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举国同鞠注目礼”

2009-04-19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9年6期
关键词:铁人共和国崇高

涂 途

我与忽培元在上世纪90年代便相识,那时他的《群山——马文瑞与西北革命》一书问世,我读后写了两篇评论,分别发表在《文艺报》和《中国教育报》上。后来又专程前往延安,参加了在榆林举办的“《群山——马文瑞与西北革命》研讨会”。当时,他正任延安市委副书记。几年后,听说他被派到大庆挂职担任市委副书记,但从未想到他在走马上任后不久,在异常繁忙的基层工作之余,竟写出了他的第一部长篇抒情诗。

《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这部长诗,以雄浑昂扬的激情,以优美的诗情画意,历史地纪录和歌颂了大庆几代人的一次创业和二次创业,塑造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大批石油工业战线的群体雕像。照我看来,它不仅是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哲理的诗意解读,同时也是对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历史的诗意解读,是对作为美学范畴的“崇高”的诗意解读。

一、“铁人是一种能源”

大庆是一座年青的、具有高尚光荣传统的城市。自1959年油田勘探开发以来,大庆人在恢宏壮阔的“石油会战”中培育形成了伟大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树起了一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而在新时期,大庆人又赋予这些精神财富以新的时代内涵:开拓创新、勇闯市场、开放发展、合作共进……诗人从回望大庆“昨日的奋斗/今日的开拓/明日的风情”中,激情澎湃地赞颂了融入我们民族血脉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展示了新中国辉煌历史进程中,“石油领袖”余秋里、“大庆掌舵人”康世恩,以及终身“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宋振明、王进喜等众多典型人物的崇高品德和人格力量;以高昂和激奋的诗意诗情、诗境诗韵,表达了“举国同鞠注目礼”的崇敬,以及对共和国建设者无比怀念和感激的心声。

《共和国不会忘记》首先从哲理的高度,用生动形象的抒情语言,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地提炼和概括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诗人以振奋昂扬的气势和高度凝练的诗句,浓墨重彩地歌颂了铁人王进喜:“铁人王进喜,/一个高大伟岸的/劳模英雄,/‘铁人又不单指/一个人啊,/是聚合了几代大庆人/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铁人是一座丰碑,/业绩铭刻在人们心间。/再坚固的花岗岩,/也无法与之比攀。/铁人是一种能源,/假设再过百年千年,/大庆的地下啊,/已经没有了石油,/铁人精神不会消失,那是/取之不竭的万能资源!”这些激昂奋进的诗句,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大庆石油工业基地的建设,平地起步,“两论”(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起家,在“荒原/蓝天/湿地……”展开石油万人大会战,树立起一座又一座井架!它继玉门油田和其它相继发现和建设的大油田一起,彻底改变了新中国长期无油、缺油的困境,一跃而成为世界石油大国。《共和国不会忘记》在《回归》、《铸剑》、《开刃》、《淬火》等诗章中展示的,正是大庆蕴涵的峥嵘历程及其哲理蕴积。

这部长诗的另一个显著亮点,是以诗评诗、诗中有诗,以诗赞诗、诗里套诗。从宋振民的《万人广场作证》遗诗中的“生为大庆人,/死为大庆魂,/骨埋大庆土,/何须立碑文!”这几句质朴无华而又豪情满怀的诗句开始,读者便如同被引入到诗的宇宙、诗的海洋和诗的崇山峻岭、群峰幽谷,在浓郁的诗的意境和氛围中,穿云破雾、飞越腾飞,扬帆远航、乘风破浪,穿山越岭、勇攀高峰,游弋漫步、礼拜朝圣,感受到纯净而又高超的精神陶冶和心灵净化。在作者娓娓动听的一个又一个故事中,在一篇又一篇感人的诗篇中,我们久久地沉醉在深邃的哲理和悠然诗情的高度交织和融合的画廊中,吸收的是潜移默化的理智开拓和高尚的艺术营养。十八个篇章是十八道壮丽风景,六千行诗句是六千个推心置腹地倾吐。当《尾声》向我们宣告那誓言般的结语:“生命繁衍无尽,/接力传承无终,/理想信念孕育着,/果断勇敢坚毅。/诗情不断由心底涌起,/消解了多少困惑/多少忧虑,/‘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啊/早化作忠心赤胆/难以割舍分离,/民族希望与脊梁在这里/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掩卷沉思,余音绕梁,诗情画意、幕幕难舍,回味着共和国的革命者和建设者们的丰功伟绩、豪言壮语,依然沉浸和陶醉在真、善、美的熏陶和享受之中。

《共和国不能忘记》带给我们的,是高尚的精神营养和纯净的美感享受。

二、“倾听历史的脚步铿锵!”

《共和国不会忘记》这部长诗,同时又是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历史进程的诗意解析和解读。

诗人对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理解,是从纵横交错的、宏观时空范畴的广阔视野起步、出发的。历史感和现实感的交叉、链接,贯穿于全部长诗。诗中写道:“大庆的一部创业史,/是新中国建设的缩影。/大庆人的奋斗与业绩,/是全党、全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奇迹!”回首和重放历史,是为了今天和未来;回忆和追寻过去,是为了正在行进的征途和明天。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以神圣和凝重的历史感“倾听历史的脚步铿锵”,回首过去、缅怀历史,回追革命,记叙半个多世纪伟大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们看到,“昨天的‘铁人精神,/已成为今日大庆的/形象‘代言”。耸立的高大宏伟的铁人雕像,如同海上照明的灯塔,高速公路上的指标,不仅使大庆这座“石油航母”,在今天依然能破浪远航;更重要地是让一代又一代后继者,少走弯路,不迷失方向。“一个铁人前面走,/千百个铁人跟上来!”历史的反照和回响,是对现实的驱动和激励;精神财富的传承和接力,凝聚和爆发出无穷无尽的冲击波。

在大庆这个坐标和交汇点上,诗人自然而然、责无旁贷地将历史的使命感和现实的责任感结合和融通为一体。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的黄土地和土窑洞里,谱写出惊天动地的大诗篇,创造了为崇高革命理想自觉献身、紧密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及民主、团结的延安精神。而在东北广袤大地的大庆,以延安革命精神为指导思想和动力,以“两论”(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起家,建造了新中国的“功勋油田”,形成了新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诗人抚今追昔、以史为镜,让读者领悟和深思:“那时啊,/延安精神延安人,/创建陕甘宁边区/模范根据地,/更是锻造完成了/新中国雏形的/全面实验!/如今啊,/大庆精神大庆人,/是创造新中国/多个世界之最的/功勋油田,/更是,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旗帜经典!”《共和国不会忘记》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是以“历史的和美学的观点”来审视和解读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可这样的历史观和审美观却贯穿和渗透于作品的始终。

在对革命理想和优秀传统进行追寻和回溯的同时,作者紧紧把握和落脚的是与现实社会结合的实际,是当今世纪出现的新动向和新课题。在这部史诗的许多篇章中,诗人

总是忘不了进行新旧社会和时代的鲜明对比,发出响亮而震撼人心的呐喊和警示。诗人围绕“人生的坐标应该怎样确立”这个尖锐而又实际的问题,提出了“为什么老会战、老延安们在物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活得幸福、活得充实”。答案还是归结到:“因为他们有为民族解放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诗人在反思和反省中追根溯源、总揽全局,苦口婆心、大声疾呼:“我们应该看到,改革开放近30年,引进了许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积累了很多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同时,在思想道德方面,在青少年培养教育上也有失误的地方。”因此,“如今的延安啊/更像是一面镜子,/面对偌大一个中国,/辨别着真理和谬误,/照映出形形色色的/丑恶嘴脸……”诗人深刻地懂得和领会,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概念、科技的概念,同时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没有精神文明建设,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没有道德文化建设,经济再发展也是不科学的,同样要出问题。“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是不会幸福的;一个没有众多无私奉献公民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科学的、革命的理想之光,能够保持恒久的生命力与活力,永远绽放出青春而夺目的光芒。延安窑洞孕育的革命精神,在大庆转化为新的民族的宝贵财富和精神资源。诗人从化验和分解延安精神与大庆创业精神的内在同型血液中,以磅礴的气势,富有吟咏性的抒情章句,满怀深情、动人心魄地讴歌了共和国可歌可泣的历史。以大庆这页历史篇章为代表,铭刻着新中国60年的辉煌,见证出红日升起的东方,一定会再创造出新的功勋和业绩!正确地回顾和重温革命历史进程和革命精神,不断汲取夺取胜利的精神乳汁和营养,就能谱写和描绘新的更加壮丽和精彩的华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共和国不会忘记》真实而又生动地记录和重现的,是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辉煌历史的骄傲和自豪!

三、“崇高,是一种大美丽”

《共和国不会忘记》这部史诗,还以独特的方式和语言,向我们倾诉和表白了作者的美学信仰和审美取向,这就是对作为美学范畴的“崇高”的诗意诠释和解读。

在人类的文明社会中,崇高的美感是不能缺失的。《共和国不会忘记》特别在《升华》等诗章中,对崇高的品性和内涵作了诗意的解答。诗人认为:“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崇高都是一种最为/美好的存在。/越是深刻的哲学家,/越懂得崇高的涵盖。/越是热爱生活/的人们,/越追求崇高的状态。”他赞颂“崇高,是一种大美丽”。“那是朴素纯洁的载体,/是不易营造的/超俗境界。”他用最简单朴素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美妙地、恰如其分地比喻说:“水是崇高的/无色无味,/只是氢和氧的简单组排,/竟然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本源;/空气是崇高的,/无色无味/无影无踪,/只是氧气及其亲密伙伴/的挽手凝聚,/它却是一切生命/存在的重要依赖。/大地是崇高的,/泥土和岩石呈现着/博大精深的情怀;/海洋是崇高的,/点点啊滴滴凝聚成/无与伦比的气概。”诗句揭示出美学上的一个哲理:平凡中孕育着伟大,普通中集聚着崇高。

崇高并不抽象,它是人的行为美和情操美的具体体现,是内在美和心灵美的外表极至表露;它是活生生的人类社会的美丽之花;它是伟大的爱业、敬业精神饱满的甜蜜之果。诗中问道:“年轻的朋友啊,/想知道吗/什么是崇高?”不必用空洞的道理,也不用抽象的艰深的术语和词藻,作者直接引用宋振民的遗诗回答:“‘崇高就是啊,/万人誓师会上,/那勒令地球低头发抖的/雷鸣般掌声和呐喊!/就是每次战前动员时,/那激情燃烧的眼神/铁打铜铸的脸!/就是冰天雪地里,/‘有也上,没也上,/空着肚子人拉肩扛的拼搏!/就是井喷发生时,不顾生死地拖着伤腿/纵身一跳搅拌泥浆的身影!/就是‘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那/感天动地钢铁誓言!/就是头戴柳盔、手握刹把/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豪情满怀的‘铁人雕像!/就是地窨子里、牛棚之中,/灯下全神贯注捧读‘两论,/就是铁人笔记本里的/金石名言,铿锵有力:/‘我的小本本上,不能记功劳/只能记差距!”朴实无华的语言,简明扼要的回答;“崇高”并不神秘,“崇高”就在我们身边。诗人别具一格、令人信服地向我们解说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集中、突出展示的就是实实在在、生灵活现的崇高美。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就是没有大门和围墙的美学和哲学的大课堂,《共和国不会忘记》让读者感受和领教的,正是形象的美学和形象的哲理。

这部以大庆精神为题材的《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是忽培元的第一部长篇诗作。作者为了缅怀和纪念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大批为共和国建设事业付出了青春和生命的先进典型,继承和弘扬那种勇挑重担、勇往直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充沛的、高昂的热诚和激情,超越自我,大胆创新,花费几年业余时间,埋头苦干地创作了这部英雄史诗。也许有人认为,这部长诗的某些内容前后有些重复,结构还不够明晰,有的诗境、诗意、诗味不浓,有待进一步润色加工等等。从严格的专业的诗词文学性、文本性的标准和要求来看,这些意见无疑是积极的、合理的,对作者今后的创作大有裨益。不过,照我看来,这些不足或欠缺,可能与作者的过于倾心、痴迷和投入有关。“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深情地敲击键盘,/滴答滴答的声响,/飞过黎明/迎来新的希望!/仿佛寻着先辈足迹,/倾听历史的脚步铿锵!/陶醉中感悟/过去/现在/未来,/引发了多少/回忆/思考/联想。”作者完全是以一个“新大庆人”的普通身份和朴实心态,用满腔热情和爱戴,用全部心身去歌唱和赞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乃至无暇在技巧、技术层面去精雕细刻、精心营造。相对来说,这比那些无病呻吟、故弄玄虚,咬文嚼字、矫揉造作之作,更能赢得读者的接受和认可。也许,这就是长诗中的许多篇章和段落,沁人心脾、耐人寻味,反复吟诵、久久难忘的奥秘和原因。

在这篇拙文即将完稿之际,从媒体上得知第三届中华铁人文学奖评选揭晓。忽培元的这部《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长诗,荣获本届铁人文学奖的“荣誉奖”。这应当是情理之中、当之无愧的。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并再次向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猜你喜欢

铁人共和国崇高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品读铁人微笑,铸就非凡人生
《罗马共和国》
八位共和国将军记录当代新影像
从铁人文化体系的形成看铁人文化的繁荣
共和国大阅兵史话
不走绝路
瞩目2009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