妆点了这江山美景,亦或是这丽山秀水滋养了千古名媛。

怎样子,也值得留连于此。又盼着,会将这些旧日胜景重现,“归去凤池夸”!

猜你喜欢

钱谦益云楼小楼
钱谦益《红豆山庄杂录》的版本流传及其学术价值发覆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忆旧
浅析钱谦益的诗学主张
钱谦益墓志铭初探
小楼一夜听春雨等
我喜欢你,不只是习惯
我喜欢你,不只是习惯
过云楼藏书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