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09-04-15李超仲
李超仲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转变观念,为合作学习提供必须的氛围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合作学习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合理处理教学内容,把握合作学习的主题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影响着课堂的气氛和效果。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高,学生接受不了,无法合作学习。反之,如果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也没有合作的必要,不要为了合作而合作。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有一定知识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有研究、讨论有价值的问题,在合作中展开讨论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由原有的认知结构,经过“同化”、“顺应”,产生新的认知结构,而后又经过实践应用,形成更新的认知结构。在这个意义下可以认为:数学是学习自己学会的,不是教师讲会的。这决不是说学生学数学不需要教师了。恰恰相反,教师应是建构活动的深谋远虑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在教师的的控制下进行才会获得高效益。
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我设计了如下环节:1、六人一组,每人任画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2、比较所画的图象,你认为是什么图形;3、找出你所画函数的k、b的值,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k相同的正比例函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4、根据k的值进行分组,比较函数的图象,由此发现k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5、根据b的值进行分组,比较函数的图象,由此发现b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6、总结出当k、b不同值时一次函数经过哪些象限。学生“动”了起来,没有“旁观者”、“怠情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合作分析、讨论,图形结合,很快认识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有兴趣、轻松愉快。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给合作方法
课堂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 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但学生还是自己做自己的, 一点看不到合作的迹象。这是由于学生没有合作的意识,没有合作的方法,使合作学习的环节流于形式,失去了它的作用。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知之甚少。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一定要讲得细一些。此外,还应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不要怕这样做耽误时间,只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以后再合作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四、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进行合作学习
可以采用比较异同的方法。即向学生提供内容上互相关联的一组学习材料,让学生对其相同点、不同点进行探究,展开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思维活跃,在研讨、探究、辩驳中闪烁出许多可贵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也可以采用评价鉴赏的方法。即对已有的结论、课外材料或本课内容,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品头论足、评价鉴赏,阐明自己的观点。存在争议的观点,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阐明理由,在观点争鸣中进行本课的学习。
还可以采用质疑问难法。即在学习中从学生的疑难问题起步,放手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大家讨论解决。可以让学生就某方面问题大量查阅资料、充分准备,撰写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互相讨论研究,取长补短。
实验操作、社会调查也是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即对有实验操作内容的课程或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己模拟,进行实验操作,在具体的体验过程中开展学习。运用“社会调查”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就问题展开社会调查,进行合作研讨。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课堂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活动,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