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对地震灾害的应对及思考
2009-04-16杜新中
杜新中
摘要介绍了“5.12”特大地震发生时,绵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所采取的组织读者迅速撤离图书馆、清理和发放读者遗留物品、归还读者遗留的图书馆藏书、尽快恢复基本服务工作、保护图书财产安全、自力更生重建和争取外部援助等紧急应对措施,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和安全保障系数、制定预防地震灾害的应急预案、强化图书馆员工的职业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建立抗震救灾援助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图书馆地震灾害应对措施应急预案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绵阳师范学院距震中汶川县映秀镇直线距离110公里,距瞬间几乎夷为平地的北川县城直线距离仅50公里。长达300秒的剧烈震撼,打破了图书馆宁静的学习秩序,造成图书馆大楼严重毁损,墙壁地板多处破裂,成为危楼无法继续使用;供电中断,计算机、磁盘阵列、网络等设备设施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书库和阅览室书架倒塌,书刊资料倾泻满地……
1对“5.12”特大地震的紧急应对措施
对于火灾、停电等突发事件,高校图书馆大多制订有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绵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临危不乱,参照其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从容应对。
1.1组织读者迅速撤离图书馆
“生命重于泰山”。在地震灾害突然降临之际,图书馆员工把保护读者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组织馆内读者迅速撤离图书馆。那些没有经历过突发灾害的青年学生难免紧张慌乱,馆领导和所有值班员工到各室门口和楼梯间,指挥读者尽量做到有序离开,没有发生踩踏等伤亡事故。学校各部门也同时在校内组织学生到运动场和大草坪等空旷地带按照班级集中,清点各班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1.2清理和发放读者遗留物品
地震灾害降临时,读者们慌忙撤离图书馆,来不及收拾并带走随身物品,笔记本电脑、书包、提包、手机、MP3、教科书、笔记本等物件大量遗留在图书馆。尽管图书馆被建筑专家鉴定为危房,我们还是组织突击队员冒着无休止的余震,从各阅览室清理出读者的各类遗留物品,分别集中陈放于临时办公帐篷,发出通知组织读者辨识认领。为防止发生冒领事件,对所有物品一一登记造册,教科书分别清点整理上架,读者必须出示本人身份证件、说明遗留物品的特征并留下联系方式方能签字领走。
1.3归还读者遗留的图书馆藏书
读者的遗留物品中,图书的数量最大,其中有相当部分是读者从图书馆借出携带到阅览室阅读的图书。为维护读者权益和保护图书财产安全,我们尽快恢复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把读者遗留图书中的图书馆藏书一一予以归还处理。同时,在校区内发现散落于各地的图书馆藏书也全部搜集起来,办理归还手续。毕业生在办理离校手续时,发现自己在地震期间遗失的借书已经办理了归还手续,甚是称道。
1.4尽快恢复基础服务
“5.12”特大地震袭来时正值毕业生上交毕业论文和答辩的重要时期。尽管图书馆已成危房不能继续使用,但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使我们不能中止基本服务。为此,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恢复基本服务。一是在帐篷工作室里不间断值班,办理读者还书手续,解答读者各种咨询问题。二是在鉴定为“可以使用”的教学楼辟出临时借阅处,从书库搬出部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所需专业参考书,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三是尽快将服务器等重要设施转移到安全地区,架设网络线路,恢复网络信息服务,在磁盘阵列机被损坏的情况下,联系各数据库公司开通远程在线服务,保障读者的网络文献信息需要。
1.5维护校园稳定,保护财产安全
为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图书馆迅速组建了“抗震救灾工作指挥部”,有序地开展各项灾后工作:在已被定为危房的图书馆外围拉上警戒线,提醒过往师生不要接近危房;共产党员、各级干部率先垂范,组织员工在各校区图书馆外24小时轮流值班,保护馆内国家财产安全;对读者在慌乱中遗失图书等问题进行解释疏导,稳定他们的不安情绪;在余震期间向学生宣传防震、防疫知识,使他们在灾后保持理性沉着、科学应对的良好心态;落实专人负责搜集关于抗震救灾工作动态信息,建立图书馆“抗震救灾专题网站”,特别关注我校校友的先进事迹,以鼓励全体学生积极投入灾后重建工作。这些措施,对维护灾后校园正常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1.6规划和实施灾后重建工作
为掌握地震灾害对图书馆造成的损失情况,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冒着余震进入图书馆,对馆舍、图书和设备设施受损情况进行清点并一一登记造册,向学校报告。为保证下学期按时全面恢复图书馆业务工作,制订并上报了图书馆灾后重建计划。由于图书馆馆舍已成危房无法继续使用,而新馆的修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我们根据学校灾后重建计划和几个校区的不同情况,分别设置“板房图书馆”、“临时馆舍”等,详尽安排新学期的各项工作。现在,广东省援建的北校区板房图书馆和磨家校区利用一楼停车场改建的临时馆舍已经完工,我们按照各校区专业分布情况,将大部分专业参考书搬迁到这些过渡性馆舍,新学期伊始就全面恢复借阅服务。
1.7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场特大地震灾害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也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我校是一所从专科升为本科刚刚6年、挂牌仅仅5年的师范学院,加之“5.12”特大地震灾害的袭击,经费拮据,百业待兴,对图书馆的投入十分有限,仅靠我们自身的力量搞好灾后恢复全面工作,存在不少困难。因此,我们向部分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公司和出版社发出了求援信函,很快便得到回应: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2008年6月2日在网站转发了我馆的“求援书”并发出呼吁援助震区图书馆的倡议,并在二届五次年会上专门听取灾情汇报和专题研究抗震救灾援助工作;大灾面前,高校图书馆界彰显出了空前的大爱,一封封慰问信函和一件件援助物资很快发运到我馆;一些数据库公司主动减免我校的使用费用,不少出版社发运来一批批援助图书;更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图书馆家园:援助图书馆人计划”在我们最艰苦的时刻为全馆员工送来了慰问金,在社会各界中反响热烈……这些关爱和援助,鼓舞着我们夺取抗震救灾最后胜利的勇气和力量,增强了我们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实力。
2高校图书馆应对地震灾害的几点思考
在大自然所产生的各种灾害中,地震被列为群害之首。“5.12”特大地震瞬息间就对震区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痛定思痛,亡羊补牢,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我们有几点冷静的思考。
2.1提高图书馆的抗震设防能力和安全保障系数
图书馆是高等学校中师生集中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场所,建筑结构及其安全系数关系着师生们宝贵
的生命。
2.1.1提高图书馆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
在这次特大地震灾害中,我省有7所高校图书馆馆舍被震为危房。国务院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指出:“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高校图书馆建筑都是大开间、高楼层,应具备较高的抗震设防级别,以抗击当地可能发生的最大级别的地震灾害。特别是地处地震高发地带的高校图书馆,更要把保护读者生命安全放在建筑设计的首位,馆舍应具备无后顾之忧的抗震设防级别。新疆乌鲁木齐市要求新建学校校舍“不得使用预制楼板,对已立项的教育基建项目全部按照9度抗震设防部署重新设计”,震区重建的高校图书馆至少应参照这个标准进行设计。
2.1.2确保图书馆安全通道的畅通
根据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各馆都设置有足够的安全通道,而通道的卷闸门平时一般都处于关闭状态,发生紧急情况时由统一的电动开关开启。但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几秒钟后便造成电路中断,致使各个安全通道未能及时开启,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安全通道的管理,在相关制度中要落实专人分别负责在紧急状态下手动开启安全通道,在各楼层张贴紧急通道线路图,以保证馆内人员在突发地震灾害时迅速安全撤离图书馆。
2.1.3提高图书馆建筑内外装修的安全性
高校图书馆都是学校标志性或代表性建筑,是学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不少学校在修建新馆时都注重图书馆内外装修的气派与豪华,大块大理石贴上墙面和柱子,超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透明屋顶也纷纷现身。这类豪华装修却隐藏着不安全隐患,这次地震中某高校图书馆透明屋顶金属构件下坠造成读者伤亡事件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因此,在图书馆内外装修设计时要把安全因素放在首位,杜绝可能发生的不安全隐患。
2.1.4提高图书馆设备的安全保障系数
图书馆服务器、磁盘阵列机、计算机等重要设备的安全问题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些设备在安装时要制订抗震加固方案,如通过膨胀螺丝将设备机柜与地(墙)面进行固定,并将服务器、磁盘阵列机、计算机等重要设备加装橡胶质减震装置固定在机柜或工作台上,以防止地震时机柜倒塌或设备坠落,减轻地震灾害对设备设施造成的损害。
2.2制定预防地震灾害的应急预案
地震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但其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急状态和造成的损害已为人类所掌握。因此,各高校图书馆应参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印发的《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订应对地震灾害的应急预案,以保证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伤。
高校图书馆的应急预案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增强防震意识
阐明地震灾害对人类生命及财产安全可能造成的重大危害,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贯彻国家“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方针,增强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意识。
(2)防震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建立图书馆应对突发地震灾害的应急机构(如“抗震救灾指挥部”),因地震灾害爆发时间的不确定性,应急机构宜以工作职务确定机构成员,人员职务变动则继任者继任其职务:图书馆长为总指挥、党总支(支部)书记为副总指挥、全体部(室)主任为成员,馆办公室兼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明确制订各成员紧急时期的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正副指挥长负责组织全馆抗震救灾工作,决策抗震救灾工作中临时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办公室负责办理防震救灾的日常工作,及时上报灾情和抗震救灾工作进展,负责与校内外各有关部门的应急机构保持联系;各部(室)主任负责所在工作点读者疏散及组织本部门灾后善后工作;全体职工均应在第一时间迅速到位,服从指挥,积极投身于抗震救灾工作。
(3)应急行动方案
①读者第一,安全撤离。要把保护读者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制订完善的紧急状态下读者撤离图书馆预案,明确各个紧急通道开启人员、各楼层撤离指挥人员和读者撤离路线,保证读者安全撤离图书馆,并应配合学校定期开展紧急撤离演练。
②制订紧急状态下图书馆安全工作制度。确定灾后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岗位和值班办法,努力把地震灾害对书刊资料、设备设施等财产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4)灾后各项善后工作
如前面所涉及的读者遗留物品的清理和发放、读者遗留图书馆藏书的处理、临时服务工作和网络文献信息服务等等。
(5)评估和上报灾情,拟订灾后重建计划
地震灾害一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不断发生余震,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要及时勘察和评估受灾情况,上报学校及有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并根据灾情具体情况,拟订切实可行的灾后重建计划,保证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6)呼吁和接受外援
在确切评估受灾情况的基础上,按国家有关规定利用网络、信函、电子邮件等渠道,向行业组织(协会)、兄弟单位和相关机构(企业)介绍震情、灾情,呼吁社会提供援助,提出急需救灾物资种类、数量,以尽快恢复灾后各项业务工作。
2.3强化图书馆员工的职业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也是党的教育工作者,关心学生、保护学生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在地震灾害突然降临的紧急关头,应把保护读者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特别是学生读者,他们缺乏应急的常识和经验,最需要老师们的指挥和疏导,指导他们在灾害降临时保护自身安全。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应身先士卒,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担负起疏导学生撤离的重任。
图书馆员工的生命安全也不容忽视,要加强馆员的安全意识和预防地震灾害常识教育,邀请相关专家开设地震灾害预防和救助工作的专题讲座,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了解了地震灾害的成因及危害,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和公共安全意识,掌握地震灾害的预防和救助知识,熟悉图书馆紧急疏散路线,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及抢险救灾能力。
2.4建立抗震救灾援助机制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5.12”特大地震后,党和国家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机制,调动十万大军开展紧急救援并积极援助灾后重建工作。全球华人也凸显出“血浓于水”的空前凝聚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十多万名志愿者奔赴灾区,为灾后重建做出了巨大奉献。在这次抗震救援活动中,高校图书馆和社会各界也纷纷向灾区图书馆伸出援助之手,显现出深厚的兄弟情谊。
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也应未雨绸缪,拟订《高等学校图书馆抗震救灾援助实施办法》,让抗震救灾援助机制规
范化、制度化、有序化,帮助受灾图书馆尽快恢复重建。
《高等学校图书馆抗震救灾援助实施办法》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导言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应建立起科学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抗震救灾援助机制预案,加快灾区图书馆尽快全面恢复业务和服务工作。
(2)受灾图书馆灾情的评估与报告
①受灾图书馆灾情评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依照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划分标准,对图书馆受灾情况进行评估,统计其物资毁坏情况,作为援助资金、物质组织和分配的依据。
②灾区图书馆受援报告。由灾区省(市、自治区)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在灾情评估基础上拟写受援计划,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报告,根据各图书馆受灾情况,提出建议援助方案。
(3)抗震救灾援助类别
各援助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力所能及地为灾区图书馆提供他们所急需的资金、物资、心理、知识和技术援助,帮助灾区图书馆的重建和发展。
①资金援助。资金援助有多种方式:一是募集个人捐款和单位捐赠款为灾区图书馆提供灾后重建援助;二是数据库公司或图书发行单位减免灾区图书馆使用费用或书款;三是各种进修班、培训班减免灾区图书馆人员培训费用。
②物资援助。地震灾害可能造成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网络设施等大量物资损坏,同时灾后图书馆所在学校百业待兴、资金拮据,可能削减对图书馆的投入,急需各兄弟单位在图书资料和设备设施方面给予援助,以尽快恢复各项业务和服务工作。
③心理救援与心理援助。惨烈的地震灾害对图书馆员工的心理造成了严重冲击,可以组织专业心理学家前往灾区帮助他们调适自身心理并给予心理自助技能和技巧辅导,使他们尽快稳定情绪,抚平创伤,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各级高校图工委和各高校图书馆应主动向灾区图书馆发去慰问信函,或组织慰问团队看望灾区图书馆员工,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抚慰的很好方式。
④知识与技术援助。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可组织相关专家成立“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专家小组”,为灾区图书馆馆舍重建、数据恢复、文献资源重建与恢复、人员培训及业务恢复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帮助。
(4)抗震救灾援助方式
①省(市、自治区)对口援助。参照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方式,根据受灾图书馆具体情况,安排一些省(市)高校组织相关高校图书馆开展对口援助,一省(市)或数省(市)高校图书馆集中援助一所受灾图书馆,可以集中资金提高援助物资质量,避免图书、设备的重复购置。
②按高等学校类别(综合、师范、文理、财经、工科、农业、艺体、职技等)对口援助。相同类型的各级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服务模式等方面都有着很多共同或相似之处,按照高校类别组织对口援助,更能增强援助物资、知识和技术的针对性。
③民间组织(机构)募集资金援助。“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由中国图书馆人自发组织的“图书馆家园:援助图书馆人计划”募集慈善捐款,专门援助在汶川大地震中受灾的图书馆人,并逐步推广到募集图书馆所需物质资源,定向援助受灾的图书馆,受到社会高度赞誉。这种方式值得倡导。
(5)援助资金和物资的处理
①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必须全部用于灾后重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或挪用。
②尊重援助人(单位)援助意向,专款(物)专用,不能挪作他用。
③对于各馆援助物资,受援单位应采取网络宣传、嵌挂铭牌、发放证书、著录数据、加贴标记等方式表示感谢,以彰显援助者功德。
面对严酷而又惨烈的“5.12”地震灾害,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援助下,灾区高校图书馆人不退缩、不惊恐、不慌乱,大灾面前仍不忘“读者第一”的办馆宗旨,已经尽到了职业责任,相信今后的抗震救灾工作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