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结构化研究中实现价值提升

2009-04-21李伟平

江苏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课型规律学科

李伟平

任何一门学科,教师教什么,怎么教,都与他对学科价值的选择和对学科的整体关系把握密切相关。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结构链,它们互相联系又各有内在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受以篇呈现的语文教材因素和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语文教学往往缺少系统性和针对性;语文作为教学科目特性的认识偏差,让教师对学生如何学习才能最好地掌握独特的语文学科的思维方法和语言。更是缺少讨论。长期以来,语文学科的整体、系统功能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和育人价值被削弱。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促使学生掌握包括知识的、方法的和过程的多重意史的结构,是最有效地达到学生学会学习的途径。对学生用综合的眼光去发现和认识解决问题具有基础性作用。正是基于这一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直接催生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结构化尝试和突破——课型研究。

“课型”研究首先促进了语文学科的发展,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相对数学学科而言,语文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语文教学的随意性较大。语文以及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没有被大家所重视。一篇课文或一堂课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教师的目标不明确;桌一类课文,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是一个教法,没有体现出这一类课文的系列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阶段特点;无论什么体裁的课文,无论什么主题,往往无视课文的特点,采用模式化的教法。其实,语文和语文教学都有各自的逻辑结构。弄清楚其逻辑关系后。就能帮助我们掌握其规律。

“课型”研究其实就是一种探索规律的研究。我们研究语文课型,首先要给课分类,比如按一定的标准给课文分类就是在进行关系架构。类课文确定了。我们研究这一类课文的共同特征,比如其文体特征等。语文的文本解读有规律可循。把握了类课文的共同特征后,我们又研究这一类课文的共同的教学特点,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语文的教学设计和过程也有规律可循。某一类课文,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又有其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承上启下,也要注意前延后续。课文按照逻辑关系去研究,便成为一个系列,系列研究是更大范围内的一种关系研究,就是一种整体的研究。掌握了语文及其语文教学的规律。就可以克服语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课型”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课型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师以往的教学研究,往往研究一篇课文或者一堂课的教学,思维的方式是点状的,而课型研究则引导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规律,思维方式是整体的。以往的教学研究,教师往往忽视教学情境的变化,忽视学生的成长变化。教学变成简单模仿、机械重复的劳动,思维方式是静态的,而课型研究则引导教师关注教学情境的变化。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思维方式就是动态的。以往的教学研究,眼睛往往只关注一个点,忽视了“左顾右盼”,忽视了“上下贯通”,忽视了“前延后续”,思维方式是割裂的,而课型研究则引导教师关注逻辑关系,关注结构,关注比较,思维方式是渗透式的。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主张“在成事中成人”,“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课型研究是对语文教学结构化的尝试和突破,让研究在实践变革中实现了价值的整体性提升。

猜你喜欢

课型规律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找规律
巧解规律
找规律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