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父”孙立新:蛇岛奇人的蝮蛇情缘
2009-04-17芨芨草
芨芨草
他视岛上的毒蛇为自己的孩子,26年如一日,在大连旅顺海域的一个荒岛上,他与2万多条剧毒蝮蛇为伴,观察、研究、保护着这些蝮蛇。他曾10余次被毒蛇咬伤,但均脱离了生命危险,到后来,体内竟然有了蛇毒抗体。他可以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甚至光着脚上岛,在岛上的荒草里、树林中、岩石上,轻松随意地抓蛇放蛇,宛若在自家庭院里抓放宠物猫狗一样熟练、亲切而自如,他因此而被称为“蛇岛奇人”、“蛇岛蝮蛇的爸爸”。
大学一毕业就与毒蛇结下一生之缘
1982年7月,24岁的孙立新从沈阳农学院植保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辽宁省环保局,到环保局报到没几天,他就被分配到辽宁省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
1983年3月19日,管理处分科,孙立新和其他3个人被分到了管理科,孙立新的具体工作是管理蛇岛。很早以前,年幼的孙立新就听人说旅顺海域里有一个蛇岛,岛上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剧毒蝮蛇,蝮蛇的蛇毒非常厉害,1克蛇毒就可以毒死1万只兔子,人被蝮蛇咬了,如果抢救不及时,绝难生还。接受任务的当天夜里,孙立新紧张、兴奋得几乎一宿没睡,第二天早上7点钟孙立新上了船到了蛇岛。
孙立新永远忘不了他第一次上蛇岛时的情形,虽然船长王庆明一再对他说因为天冷,现在岛上没有蛇,而且蛇岛蝮蛇非常老实,并不可怕,从不主动攻击人,但第一次上岛的孙立新还是害怕。那天,孙立新和船上的3个人开着船沿蛇岛转一圈,在蛇岛南尖子海滩上待了半个多小时,然后就开船回来了,果然没见到一条蛇。
孙立新第一次看见蛇是1983年4月初。那天,孙立新上山不久,就在山的阳坡的一块岩石上看到了一条蝮蛇,这条蝮蛇有70~80厘米长,是一条成蛇,蛇眼处有一条长长黑黑的眉,蛇身的颜色呈土灰色,和岩石的颜色差不多。说来奇怪,当时,孙立新驻足观察这条毒蛇时,心里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害怕,反而有了一种比较亲切的感觉。那以后,每次上山,孙立新都会看到蛇,而且蛇一天比一天多。春天来了,冬眠的蛇陆续出来了。
1983年5月,孙立新参加了管理处对蛇岛蝮蛇数量的考察,5月5日,包括孙立新在内的管理处16个人集体上岛了。因为要和毒蛇零距离接触,因此,上岛考察之前,孙立新和其他15个人都穿上了绿色的帆布衣服、翻毛皮鞋,扎上海绵护腿,戴上了电焊工人用的猪皮手套,头上戴的则是塑料护帽。
蛇岛有6条山沟,孙立新和伙伴们从第一条沟干起,16个人每隔30~40米站一个人,呈之字形在山沟间排开,然后相互呼应着从山下往山上走,每人手里拿着一盒油画颜料和一支画油画用的排笔,每见到一条蛇,就用排笔在蛇的尾巴上涂上红色。这次考察让孙立新见识到了蛇岛蝮蛇的老实,被涂了尾巴的毒蛇多数都若无其事,从不攻击人,涂尾巴过程中,每100条蛇中只有几条跑掉的。孙立新和伙伴们一天干一个沟,6天过去后,他们又从第一沟干起,这次他们给先前涂了红颜色的蛇尾巴上涂绿色,没有颜色的也涂。15天后,考察结束了,他们考察的结果是蛇岛上共有蝮蛇1万多条,推翻了以前的一些不准确数字。
他走进了寂寞而又充满搏杀的蝮蛇世界
1984年春天,管理处在蛇岛上盖了一间30多平方米的铁皮房,铁皮房盖好后,孙立新就开始驻岛考察了。最早时,孙立新和三四个伙伴住在岛上,白天,他们上山观察蛇,采集各种植物、昆虫,然后制作成标本,晚上,就睡在铁皮房里。
岛上的生活是艰苦而危险的,除了淡水稀缺之外,没有电、没有人烟,周围除了海还是海的那种被漂浮在海上的感觉能让人寂寞得发疯,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夜里常常有蝮蛇爬进铁皮房里,在墙角的缝隙中钻进钻出,有时一觉醒来,还会在床角上看见吐着芯子的蝮蛇。
1987年春天,因为铁皮房被海风吹坏了,管理处在岛上又盖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水泥房。水泥房盖好后,孙立新就长期住在岛上了,最长时一年在岛上住了260多天。
由于长期在岛上与蛇共处,孙立新掌握了许多有关蝮蛇的奥秘。
同陆地上的蝮蛇不同,蛇岛蝮蛇一年中有两个休眠期,一是冬眠,一是夏眠。
旅顺老铁山是国内著名的候鸟南北迁徙栖息地,春秋两季,长途迁徙的候鸟在天空飞倦了,在茫茫大海中看见老铁山林木葱郁,就会落下来,在这里取食、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飞走。蛇岛蝮蛇主要是以食鸟为生,因此,蛇岛蝮蛇的冬眠和夏眠是随着候鸟的来去和季节变换而定的,在它们活动频繁时,孙立新曾在清晨蛇岛蝮蛇聚集地区数过,最多的地方,4平方米区域内有16~20条蝮蛇。
蛇岛蝮蛇活动范围很大,活动半径在50~100米之间,而且有很强的领地记忆,孙立新曾把数条蛇从这个沟带到另一个沟,几天以后,他会发现曾被他带走的那条蛇又回来了,仍然是卧在原来的地方。
蛇岛蝮蛇是很可怜的,在蛇岛上,它主要的食物是鸟,在春秋两季候鸟飞来的季节,虽然一条蛇一天又一天,十几、几十个小时一动不动地卧在那里“待鸟”,但它们的收获却甚微,一条蛇,一年中最多可吃到7~8只鸟,多数的蛇只能吃到1~2只鸟,而有相当数量的蛇一年中也吃不到一只鸟。蛇一年中吃到一只鸟就可以安全度过这一年了,而一只鸟也没吃到的蛇会很消瘦,有的甚至会死亡。
雌蛇由于要生小蛇,消耗的体能多,因此,同雄蛇比起来,在候鸟飞来的季节,雌蛇很勤奋,“待鸟”的时间要比雄蛇多一倍以上。一条雌蛇要想怀孕、生产,一年中最少要吃4~5只鸟。蛇岛蝮蛇受精后,雄蛇的精子在雌蛇体内可以存放几年,待雌蛇身上的营养够了,再怀孕生产,因此,蛇岛蝮蛇每2~4年才能生产一次。蛇岛蝮蛇的生产方式是卵胎生,由于生存环境恶劣,蛇岛蝮蛇将蛇卵在腹中孵化成小蛇后,再一条一条生出来,每条雌蛇可产1~8条小蛇,平均4.18条。小蛇长10厘米左右,重18~19克,雌蛇生下小蛇后马上离开,绝不留恋小蛇一眼。小蛇生下后就可以捕食小鸟、蜈蚣、马陆、鼠妇等小生物。蛇岛蝮蛇是冷血动物,一条蛇受到危险与否与其他蛇无关,附近的蛇绝不会来帮忙。
表面上看,蛇岛是寂寞而宁静的,静静地浸泡在海水中,但长年生活在岛上的孙立新却能感受到每时每刻发生在岛上惊心动魄的绝命厮杀。
每年,春秋两季在旅顺老铁山栖息的候鸟有千万只,有10万~20万只候鸟会葬身蛇腹。孙立新亲眼见过无数次蛇对鸟的绝命咬杀。蛇岛蝮蛇有两个武器,一是毒牙,二是一对生在鼻子和眼睛之间的颊窝,这两个颊窝是高敏感热感器,能感觉到1/1000摄氏度的热度,当候鸟从它的眼前飞过或停在眼前时,它马上就能准确感觉到,并闪电般咬杀。
当候鸟飞来的季节到来时,成千上万条蛇岛蝮蛇在岩石上、草丛中、树枝上,盘成同一个弹簧样姿势卧着,眼前留下约10厘米的距离,当鸟在那个10厘米距离内出现时,蛇岛蝮蛇会闪电一样弹出头,一口将鸟死死咬住。咬住候鸟后,蛇一动不动,将牙里的毒液注入鸟的体内,受了蛇毒的鸟,小的一两分钟就死了,大的三四分钟也会死掉。鸟死后,如果是小的鸟,而且咬的地方正是头部,蛇会在树上就把小鸟吃掉,如果是大的鸟,咬的又不是头部,蛇会垂直地和鸟一起从树上掉下来,落到地上的蛇会松开嘴,然后围着死鸟转几圈,找到鸟头,将鸟的头窝进鸟翅膀内,然后从头开始吞鸟,小的鸟5~6分钟可吞下去,大的鸟就要吞20~30分钟了,这时,如果有人袭击或是惊吓了蛇,它会吐出沾满黄液的鸟,然后逃走。如果是两条蛇咬到了同一只鸟,而两条蛇都不放弃的话,大一点的蛇会把小一点的蛇连同鸟一起吞进蛇腹。蛇岛蝮蛇能吃进去的最大的鸟是鹌鹑,比鹌鹑大的鸟,如斑鸠、鸽子等,是吃不进去的,尽管咬死了,也只能放弃。
在蛇岛上,蛇岛蝮蛇有两个天敌,一是鹰,二是褐家鼠。孙立新看过许多次一只鹰在天上高高地飞着,突然直冲下来,用利爪抓起一条蛇岛蝮蛇,然后又飞到高高的空中去。
褐家鼠咬吃蛇是在冬季。褐家鼠本不是蛇岛上的物种,是随船带上岛的,上了岛,因为四面是海,回不了陆地,褐家鼠就只好生活在岛上了。夏天,褐家鼠在岛上寻找小虫子、植物的种子吃,稍不留神,就会被蛇岛蝮蛇咬杀,成了蛇岛蝮蛇的美餐。冬天,当蛇岛蝮蛇进入冬眠时,褐家鼠会找到蛇冬眠的地方,将那些老弱病残的蛇作为美餐,啃吃殆尽。“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那场面是很惨烈的。
他被蛇岛蝮蛇咬伤10余次,身上竟有抗体
蛇岛属大陆断裂层,经过几千万年岁月的冲刷,到今天,蛇岛面积变得很小,只有0.73平方公里,是一处非常特殊的世界遗产。到了近代,蛇岛上的蝮蛇曾经历过多次灾难,另外,由于蛇岛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蝮蛇被滥捕乱抓现象非常严重,这也导致了蝮蛇数量的减少。
每年,在岛上观察、研究蛇岛蝮蛇的同时,孙立新和伙伴们都要做许多保护蝮蛇的工作,他们采取各种措施灭杀蝮蛇的天敌褐家鼠,铲除能给蝮蛇带来伤害的粉葛藤,间伐树木茂密的树林,以避免蝮蛇因过度集中而减少对食物捕捉的几率;他们清理可能会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山体,以免山石滚落对蝮蛇造成伤害。在春秋两季,他们还往岛上撒谷物,吸引更多的候鸟在岛上停留,增加蝮蛇捕鸟的机会。他们还要给蝮蛇治病,给蝮蛇修挖水坑,培养水源。
由于以吃鸟为生,鸟喙和翅根会刺伤蛇的嘴,因此,蛇岛蝮蛇最常见的病是口腔炎,得了这种病的蝮蛇会张不开嘴,嘴角肿胀、淌黏液,蔫蔫地趴在岩石上、树上,遇到这种情况,孙立新就会抓住蛇,拎起来,掰开蛇嘴,往里面抹药,最初,孙立新用碘酒给蛇治口腔炎,但不管用,后来改用紫药水,得了口腔炎的蝮蛇,轻的抹一次紫药水、重的抹两次紫药水就会痊愈。每年,孙立新都会治愈数百条得了口腔炎的蝮蛇。
蛇岛蝮蛇是一种耐饥不耐渴的动物,它可以一年不吃东西,但不可以长期不喝水。1989年,蛇岛大旱,整个夏季3个月没下一滴雨,岛上的草都枯死了,枯死的草上连一滴露水都没有。岛上1万多条蝮蛇因为长时间喝不到水,有的已经出现了生命垂危的症状。为了避免蝮蛇被渴死,孙立新和伙伴们买来800多个水盆,借调海军的巡逻艇运来水,在处长的带领下,全处人员全都上岛挑水往水盆里灌。800多个水盆全都灌满了水,孙立新和伙伴们亲眼看到了成千上万条蝮蛇在同一时间里纷纷爬出来,围着800多个水盆抢水喝的壮观场面。
在蛇岛20多年与蛇为伴的日子里,孙立新和他的伙伴们曾多次被蝮蛇咬伤,说来奇怪,孙立新在岛上曾10余次被蝮蛇咬伤,但每一次他都挺过来了,没有任何生命危险。
孙立新第一次被蝮蛇咬伤是1990年8月下旬的一天,孙立新抓到一条怀了孕快要生产的蝮蛇放在住房附近的花盆里,想观察蝮蛇的生产过程,他亲眼看到了小蛇一条条从母腹中爬出来。小蛇出生的第4天,孙立新抓起小蛇,给它们量体重、体长,一不小心,孙立新的右手大拇指被一条小蛇咬了一口,当时,孙立新只觉得手指像被什么叮了一下,很快,手指就肿了。孙立新知道是被蛇咬了,因为蛇小,蛇毒轻,因此,孙立新没害怕,用手挤了挤被蛇咬的伤口,没去管它,第三天,孙立新手指就消肿了,没发生任何危险。
孙立新被蛇咬后最疼的一次发生在2001年5月,那天,他陪澳大利亚的一个蛇类专家上岛考察,孙立新穿着一双胶鞋,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在回来的路上,被一条以为人会攻击它、脾气不好的蝮蛇给咬了。蛇咬在孙立新的脚背上,孙立新脱下鞋,用手挤了挤伤口,回住处后吃了些抗蛇毒的中草药,但脚还是高高地肿起来了,到了晚上,肿痛蔓延到了小腿,小腿亮亮的,像馒头一样,孙立新从来没有体验过那种痛彻骨髓的疼,他疼得满脸满身都是汗,真的不想活了,他甚至产生了让人将他被咬的那条小腿剁下去的想法。
伙伴们想送他下岛去医院抢救,可是,天已经黑了,没有出岛的船,伙伴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疼痛折磨得满床翻滚,不巧的是,第二天海上又起了大风,救援的船出不了海。没办法,孙立新还得继续忍受疼痛的折磨,第三天,救援的船可以来了,但孙立新腿上的肿已经消了,也不那么疼了,看着自己脱离了危险,陪外国专家考察又脱不开身,因此,孙立新没下岛。几天后,孙立新脚背上除了留下一个疤外,一点蛇咬后遗症都没有。
孙立新最后一次被蛇咬是2005年秋天,那天,他和伙伴们正走在灌木丛中对蛇岛蝮蛇进行数量考察,突然,一条蛇在孙立新的大腿根上咬了一口,孙立新没有声张,低下头,用手将凉冰冰的蛇从腿上拨开,掏出随身带的刀,将被蛇咬的地方割开,挤出些血,然后将裤子穿上了。那次被蛇咬后,孙立新一点药也没吃,大腿根处只肿了一个馒头大的包,没几天就好了。他知道被蛇咬过10余次后他已对蛇毒有了抗体。
这次之后,孙立新就敢光着脚上岛了。
2005年秋天及2006年春天,孙立新和伙伴们两次对蛇岛蝮蛇种群数量进行了考察,得出的结果是,岛上已有2万多条蛇岛蝮蛇了。
现在,孙立新除了上岛护蛇之外,更加关注保护区的鸟类环志工作,他非常担心因为候鸟的减少而影响到蛇岛蝮蛇种群数量,如果蛇岛蝮蛇有一天没鸟吃了,它们还会存在吗?
编辑 / 孙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