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专家妙手修补首博龙袍

2009-04-17

鉴宝 2009年4期
关键词:龙袍缂丝经线

张 然

清乾隆年间的“缂金十二章龙袍”是首都博物馆馆藏的镇馆藏品之一,也是历代罕见的精美织绣品,只可惜历经200多年,这件龙袍在修补前已经开裂和断金缺损的部位达400多处,修补难度很大但经过修补后的龙袍现已陈列展示,在贵色灯光的照射下,重新展示它昔日的威风,记音通过采访,揭开了它从千疮百孔到重获新生的全过程。

一件龙袍破损400余处

缂丝是苏州传统工艺一绝,发端于汉代。是以蚕丝为原料,花纹像雕刻一样的高档丝织手工艺品。它织法独特,以生丝做经线,各色熟丝作纬线,用“通经断纬”的技法织成。自元代始,缂丝被用于皇室贵族袍服,因此,缂丝曾与帝王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清代皇帝龙袍中。缂丝是最珍贵者之一。

首博这件龙袍全名为“缂金十二章龙袍”,制于公元1736至1795年期间,全身长150厘米,袖长200厘米,胸围134厘米,黄色三团龙红绸里。形制为圆领右衬。四开襟,马蹄袖,直身长式,明黄色丝线缂织“卍”字纹地,用三种颜色的金线缂出了十二章纹、九条金龙、海水江崖、立水八宝等纹饰。在制作过程中还运用了结、掼、勾等多种缂丝技法。

龙袍纹样丰富多彩。且缂丝经纬非常纤细,经线投影宽0.5毫米,纬线投影宽0.35毫米,捻金线投影宽0.3毫米左右,捻银线投影宽0.3毫米,丝线投影宽0.2毫米左右。

检查发现,龙袍残裂破损处达400多处,严重破损处直径达3至5厘米左右。龙袍许多部分叉开断裂,尤其在经常拆叠的部位,属物理性损伤造成。这些大大小小的破损分布在龙袍的前身、后身、衣袖、折叠处及颈领等部位。缂丝工艺复杂,修复要求高,远非一般作品的修补可比。但当时能熟练掌握此项工艺的人寥寥无几,于是首博方面请来了苏州的缂丝艺术专家王金山先生主持修复。

王金山率领的修复小组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制订了修复龙袍的计划,对龙袍不同的断裂和破损,采取不同技法去攻克。具体技法和要求如下:一、技法表现一致性。此龙袍主要运用结、掼、勾等技法,修补过程中严格按照缂丝工艺,竖结、横掼及勾梭法完善轮廓线。二、运用原材料一致性。这是直观修复像与不像的关键。只有经纬线粗细股数和色彩相同,才能修复的与原作相像。三、经纬密度一致性。这是织物风格能否一致的要害。只有经纬密度与原作一模一样,才能达到与原作一样的质感。

由于龙袍已脆裂,经不起折腾,因此,在修补过程中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就会造成旧洞未补好,新的破损又出现的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要先对损坏最严重的部位,如龙袍前身、正面龙头及龙袍边缘经常折叠处等,进行重点修补,然后以此为基础全面铺开。

修复用线细如头发丝

2004年10月,王金山带领3名技师赶赴北京。他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材料:龙袍是用金银线织造,真丝花线在龙袍上用得很少,而且金线又分淡、中、深三色,加上银线,共有四色。这在历代封建帝王龙袍中实为罕见,也给修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仅是寻找合适的材料就整整用了3天时间。

缂金龙袍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显得陈旧古朴,而其破损部位的修补只能用现代原材料进行添补。王金山带来了几十种金银线,通过无数次试制和加工,才找到和原作近乎相同的颜色。

修复前的龙袍已经十分脆弱,极易开裂,经不起紧绷,且只能在龙袍表面走针引线。因此,王金山和技师们在工作时既要在龙袍上穿针引线,身体又不能压在龙袍表面,几乎采取的是两臂腾空,身体半倾的姿势进行修复。这种姿势工作时间一长,就会腰酸背痛。另外,每根丝线只有0.2-0.3毫米粗细,与人的头发丝差不多,无论是穿针还是修补,技师们都要眯上眼睛,盯紧目标。

当时王金山已经65岁,他带来的技师平均年龄也都偏大。在这一个月的修复过程中,大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艰辛。在王金山的带领下,技师们两臂腾空,用半倾的姿势进行了一个月的修复。

修复后的龙袍,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经首都博物馆领导和主管部门各方专家验收合格并给予高度评价。可以说,清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的成功修复,为我们修复国家级缂丝珍品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开拓了今后缂丝修复工作的广阔前景。

具体织补方法

1采用细长而又弹性好的钢针为穿经补纬的主要工具。这很重要。俗言“三分技术,七分工具”,由于针细长,在穿经纬时就不容易碰到其旁边的经线或纬线。

2对破损面积较大的部位,先用长线条将其周围固定,然后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挑经穿纬,以针代梭进行织补。对隆起断裂经纬,先进行衔接,然后用针轻拨与周围织面一致。要注意添经纬时丝流平行。切忌歪斜弯曲,修补后要与原作织面相平。

3轮廓线在龙袍中损坏断缺甚多,这就影响了龙袍纹样的完整优美。修补时,首先选用相同规格、相同色泽的真丝线,然后运用缂丝勾梭法进行勾勒,而不是打结连接,这样就能使轮廓线力臻完美。

4由于经线脆裂,造成龙袍中大、小竖缝甚多,开裂处最长达3—4厘米左右。为了保证龙袍平整的悬垂效果。采用缂丝“对搭梭”破竖缝法,把百余处竖缝整修得天衣无缝。

5修补龙袍是在常态下进行的,这与传统缂丝生产方式要捎紧经面后才能飞梭走纬是完全不同的。过去修复时从未尝试过。这次修补龙袍,要在丝毫不拆动龙袍夹里的条件下,只在龙袍面子上添经加纬。又因龙袍经不起紧绷。只能稍为绷紧些修补,且只能在松软的龙袍表面走针引纬。龙袍上面的严重断裂处单补经线就达90多根,由此可见其难度了。如此穿的纬线必然是笔直光亮,与原物质感完全不一样。因此,每穿一经一纬都需特别加工。即:以细针轻拨经纬。拨正后再以压纬法使每根纬呈曲纬状(这是缂丝织物风格),与原龙袍经纬密度相符。又达到了经纬分明的效果。

6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大量使用金银线织造,真丝花线在龙袍上用得很少,区分深浅色用了多种金银色。整个修补工作最大的难点也在于此。其破损部位的修补,却只能用现代材料进行添补。这样,就造成现代材料的色泽(色光)与陈旧龙袍的差异,再说,金银线色不像真丝花线,真丝花线色彩有差异可以抽丝相并,甚至可以染色做旧。而金银线则不能抽丝相并。也不能加染做旧。专家组随身带有几十种金银线,但通过比较线的色泽,都与龙袍上的金银钱色泽不同。虽然其中有一、二种线与旧的相似,但一做上去就显出差异了。为此,专家组反复深入研究。通过无数次小样试制和对现代金银线进行工艺加工,并采取新(现代材料)老(原作上的材料)相夹相镶相压(呈现曲纬状)的方法,使得织补进去的金银线断续不成块面状,从而使现在加入的金银线与原作隐隐约约混同一体。

猜你喜欢

龙袍缂丝经线
一寸缂丝一寸金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焱鼎—KE演绎中国传统生活美学
“穿龙袍上课”者是负责的老师
龙袍
花田种画
“织中之圣”藏巷陌
谈“日期图”的判读分析技巧
高考中有关日界线常考的问题及解题方法
巧用规律妙解“日期变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