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记者工作机制答问
2009-04-14陈健
陈 健
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就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五个必须”,并强调:“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宣传队伍。采取多种措施培养造就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
以往,人们耳熟能详的是名记者、名主持人,而对编辑和评论员感到陌生。而目前,推动新闻工作改革,努力培养一批素质高、专业精、能力强的名评论员是提高舆论引导力,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趋势。自2007年以来,嘉兴日报社大力推动新形势下党报评论改革,探索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提出“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的改革理念,并在一版开设“嘉兴时评”专栏,重磅打造言论品牌,由“信息量竞争”进入到“观点竞争”阶段。
经过一段运行,嘉兴日报评论记者工作机制日臻完善。但是,有些读者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本文根据运作实践,回答一些疑问。
问:按照“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的理念,一定要配发一条新闻消息吗?
答:找新闻由头,也是找评论的论据。
嘉兴日报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以“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为工作理念,促使评论记者深入社会捕捉最新鲜的新闻资讯,并就此发表评论。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的理念诉求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是发布一条完整意义上的新闻,如:《欣闻养虾进入“纳米时代”》一文,“纳米养虾”本身就是一个颇具新闻价值的事实,可以构成一篇独立的新闻报道,符合“第一时间发表新闻”的诉求。由此新闻引出农技推广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评论,就具备了。
其二,不一定是新闻,但是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包括记者采访所得的背景信息。如官方公布的数据、记者统计的数据、知识的引用、某类社会现象的综合描述等。如:《可否让“油改气”来得快一些》一文中,对油价上涨以后,出租车油料价格的测算就是一种背景资讯。让读者获悉油价上涨以后对出租车行业的影响,进而评论“油改气”将带来的现实收益。
一篇好的评论包括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传统的评论写作重于旁征博引,喜欢“掉书袋子”,用一些旧的事实信息作论据,以此论证作者新的意见信息。是一种“旧+新”模式。评论记者通过自己采访,寻找最新鲜,最鲜活的事实信息,来论证自己观点,是一种“新+新”模式。
因此,不能僵化地看待“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的理念诉求,不能不顾实际要求评论记者每天去发现一条具有评论价值的动态新闻,不能要求每篇“嘉兴时评”中都有“昨日”。“第一时间发布新闻”是找论点,也是找论据材料。一方面要从新闻中寻找评论由头,提炼观点;另一方面也要从各种信息中寻找说服力强的论据。
问:一篇稿子里既有新闻又有评论,是否违背了事实报道与观点分离的新闻传统?
答:是一种借鉴,也是一次创新。
一篇稿件既发布新闻。又发表评论,在评奖时是归入消息类评选,还是归人评论类评选呢?从“嘉兴时评”的栏目名称就可以看出,评论记者所撰写的文章是评论文章,是一种观点表达,而不是新闻事实的客观描述。其栏目标识就鲜明的告诉读者:这是一篇评论作品,是一种主观性的表述而非纯客观的描述,是一种带有个人主观倾向性的作品。作为党报新闻评论的创新之举,无论从话题选取还是文本内容看,“嘉兴时评”的重点在于评论而非新闻,“第一时间发布新闻”更多的是让新闻充当评论由头和论据支撑,因此从新闻品种的属性上讲,“嘉兴时评”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型评论作品。
在现代欧美新闻实践中,也时常可以见到观点与新闻的融合。例如,在美国报纸的社论中,有时可以看到这样的话语。“昨天的酒会上,鲍威尔走过来坐在我身边……”等。这种个性化的表述本身,就是作者利用自身人脉资源,所获取的一条独家新闻,其后再进行的观点论述。就是将新闻与观点融合在一起同时发表。有论者认为,这种新闻操作规范主要体现在美国大报的专栏、社论中,这是职业评论员的优势所在,通过与公共决策领域的高层建立紧密的联系,提前占有信息源,保证社论能够独到、独家,提高社论的影响力。
嘉兴日报评论记者工作机制改革。从历史继承的角度看,是发扬中国报刊争论传统,汲取时代特性的改革;从形式创新的角度看,是将美国现代报业中的评论专栏写作形式。引入我国党报新闻评论的一项大胆举措,其创新意义值得推广。
问:“嘉兴时评”高举评论本地化的旗帜,如何适应“本地媒体不评论本地事件”的新闻潜规则?
答:要有批评性,更要有思辨性。
“嘉兴时评”重点打造新闻评论本地化,把关于本地新闻题材的言论做强、做足、做透,其决心和勇气值得赞许。目前,评论本地化裹足不前,在于新闻从业者和读者对新闻评论存在一些误解,比如:认为评论文章应该针砭时弊,揭露丑恶,要有强烈的批判性、战斗性,要有血性和锋芒。
应该说,在日益成熟的公民社会中,公众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质日渐提高,读者具有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事实分辨能力,能够识别是非对错,善恶良莠。在新形势下,评论作品的价值和功能,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批评和轰动性的披露,不能用“骂街式”的口吻吸引读者眼光。
评论要向读者展示思辨和逻辑的力量,以严密的论证推理和事实性信息的展示,让读者认清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让读者接受评论所传递的意见性信息。
自“嘉兴时评”专栏设立以来,在有限的舆论操作空间中,以展示思辨性和逻辑性为价值诉求,紧跟地方政经话题,密切关注民生焦点,在本地题材上的探索,充分重视评论作品的思辨性、逻辑性、知识性和信息性。注重形式创新。从话题选择和角度选取上。把握新闻评论的力度和深度,在既定的舆论区域里发挥最大的舆论影响力。
问:评论记者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选取读者关注的话题;把握区域政经走势。
嘉兴日报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对评论记者的要求甚高。评论记者要在有限的舆论空间里,选取读者关注的话题:要与地方政经人士建立密切联系,把握区域政经走势,做到主流媒体引导主流舆论;要时刻关注民生动态,坚持“三贴近”原则,抓准民生民情;要充分发挥报社的影响力,与公共决策者和社会各类人士建立稳固联系。从而形成一套有公信力的信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