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历史分期问题再议

2009-04-16范兴坤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年2期
关键词:时期阶段图书馆

范兴坤

摘要历史分期是图书馆事业史研究的基础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图书馆事业史学科建设以来,在历史分期上出现过多种划分标准和更多的阶段划分模式。该文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借鉴近年来史学领域有关历史分期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总结出划分图书馆事业历史阶段应该注意的事项,提出了一套新的多级划分标准,并据此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年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史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关键词中国图书馆事业当代史历史分期

建国后我国图书馆学界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史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迄今近60年里,除了“文革”十年学术研究停顿外,图书馆事业史的研究一直是图书馆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推出了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公开出版发行了数量众多的学术专著与论文。但由于学术发展规律的局限和受研究环境的约束,导致在该领域研究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古代和近现代,如谢灼华的《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王酉梅的《中国图书馆发展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李朝先和段克强的《中国图书馆史》(贵州教育出版社,1992)的研究时限均截止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台湾卢荷生的《中国图书馆事业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4月版)的研究时限则截止于中华民国建立。

1949年10月1日以来为中国当代史范畴,这个日期前后的国家国体、政体和经济性质、社会性质、社会形态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当代图书馆事业史的研究也应以这个日期为开端。对当代图书馆事业史的研究是认识和理解我国当前图书馆事业诸多问题的基础,但目前涉及建国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从历史的角度、以历史的方法对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进行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至于当代图书馆事业历史分期研究,虽有文章涉及,但理论和方法多有争议之处,因此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该问题加以深入研究,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对当代中国的图书馆事业进行历史分期的必要性

历史分期即是对历史分阶段地研究,这是一种对历史进行研究的简便易行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个切入点,是进行历史研究的“人手”门径。“研究历史的基本要义和着眼点就是从历史主义的观点、立场出发,注意历史的发展变化。‘治史所以明变,这一时期的历史和前一时期历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一个‘变字。做这样的辨析,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这种分期,在不同的分期阶段中突出这种“变”的特点,总结“变”的规律,发现“变”的趋势和方向。在这一点上,同研究社会历史一样,对图书馆事业史的研究分期会“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类文明史与图书馆发展的关系,了解不同时期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从而从总体上把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图书馆的历史分期,也为阶段性的图书馆学研究提供依据。”合理地解决分期问题,有助于我们从纷繁复杂的图书馆事业过程中的事件和人物思想中清理出一条明晰的发展线索,从而展现图书馆事业在各个历史时期之间变迁的特征和联系,帮助我们发现和把握事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各阶段图书馆事业的性质,揭示出事业发展指导思想沿革嬗变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也有助于我们按照常规的科研方法对图书馆事业史进行体系化研究。在进行学科研究时通过对完整的历史过程作相对的阶段划分后,也可以使我们以条理清晰的篇章结构形式表达研究成果。

从实践应用上来看,历史分期对于长时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时间越短,可划分性越差,划分越不容易。划分困难的原因,一是发展曲线远不如长时段那么明显;二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在当代的人往往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客观真实地看清所生活时期的面貌,无法把握当代事业发展的总体特征;三是对属于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图书馆事业的研究,或多或少地牵涉到当代政治,受政治主导意识和某些“政治忌讳”的影响,主观上和客观上都很难做到严格地按照社会和事业发展的特征科学地划分发展阶段。

但分期又是必须的。“对新时期历史阶段划分的有关问题,如划分的意义、概念和时间跨度、指导思想、依据和原则、具体的阶段划分等问题进行研究,……从实践上说,历史分期对于新时期的历史尤为重要:因为如果不把新时期的历史与以往的历史认真比较和分析,揭示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就无法展现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进而无法对新世纪的中国发展做出前瞻和预测。”对建国60年来的图书馆事业史进行科学分期,首先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事业发展道路的曲折,对事业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完整的把握;其次,是对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影响因素形成清晰的认识,了解事业建设、前进、停滞、被破坏及恢复发展的社会背景;第三,可借以归纳、总结影响事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在理论上,也可以通过对中国当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史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图书馆事业的本质属性,了解我国图书馆事业与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差异,了解与其他图书馆事业先进国家的差距,更好地把握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脉络,指导今后的事业发展。

2已有的历史分期方法举要

我国图书馆事业史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开创伊始,就提出了对图书馆事业历史的分期方法,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1959年谢灼华所提出的分类方法。他的图书馆事业发展历史分期原则是以中国社会历史的分期为依据和以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主线,据此将中国图书馆事业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封建社会时期的图书馆事业(上古一鸦片战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图书馆事业(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图书馆事业(1919-1949);新中国的图书馆事业(1949至今)。从这个历史分期我们可以看出,谢灼华的事业史分期理论带有较浓重的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社会形态分期理论及当时社会政治意识的影响痕迹,但这种分期方法又确实比较适用于受政治环境影响较大的中国当代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术研究,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之后,张遵俭和卢中岳、彭一中等人在著述中对近代图书馆事业史进行阶段划分,也基本上参照这个标准,差异只在于划分的具体时限有所不同,这种差异的存在是研究者对历史进程把握的侧重点和对标志性事件的选择评判标准有所不同。

近年来较具影响的与谢灼华的分期方法接近的有如下几种划分方法。

柯平将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一是1949年到1957年新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开创阶段。…二是1958年到1977年的‘大跃进和‘文革时期图书馆事业的曲折阶段。…三是1978年到1984年图书馆事业的恢复发展阶段。…四是1985年到1991年图书馆事业的全面改革探索阶段。…五是1992年至今图书馆事业深化改革和现代化转型阶段。”

二是程焕文的四阶段划分,他在论及中国图书

馆事业百年来历史发展时,将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历史时期分为“现代图书馆兴起时期(1949-1965年)、现代图书馆停滞时期(1966-1976年)、现代图书馆复兴时期(1977-1991年)、现代图书馆黄金时期(1992年至今)”。其中1949-1952为旧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改造时期,1953-1957为共和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时期,1958-1961年为图书馆事业的“大跃进”时期;

三是黄宗忠的划分方法,他将中国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史划分为5个阶段,即1949-1957为事业上升的阶段、1958-1966为曲折前进的时期、1966-1976为文化大革命的被破坏时期、1976-1978年的全面恢复时期、1979年至今的全面发展的时期。

第二类历史分期的方法是依图书(文献资源)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相互影响的特征为分段标准,如谢灼华于1987年出版的《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一书,就将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划分为简帛书时代、写本书时代、印本书时代和机械印刷时代四个时期。

第三类分期方法是按事业特征的变化为标准,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60年编的《中国近代现代图书馆事业史》,就把近代(1840—1919)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划为三个阶段:①封建主义藏书楼向资本主义图书馆的转变(1840-1898);②资产阶级图书馆的发生发展(1898-1911);③资产阶级图书馆的发展(1911-1919)。

除此之外,王嘉陵也提出了一种阶段划分标准:“1、对一定的文明状态起决定作用的经济基础;2、体现了社会文明程度的公众受教育程度和阅读需求;3、与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字载体形式和记录手段;4、图书馆的存在方式和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范围(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作用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处于总体趋势呈不断扩大的过程之中)。这些要素,一方面概括了人类文明对图书馆发生影响的普遍意义,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图书馆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质,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看作图书馆历史分期的划分标准。”他据此将图书馆事业发展史划分为古代(手抄本时代)、现代(印刷本时代)、后现代(信息化时代)三个时期,划分的标准“不是以‘历史的断代为依据,而是分别以包含了若干历史阶段的文明形态为依据”。这种划分标准显而易见较多地从技术角度考察了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但对图书馆社会属性的考察不足,尤其是在社会意识形态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大影响上关注不够,不论是对图书馆事业发展通史的研究,还是对我们研究受政治文化影响更大的当代图书馆事业史,使用这种划分标准存在着较多不足。

3图书馆事业史阶段划分的方法论问题

图书馆事业史属于专门史的范畴,在研究上必须借鉴已有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并结合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和要求展开讨论。

3.1历史分期应将时代分期法和社会分期法相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构成了我国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主体。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是以‘社会形态为核心的。以此为出发点形成的历史分期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社会分期法,它是按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生产关系特征,按照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来划分历史时期的方法。建立在这种分期方法之上的人类社会发展“五形态”说构成了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自20世纪初以来被包括苏联、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奉为圭臬;二是时代分期法,它是按占主要地位的社会进步形式进行历史分期的方法,这种分期方法的理论依据同样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时代分期法和社会分期法,都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期。但是,相比之下,时代分期法却又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历史分期法……,社会分期法所着重揭示的,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它所关注的焦点,是何种社会经济形式在社会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而不是这种社会经济形式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否还具有历史的必要性和历史的合理性;因而,它所侧重的,也就只是对于社会的相对静态的考察。时代分期法则与之相反,它着重于揭示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进步的主要形式,它所侧重的,就是对于不断进步着的社会历史进程的动态考察。”“科学的历史分期,不仅要按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形式将历史划分为前后相继的不同的社会形态,而且还要按照占主要地位的社会进步形式(即具有特定社会性质的历史进步)将历史划分为依次更迭的不同的进步时代”。

作为历史分期理论在图书馆事业史研究中的应用,谢灼华的分期理论中的第一原则无疑属于社会分期原则,第二原则属于时代分期原则,这种排列具有时代的特征,但在其所著的《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中却采用了以时代分期为主的方式,可见在实际应用中,以哪一种原则作为第一原则,哪一种原则作为第二原则,必须考察我们对事业史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考察研究过程要说明的问题,以两种原则的有机结合科学地进行时代分段,不能机械地固守某一种标准的先后,这样才可以实现分段的科学性。

3.2历史分期应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在对图书馆史进行历史分期时,既不能忽略它同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联系,又不能简单地把它同一般的‘历史分期的概念等同起来,”不能简单地以历史的分期代替图书馆事业的分期。

在科学的理论研究中,“逻辑的研究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式。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无非是历史的研究方式,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而已。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考虑新时期历史阶段的划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尊重客观历史的基础上,充分过滤并准确把握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因此在进行阶段划分时,“我们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努力做到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要求历史的起点和逻辑的起点相一致,历史的起点同时也是逻辑的起点,理论体系的逻辑行程和历史发展过程相一致,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这种逻辑既要符合事业发展实践的逻辑,也要符合图书馆学理论的逻辑,因此图书馆事业发展史的分阶段的依据,应该是图书馆事业实践的发展,而这些实践活动的标识,应该是“历史主题和改革进程”、“中心任务和大政方针”、“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等等,如前述的柯平、程焕文、黄宗忠等人的现代图书馆事业阶段划分都较好地照顾到了这一原则。

3.3阶段划分应保证阶段主体特征的可辨识性,处于同一个历史阶段中考察对象的集合应具有独特的可描述特点。

“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

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个事物不同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别科学研究的领域”。我们在科研过程中根据认识需要进行的这种分期,不仅仅只是辅助进行历史研究的一种模型或工具,也不是只具有工具的意义,“历史分期理论原本并非为历史学家在研究实践中划分历史阶段而设,它不过在论证一种历史观念而已,”也同时反映了人们对这些历史阶段的认识。

基于这种认识,为了实现研究中对这种不同阶段中主要矛盾特征进行辨析的要求,针对时间跨度比较小、政治敏感性比较强和政策评价标准不稳定的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史,进行划分时就要采用“宜粗不宜细”的处理方式,其方式有三:“一是概括总结,即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失去的本质,以总结经验教训;二是抓大放小,即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细要有度,不可纠缠细节,有些问题留待历史充分沉淀以后再作评析;三是适当规避,即在体现研究成果时,要避免与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互抵触。”反过来,如果根据近60年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形势变幻和事业重大事件将图书馆事业现代史划分为过多的阶段,则很容易混淆不同时期的事业发展特点,也可能会因政治的评价标准争议而带来专业问题的争议。由于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政治的附庸地位,受政治形势发展影响非常大,而建国以来政治形势的变化又可以以1958年初和1976年末作为界标粗线条地划分为三个大的时期,因此图书馆事业史也可以相应地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时期。

对于粗线条划分不能有效地满足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更细致的下级分期方式来解决。即按照事业史发展时代特征或技术特征进行较细的划分,以使研究和描述更为精确。这种“粗细结合”的多层历史分期系统架构更方便于应用。

3.4历史分期应兼顾科学性和实用性。

一定历史时期中的历史事件和过程交叉重叠,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越是相近的时期和地域的历史,具有越强的联系性,这就使历史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阶段共有的特征。为了研究历史和描述历史的方便,我们需要根据某些特点,按照一定标准把具有相同或相近特征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一个个的研究片断一这种片断的划分很明显是一种基于客观事实的主观划分,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这是历史分期的特点。怎么样进行区划,完全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侧重点、研究目的、研究角度及专业素养。因此,“实用”往往成为研究者进行历史阶段划分时的主要价值取向,这种实用性在理论上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期相对性的支持。“马克思主义著作家在谈到时代划分和历史分期问题时,曾不止一次地指出,社会史上的各个时代或时期,‘是不能划出抽象的严格的界限的。它们的界限‘跟自然界和社会上所有的界限一样,是有条件的,活动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马克思在不同的场合对人类历史有着多种不同的分期,这些分期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替代的,而是并行不悖、相互补充的。”“历史的内容本身是连续着发生的,以因果的互动方式、以偶然的和突发的方式、或者以重复的方式。而历史分期的本质是人们为了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一种更简单的从而更有说服力的表述而把连续的历史内容依照从某种特定的角度选择的事实和一定的观念体系分为段落。所以历史分期作为一种知识形式本身具有反历史的性质。由于这种性质,历史分期的评价难以用‘正确与否来衡量,而应该用‘可取与否来衡量,即依据一个分期体系所能够有助于历史叙述和解释的程度来衡量”。因此,我们在进行事业史分期时,就要根据我们的研究需要进行分期,没有唯一正确的分期标准,只有科学的和适用的分期标准。如前文所述的几种分期标准,其提出的前提和环境都是较好地结合了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和研究目的的。

3.6在连续的两个时期交接点上,特殊的过渡时期应划入新时代的上限,而不应该划入上一个旧时代的下限。

“按照辩证逻辑和历史事实,在任何一个历史进步时代的较晚阶段上,都必然会出现暂居次要地位、但代表着未来的新的社会进步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暂居次要地位的进步形式,就会逐渐转变为居于主要地位的进步形式,从而,时代的性质也就会发生根本的改变。”时代分期法是“以占主要地位的社会进步形式来划分历史阶段的,所以,它也不以旧社会的终结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下限,而是以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丧失了自身存在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合理性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下限”。即一个历史阶段“只能包括一定社会制度的形成期和一定社会制度的发展期,而决不包括这一社会制度的衰亡期。”从政治的视角观察,中国当代历史的变化多是随着政治事件的突然发生而发生突变的,缺少过渡阶段,标志性事件明确,边界分划清晰,无论是按社会分期还是按时代分期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个别时期,如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两年多时间,从政治角度来看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进行政治进程研究时单独划分为一个独立区段很有必要,但对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时将它单独划分就有些勉强,这两年时间作为1978年12月后的改革开放前的酝酿和准备期,应该视为下一个阶段的开端,划入下一个阶段。如果需要单独进行研究,则可以采用在二级分段中将它划分为一个独立的单元。

4基于以上观点的图书馆事业史分期

对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阶段的划分,既要体现出事业发展一以贯之的连续性史实,也要照顾到图书馆事业本身与历史年代、社会形态变化发展等外部因素的关系。较为可取的分期标准是:以图书馆事业实践过程为主,依据图书馆事业自身的变化沿革情况作为主要划分界标,也对历史年代、社会形态等外部因素的变迁有所参照,这样就可以较好地揭示出历史年代、社会形态等的发展与图书馆事业实践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同一社会形态之下的下级分期和过渡时期的分期,可以参酌年代更替、政治形势变化、技术发展阶段等诸多因素予以划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任何年代变迁和政治形势变化都可以作为分期的依据,只有那些反映了事业变革、促成了事业发展新阶段的事件和变迁才可以被用作事业史分期的界标。

目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分期上,较有影响的有按社会性质的变化为依据的两阶段划分,按国家的性质、国家工作重心的变化的五阶段划分,以党的路线正确与否作为划分依据的四阶段划分,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依据的三阶段划分等几种划分方法。其中较具有代表性并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接受的是五分法,即“(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期(1949年10月至1952年12月),即建国后的头三年,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2)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年1月至1956年12月),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四年,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时期。(3)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7年1月至1966年4月),是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即十年经济建设探索时期。(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左倾思潮占据统治地位,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十年。(5)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6年10月至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这种时代划分方法是按照政治发展进程的特点划分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具有较明确的不同于相邻阶段的特点,比较适合作为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阶段划分时的重要参照。

可作图书馆事业分期参照的还有当代史的三阶段划分法,即1949年10月1日建国到1956年12月三大改造完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第一阶段为1949/10/1-1952/12土改完成、政权巩固与恢复时期,第二阶段为1953年1月以后,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时期);1957年1月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到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前进阶段(①1957/1-1960/12良好开端与初步挫折;②1961/1-1966/5大调整时期;③1966/5-1974/12文革混乱时期;④1974/12-1976/10调整及再混乱时期;⑤1976/10-1978/12徘徊与准备改革开放);第三阶段为1978年12月至今,为全面改革开放与高速发展时期。)

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1949至1982年的中共党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1949-195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10年(1966-1976年)。这个分期方法后来为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所采用。这是一种目前在政治上较具权威的当代史分期标准,也同样可以作为我们进行事业分期的参考。

参照以上的当代史主流分期方法和已有的当代图书馆事业分期办法,我们可以对中国当代图书馆事业史进行以下分期:

第一个大阶段(S1)是从1949年10月建国到1958年2月的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创建和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接收各类图书馆,与原解放区各类图书馆进行合并和调整,并逐步新建图书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积极学习和引进苏联图书馆建设的经验,按照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图书馆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它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S1-1)为建国始至1952年12月,为接收、恢复、新创阶段;自1953年1月至1958年2月,为迅速提高和发展的阶段(S1-2),两个阶段的划分是以1953年1月1日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实施为标志。

第二个大阶段(S2)是从1958年3月至1976年10月,是我国图书馆事业曲折前进、调整、停滞、破坏的阶段,这一段时期“左”的思想占据中国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社会发展的主流特征是政治运动左右了整个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给各项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危害。这一时期的图书馆事业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S2-1)是自1958年3月至1960年12月,其特征是受“大跃进”的急躁冒进影响而使图书馆事业进入“土跃进”的阶段,使原有的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被抛弃,受“反右”等政治风波的影响使图书馆事业指导思想更进一步地被政治化和庸俗化,其起始的标识性事件是1958年3月文化部召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工作跃进大会;第二个阶段(S2-2)是1961年1月到1966年4月,这是在“大跃进”失败和建设方针重新调整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个大的调整,原来遭“大跃进”扰乱的图书馆事业逐步得到整顿恢复。其起始标志是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确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并全面在各行业开展纠风运动,标志着“大跃进”运动的基本结束;第三个阶段(S2-3)是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这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图书馆事业作为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遭到极大的破坏,建设滞后、藏书被人为毁弃和封存、服务停顿。其起始标志是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发出《五一六通知》、北京大学贴出第一张大字报后的“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其结束标志则是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文化大革命”结束。

第三个大阶段(S3)从1976年10月以后至今,为图书馆事业从文革的破坏中逐步恢复到业务工作正常化再到事业大发展的阶段。在这个大的阶段中,1976年10月到1978年12月是一个过渡期(S3-1),图书馆工作走出停顿,开展正常工作。随着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面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得以持续高速发展。如果需要对这个阶段(S3-2)进行再进一步的划分,则可以参照柯平的当代图书馆事业史的划分方法进行三级划分,即1978年到1984年是图书馆事业开始恢复并走向正规化发展阶段(S3-2-1)、1985年到1991年是图书馆事业的全面改革探索阶段(S3-2-2)、1992年至今图书馆事业深化改革和现代化转型阶段(S-2-3)。这就构成了体系化的三阶段划分结构。以上的分期如表1所示:

上述中国当代图书馆事业史分期,综合考察社会政治形态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过程特点,并考虑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时代技术特征,将社会分期法和时代分期法相结合,较客观地构建了一个分期体系。分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如何使主观的分期适合客观的历史过程,即达到逻辑和历史的高度统一,仍有待作更深入的探讨。

猜你喜欢

时期阶段图书馆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清代时期
图书馆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