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学生延长学制的成因及教育管理
2009-04-15朱洪君
朱洪君
摘 要 随着高校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校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部分大学生不能按期毕业,申请延长学制。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及高校学分制改革所带来的必然现象,将会长期存在。怎样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不仅是高等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能否与时俱进的重要检验。
关键词 学生;延长学制;成因:管理
由于我国高校近年来一直不断扩招,2004年1月国家教育部统计公布2003年全国各类高校学生人数已达1900万。毛入学率已达到17%,从而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扩招给民办高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入学门槛一再降低,学生的整体素质逐年下降,200分可以上大学不再是神话,以及高考报名限制条件的放宽,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构成逐渐复杂化。 复杂多样的学生构成进一步加强了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再随着高校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校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部分大学生不能按期毕业,申请延长学制。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及高校学分制改革所带来的必然现象,将会长期存在。怎样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不仅是高等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能否与时俱进的重要检验。
一、学生延长学制的成因
(一)学校学制建设滞后
我国绝大部分实行的是学年制大学教育,学年制的弊端是,学生由于生病、不及格课程过多、补考不及格或其他原因在规定的学年内不能完成学业,无法获得足够学分的,只能留级。而在学分制下,学生只要修习够学分就可以毕业,短的可以缩到2年,长的可以延至8年,几乎没有时间的限制。而目前,我校正由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转变,在此期间学校实行学年制同时参照学分制度,这样部分学生4年时间不能完全修满足够的学分,以至该毕业的时候就不能毕业,为弥补学年制向学分制过度期的空白,学校只能接受学生申请,可延长学习时间,等修够学分后再申请毕业。
(二)学生自身学习不努力自律能力差,完成不了毕业所规定的学分
大部分学生是因痴迷网络,而严重影响了学习;少部分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提出申请延长学制;还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因身体和心理疾病而延长学制;通过延期1年或2年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能修满学分拿到毕业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申请延长学制4年的学生。
二、延长学制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
(一)学校不重视,造成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死角”
尽管各高校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但容易忽视对延长学制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主要表现在:思想上认为他们是另类学生,在管理上没有规范并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也没有有效的教育机制。在日常管理上只考虑管理者的方便,没有从育人的角度出发,从而导致延长学制大学生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究其原因:一是延长学制学生的产生是学分制改革后的新情况,在教育管理上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二是学分制改革初期这部分学生人数比较少,各方面对学校的影响也比较小,可谓是弱势群体,没能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三是这部分学生确实有些人各方面素质比较低,管理难度也较大,管理者对他们已失去了信心和耐心,不愿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他们的教育与管理上。
(二)延长学制学生被排斥,难以融入集体
因大部分延长学制学生素质低、学习差或有特殊问题,他们长期以来受到方方面面的排斥,这使得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和学习产生更为消极的态度。排斥的形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度上的排斥。学校没有一套科学、合理、完整的管理制度,也没有一套针对性较强的教育、考核、评价机制,从制度层面上促使了延长学制学生游离于组织之外,或者说,制度有意或无意地否定了他们是大学生的一部分;二是心理上的排斥。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大学生群体,在心理上没有承认他们是集体中的一员,因此,很少与他们交流与沟通,也不可能产生相互之间的信任,这也是延长学制学生难以融入集体的主要原因。三是行为上的排斥。其他大学生不愿和他们同住一个寝室,不愿和他们交流,也不愿和他们一起参加集体活动,因此,他们只能生活在个人的小天地里。
(三)缺乏约束,学生行为失范导致违纪现象居高不下
没有了班级,没有了集体,没有了管理,没有了教育,延长学制学生不仅脱离了氛围的约束,同时也脱离了制度的约束,成为了高校内名副其实的特殊“自由”人群。没有了班级,没有了集体,也就没有了组织和团体,一个失去组织和团体的人不仅社交的需要、自我确认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同时还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自卑和自我封闭的心理特征,也失去了大学生集体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对个体的自我评价和约束的功能。因此,没有了管理也就失去了衡量行为的尺度和标准;没有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方向,因此,在思想和行为上就容易出现偏差。
三、延长学制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
(一)要正确认识延长学制学生的存在
延长学制大学生既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学分制改革所带来的必然现象,那么,从时间上看,它不仅不会消失,而且会长期存在;从规模上看,人数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越来越多;从性质上看,他们是具有真正学籍的全日制大学生,应该享有与其他全日制大学生一样的教育、管理和参加集体活动的权利。因此,我们不能回避,要正视这一新特殊群体的客观存在,并且要把对他们的教育与管理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要从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对国家、社会、家庭及学生本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从构建和谐校园、维护校园稳定的高度来正确认识做好延长学制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要合理规范对延长学制学生的教育
有效教育与管理的前提是科学、合理、完整、高效的制度,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完整的教育管理制度。是否允许在4年内未修满学分的毕业生申请延长学制,学校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有淘汰、分流、选择、合理收费和规范管理的机制和制度。所谓淘汰机制,就是要有不允许学分缺额太多的毕业生申请延长学制的规定(比如学分缺额在应完成学分的50%或40%以上);所谓分流机制,就是对学分缺额相对较少的毕业生(比如学分缺额在应完成学分的10%以内),先发给结业证书,并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来校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再换发毕业证书;所谓选择机制,就是对学分缺额相对较多的毕业生(比如,学分缺额在应完成学分的10%-40%之间),允许其申请延长学制并在校统一学习;所谓合理收费制度,就是对先结业再通过考试换发毕业证的学生,收费应与学分绩点相结合,不能参照全日制学生收取学费。对延长学制在校学习的学生,应按全日制学生标准收取学费;所谓规范管理,就是要针对延长学制学生出台专门的教育、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并要配备班主任、导师或辅导员,实行统一管理。
(三)转变观念
用良好的导向促其健康成长延长学制学生总体来说有素质较低方面的问题,并且个别还有明显的不足与缺陷,但我们不能进行“有罪推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一群体中的每个学生,更不能对他们进行歧视和排斥,因为在长期的拒斥之下,不仅校园主流文化、价值观念和良好氛围不能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会使他们产生更为消极的人生态度和学习态度。因此,要用良好的导向来促使延长学制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制度导向,从制度层面上承认延长学制学生是全日制大学生的一部分;其次,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导向,无论教育管理者还是大学生集体,都要以宽容、平和、理性的心态接受他们;第三,管理者要全身心投入,不能在实施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时采取应付态度。管理者的全身心投入对其他人员和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四)深入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与管理
要做好延长学制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全面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掌握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同学关系、交友情况、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心理特点,并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原因,有针对地进行教育与管理。针对他们存在心虚自卑的心理特征,要支持、鼓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针对他们自我封闭的心理特征,要积极建立与他们交流、沟通的渠道,鼓励并引导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帮助他们脱离自我封闭的小天地,使他们尽快地融入到正式组织之中;针对他们缺乏自信的心理特征,要注意发现和分析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积极开展赏识教育,不断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针对“网络成瘾”的学生,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实现心灵的净化和注意力的转移,要加强心理指导,及时调适他们的网络性心理障碍,同时也要开展积极的正面教育,帮助他们认识“沉迷网络”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提高他们的自律和自我反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7年8月5日第2版
【2】《弹性学制下学生教育管理思考》,谈传生,200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