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空间的立体叙事
2009-04-15汪德宁
汪德宁
[摘要]《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自上演以来,一直深受观众喜爱,并且获得了一系列大奖。这不仅在于影片能把思想性和娱乐性熔于一炉,更得益于导演独特的叙事艺术——三维空间的立体叙事。它不仅打破了线性的时间叙事(平面叙事),扩展了影片的叙事空间,使影片具有立体感,同时也拓宽了影片的意蕴空间,从而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丰富、深刻而又充满趣味的美丽神话。
[关键词]空间叙事;互文性;断裂;解构
影片讲述的是生长在印度孟买贫民窟里的一个名叫马力克的小男孩。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执著的追求,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劫难之后,终于赢得2000万卢布,成为了富翁,并且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爱情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但并不复杂,也不新颖,甚至可以说有点老套。但自从影片上演以来,却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且以其出色的表现一举获得了81届奥斯卡最佳电影、导演、剪辑、摄影、歌曲、配乐、音响、改编剧本等8项大奖,同时还先后获得了各项国际和国内大奖。导演不仅通过影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神话。同时也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神话!这一神话的创造,无疑是得益于影片独特的叙事艺术——三维空间的立体叙事。这一独特的叙事艺术在影片中具体表现为:三维空间叙事造成影片故事的断裂性、互文性和解构性。
影片如果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叙述,整个故事应该是:马力克从孟买逃出以后,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为了寻找拉提卡,在—次偶然的机会里他参加了《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电视竞猜节目,正当他一路过关即将要获得2000万卢布时,却突然被控告作弊,并因此而被警察逮捕和接受审讯,等警察弄清事情真相以后送他去参加了电视节目的最后一轮竞猜。最终他赢得了胜利,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如果这样叙述,影片必然会变得单调、乏味、冗长,甚至俗套,毫无新意可言。
为了避免线性时间叙事的平淡、呆板和冗长,导演把整个故事分割为三个小故事——马力克的逃亡和寻找拉提卡、参加《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电视竞猜节目、被警察审讯。每个故事都拥有自己的叙事空间,并且彼此独立,从而形成一个三维空间的立体叙事。这种三维空间的立体叙事,使整个故事不再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展开,而以空间的转换来叙述,故事情节因此而被打乱,给人以一种断裂感。如影片一开始就在三个故事空间之间频繁地来回转换:逃亡时的紧张、窒息;审讯时的沉闷、昏暗;竞猜时的明亮、热烈,不同空间的故事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三峰”鼎力的空间叙事,不仅使影片的故事发生断裂,制造出强烈的悬念,也使影片叙事具有立体感、富有艺术张力。同时,这种空间叙事大大加快了影片的叙事节奏,营造了紧张、热烈的气氛,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增添了故事的观赏性。由于电影叙事在三个不同的故事空间里频繁跳转,这样就把三个小故事分割成一个个小的片段,每一个小的片段在故事上也发生断裂。如马力克的逃亡经历就被分割为被警察追打、找明星签名、母亲在冲突中死亡、从“收容所”里逃出等一系列小的片段,并没有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展开叙事。所有这一切,使整个影片的叙事变得丰富、多维而具有弹性,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也深化了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
同时,空间叙事所造成的断裂性还体现在影片声音的突然中断。电影是一种视听艺术。除了图像、文字之外,声音也是影片叙事的一个重要手段。麦茨所描述的电影符号的五个媒介途径中,声音就占了三个:对话(人声)、音响、音乐。画面声音根据场景又分为画内音和画外音。本片在描述贫民窟生活时,急促而又凝重的画外音,给人以紧张、沉闷的感觉;在描述马力克与拉提卡相遇时,低缓而又哀婉的音乐,给人以无尽的悲伤和凄凉。这些都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深化了影片的主题。画外音的突然中断在影片中主要有两处:一是出现在马力克母亲被打死时的一瞬间;一是出现在拉提卡被抛下的那一刻。画外音和音乐的突然断裂,给人以极度恐怖和悲痛的感觉。马力克之所以在经历了这样生离死别的致命打击后还能够顽强地活下来,是因为他心中有爱!这种由空间叙事所导致的故事的断裂性,就像人物所遭受命运的打击一样,把人物刻画得真实、丰满而有力。
另外,由空间叙事所导致的故事的断裂性,似乎又在暗示着穷人与富人之间的不可逾越,以及印度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带来的混乱和断裂,而这恰恰又是不可避免的、世界性的。所有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以及将要经历现代化过程的国家都得体验这种断裂所带来的“阵痛”。这里表达了导演对这一世界性问题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三维空间的立体叙事虽然造成故事的断裂性,但并没有因此使每一个故事或片段之间失去联系,从而显得松散、零碎。甚至脱节;相反。它们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并且彼此之间相互阐释一互文性。每一个故事或片段都是另一个故事或片段的注脚。影片叙事在三个故事空间之间不停地来回跳动、穿插,看似随意,实际上却是导演的匠心独运。马力克成长故事中的每一个片段,既是对警察讯问的回答,也是对竞猜提问的回答,更是对他之所以能回答正确的最好诠释。
影片叙事是通过马力克的回忆来回答这些问题的,但每一次回忆对于马力克来说,都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因此,我们看不到马力克在回答问题之前应有的紧张和答对问题之后所应有的狂喜,我们看到的只是马力克那张凝重、坚定,甚至痛苦麻木的脸。因为对于他来说,能否答对或成为百万富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馈赠给他的苦难以及他对美好爱情和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马力克参加竞猜活动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一活动本身,因为他不是为了金钱来参加这一活动的,更不是凭借自己拥有的知识答对这些问题的,而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诠释每一个问题。他用生命向世人宣告:贫民窟里的孩子是怎样长大的,又是怎样获得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人生真谛的,更重要的是,即便这样,他们仍然保存着自己心中的那份美好。保持对爱情和生命的热望!这无疑是对每一位对贫民窟长大的“倒茶生”能答对这些问题产生怀疑的人的有力驳斥!因此,当主持人问他一个宗教问题时,马力克毫不犹豫地说出答案,并坚信它是正确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他的母亲就不会死。”另如警察对他作弊的怀疑和审讯,既是出于世俗的偏见,也是来自竞猜这一故事的注解——马力克对国徽的象征意义(这个连五岁小孩都知道的问题)竟然答不上来,而对他的信任和敬佩却是来自其成长故事的注解。整个影片的叙事是通过问答来完成的,但每一次的问和答,却是通过影片镜头在三个不同故事空间之间的来回穿插来实现的,一个片段跳到另一个片段,它们彼此互为文本、相互阐释。
三个不同空间故事的互文性还体现在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上。马力克那挺直的鼻梁、瘦削的下巴和坚定的目光,让我们感受到其性格中的那份坚毅、执著和美好,有着不可战胜的、撼人心魄的力量。这一点在三个故事里
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它们彼此阐释、相互辉映。如影片在刻画其性格中执著的一面时,在其成长的故事里表现为:为了得到明星的签名不惜从粪坑里跳出去,从不放弃寻找拉提卡;在参加电视竞猜的故事里表现为:挑战一个又一个问题,永不放弃;在接受审讯的故事里表现为:任凭严刑拷打也不承认自己作弊。在刻画其性格中美好的一面时,在其成长故事里表现为:对明星的向往、与拉提卡跳舞时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等;而在其他两个故事里则表现为:真实地面对一切,从不说谎。影片在揭示上层社会的残忍和虚伪时也是如此。如在其成长故事里有警察对小孩的追打、流氓为赚钱而对小孩的摧残、因偷吃东西被摔下火车等,电视竞猜故事里主持人的虚伪和无耻,接受审讯故事里警察的冷酷和暴戾。影片就是通过不同故事和片段之间的相互阐释。从而有力地彰显了人物的性格和影片的主题。
非常有趣的是,影片中不同空间的故事之间一方面是相互阐释、互为文本,但另一方面又是互相“拆台”、彼此解构,使整个影片既具有深刻的意蕴又充满诙谐的趣味,从而达到熔思想性和娱乐性于一炉。
首先,从影片叙事来看,导演以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来暗示整个故事的传奇性,以此来告诉观众这个故事的虚构性;但影片所反映的印度的社会现实却又是真实的。这就构成了真实对虚构的解构。影片在真实与虚构之间,通过空间叙事的频繁转换,巧妙地把深厚的意蕴和强烈的趣味融于一体,增强了故事的思想性和娱乐性。
其次,这种解构性还体现在马力克参加电视竞猜这件事情上。对于一般人而言,参加《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一电视竞猜节目就是为了碰碰运气,看是否能获得那2000万卢布,让梦想变成现实。因此,他们往往会患得患失,或喜或悲。他们也许会在获得1000万卢布或者更少一些钱时中途退出,也许会因为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和兴奋而崩溃,但马力克却并非如此。因为他是为了爱来参加这个节目的,不是为了金钱。所以。他并没有患得患失、或喜或悲,而是沉着、坚定、始终如一,更不会中途退场——直到他所爱的人出现。最终他赢得了胜利,但不是金钱,而是爱情。这是爱情对金钱的解构!同时,在别人(想让其成为现实)看来是梦想的事情,在马力克(并没想到成为现实)身上却变成了现实。这是现实对梦想的解构。另外,马力克对这些问题的正确回答,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的解构。他并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但却能答对了所有的问题。影片以此来告诉我们:活生生的、甚至血淋淋的生活给予我们的教育要远远超出空洞的、苍白的学校教育,生命的体验比知识的积累更加重要,也更为有力。
最后。影片还运用了大量的空间叙事来达到美好对丑恶的解构。如马力克的真实、美好,以及他对美好的向往、执著。彻底解构了警察的暴戾、主持人的虚伪、流氓的凶残……而他的哥哥舍利姆在他真实、执著、美好的面前彻底崩溃。同时,作为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影片,却并没有英雄,有的只是一个从贫民窟里长大的孩子。这又是对英雄的解构。所有这些具有后现代色彩的解构,为影片增添了亮色,让人们看到美好的未来和希望。从而有力地深化了影片的主题。同时。这种具有解构意味的传奇色彩,使影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人们在心灵震撼之余能够开怀大笑。这就是艺术的妙处,正如贺拉斯所说的“甜美而有用”。
看完这部影片,不禁让人想起一年前放映的影片《通天塔》。它们在叙事上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通天塔》叙述的三个小故事涉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空间跨度大、头绪繁多,因而,故事之间的联系略显散漫、画面的切换也稍显突兀;而本片中三个小故事发生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空间跨度不大、事件简单,因而,故事之间的联系紧凑、茴面的转换也比较自然。同时,由于具体叙事手法的不一样,两部影片虽然同样蕴涵着深刻的主题,但在风格和色调上差异很大。《通天塔》的色调灰暗、沉闷,让人觉得压抑和震撼,而本片则明亮了许多,在让人觉得压抑和震撼之余,看到了美好和希望,也体会到其中的趣味和快乐。这种熔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炉的影片应该是世界电影发展的一个方向,值得我国电影界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