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人才培养之我见

2009-04-15

出版参考 2009年23期
关键词:岗位人才素养

周 辉

几年前,出版社内部刊物上曾经登过一篇题为“什么是人才?”的文章,文章对人才的含义给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不可或缺性”,引起过广泛的讨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人的眼中,对于“人才”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解读,应该不仅仅局限在“不可或缺性”上,适合出版业繁荣发展的人,都是广义上的“人才”。

人才的重要性

很多出版企业目前的状态是编辑表现出力不从心,在能力上无法配合“又好又快发展”的需求。概括一下有以下两点:一是考核单元的相应制度还没有调整到“又好又快”的要求上来,制度设置还有不科学、不全面的地方,需要对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第二就是有了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但考虑到近些年出版机构新进员工较多,很多方面的能力、素养还不能完全满足客观发展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有了政策,我们还需要有能力执行政策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才。

“人”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个体,由于出生在不同历史时段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价值取向,但在工作中又要为每个人构建相似的目标和方向。“人”一方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大量拥有满足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储备,以及有效、人性化的管理,企业才能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凸显出竞争优势,离开了“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再好的政策也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另外,企业所依赖的不可能只是个别的“人才”,那种以往“火车头拉车皮”的方式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尤其不适应编辑出版这个对个人能力素养依赖性比较突出的行业。大多数员工在短时间内的进步、创新性能力的提升是企业产品附加值得以充分体现的源泉,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人才的培养

对一个基层领导来说,带领一个团队,考虑工作就要“两手抓”,一方面对现有的管理进行调整改良,使之合理有效,另一方面在管理中加强对团队成员能力素养的提升,并把这种提升作为自身成长考核的一个指标。

1.加大培养的力度

正如前面所说,员工是出版社最主要的资源之一。是资源,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投入和充分利用。员工能力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企业能够可持续化发展的基础和要求。如果企业不进行集中、长期、有效的投入,或进行的不到位、不连贯,单靠员工在工作中的摸索来实现自身进步,是比较难以解决全面价值提升的问题。再就是,自己能力素养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员工的忠诚度、上进心来保证,毕竟不是所有员工都完全具有这样的操守,而应该有相应制度和制约机制来保证。靠制度完善而不是靠自觉,通过企业主动培训,给员工“挖掘”出一条适合岗位要求的迅捷之路就显得尤为突出!

2.丰富培养的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培养:第一,基本的素养,是指一个人的“德”。这里是指为人处世、与人交流、沟通的素养、能力等。这些是很多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些,技能很强的员工发展也难以到达较高的高度;第二,编辑的基本技能,就是选题优劣的甄别、稿件管理加工的流程、业务的规范统一、营销的技巧;第三,就是对图书专业化的认识和了解。对于科技类图书,就要学习和了解学科专业的科技发展趋势,及时了解各个科研院所、科技管理部门的动态。对于高等教材的建设,要求我们做教材的从业人员了解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学科的发展特点,学科的创新等等有关教育的专题,这样才能在主动策划中加入编辑的增值部分。对于大众类图书,专业化的要求可能就更为突出,对市场的嗅觉要求更加灵敏,对已经发生的大事和即将发生的大事尤其关注,增强前瞻性,研究相似成功案例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特色,突出重点,集约快速发展。

保障培养的效果

保证效果当然还需要有相应制度和措施。相信即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培训,如果只是“鼓励”大家参与,作为个体的员工,依靠自身的自觉性和上进心来主动学习,可能就会出现敷衍。可以考虑培训中实行“记分考核制”。采取记分考核,不仅提供了培训,还要求你完成,作为承担一个岗位的必要前提,如果没有完成,就考虑不能在相应的岗位上就职。至于培训的效果,那就要看培训的内容设置上是否有效,是否给员工在相应岗位上的工作提供足够的支撑,在最终业绩考核时能够体现出价值。这就相应的要求培训时要考虑进行分层次、针对性的措施设计。

猜你喜欢

岗位人才素养
人才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