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舆论监督的优势

2009-04-14吴雪菲卢凯波

新闻前哨 2009年1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电视新闻媒介

吴雪菲 卢凯波

中国电视媒介以其独特的传播个性和传播方式,在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中收获颇丰。电视媒介的舆论监督报道,因其新闻报道的传播理念和电视媒体的特性有机融合,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送达率高,且集视、听、画于一体,生动直观、易于接受、感染力强,从而形成了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独特优势。

一、电视舆论监督的“视”优势

电视舆论监督的“视”优势。使其舆论监督报道具有强烈的真实性和独有的现场感。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电视舆论监督报道更要强调用事实说话,真实地反映事实的真相。电视是按顺序线形传播的。其画面表现为在时间上的展开,满足受众了解事实真相的心理需要。对于电视新闻而言,用纪实性手法来显示真实性是常见的也是很有效的,因为它是用现形形象反映客观存在的生活事实,用真人真事来构筑生活的真实图景。同时,摄像机镜头记录的画面经过线性编辑删繁就简,凸显了新闻的主要事实,画面的展现又成为批评报道的证据,使被批评者哑口无言,电视新闻报道甚至可以作为庭供证据。央视新闻舆论监督品牌栏目“焦点访谈”的定位语就是:“用事实说话”。这种贯穿于对事实的求证过程,最大限度地接近了事实真相。

独有的现场感。现场感源于电视图像传播的可视性。一般说来,新闻的第一现场,更能吸引观众。对于电视舆论监督而言,现场感为新闻报道增添了说服力。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内容,都是记者在现场采访发回的报道。现场画面比语言描述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二、电视舆论监督的“听”优势

“听”,给人的感觉是现场的动态感。电视新闻语言中的人声语言是对书面文字所略去内容的全面恢复,造就了电视传播的逼真性。其中,电视记者的现场报道就是营造现场信息环境的重要手段。电视记者的出镜评说,类似影视剧中的“旁白”,这种具体而“现实”的声音体现了新闻传媒的受众意识和交流感,同期声更可以作为证据来表现。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题为《巨额粮款化为水》的节目,开头就有一段现场“旁白”:观众朋友,这里是某某乡某某村,8天前记者在这里采访时,这里的村民还没有收到一分钱的粮款,今天我们在县里得知,粮款已经发下来了。在这个节目中,记者的这段“旁白”,旨在引起关注这一事件发展结果的受众,收看当天的报道和评论,分享村民们拿到这笔早就该拿到手的买粮款时的喜悦。

三、电视舆论监督的“合”优势

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声画合一”优势,体现出电视媒介传播符号的多样性。引发媒体与受众思辨性评论和感官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1,电视传播符号的多样性。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阅读文字能记住10%,收听声音能记住20%,收看画面能记住30%,边听边看能记住50%。而电视传播的最大优势便是多元符号传播,声画合一、边听边看。电视同时兼容了画面、声音、文字等传播符号,能再现事实、表情达意、概括抽象。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题为《开发公司开发啥》的节目,在某银行惠州分行办公大楼前做了个现场报道,借助强烈反诘语气的话语表达了对巨额外汇轻易流失的痛心和责难。通过记者身后石雕雄狮的背景画面讽喻了有关部门敷衍塞责的失职行为。当镜头从现场记者移到石狮全景并逐渐推出雄狮的特写之时,观众与记者之间情感上的认同、思想上的共鸣油然而生。而当镜头切换到广东某港海关的石狮时,同样的画面,一样的失职,则进一步强化了节目的监督力度。

2,媒体与受众评论的思辨性。

电视新闻舆论监督报道的声画传播,在理性思辨上有其独到之处。电视充分利用了“用现场说话”、“用画面说话”的特质。用生动形象的画面为受众提供了思辨的素材,电视新闻声音的张力作用则拓宽了受众思辨的空间。同时,电视新闻舆论监督对意见信息的重视,促使表达方式发生明显的变化。电视主持人个性化语言,以及采访对象鲜活的平民化语言,令人耳目一新。主持人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随机应变。随时对新闻进行深入地分析、解释和评论,加深了受众对新闻的理解。

电视媒介的舆论监督多是快速、真实、多角度的现场报道,能够成功搭建媒介与受众沟通的桥梁,使电视媒介在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时,既有针对社会热点发表的倾向性意见,也有反映舆论形成过程中公众的独立思考和理智的成分甚至不同的声音。这样的监督更真实,也更有效。

3,感官注意力高度集中性。

电视媒介声画兼备、视听结合、双线互补,其画面和声音的双管道传播,使得传播内容更容易被大家接收,富有“亲和力”,受众的感官注意力高度集中。电视报道由于重在阐释“为什么”和“怎么样”。具有很多的潜在信息,受众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最大限度地把声画形象的潜能挖掘出来,由此而形成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电视使人们的感官得到延伸。电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社会注意力资源,在进行舆论监督时,经传播后很快就会形成社会舆论,有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

四、利用电视优势改进舆论监督

中国的改革进程需要舆论监督,电视新闻舆论监督应当在今后发挥更大的作为。如何利用电视的媒介优势更好地进行舆论监督,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发挥视听优势。

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该充分利用电视媒介视听互补的优势,在新闻舆论监督中形成特色。电视新闻要遵守“挑、抢、等”的拍摄原则,采用“推、拉、摇、移、跟”的拍摄手法,讲求“稳、准、匀、清”:提高电视新闻评论的画面素材的丰富程度。在声音的选择和运用上要随着画面的拍摄而进行,以增强电视新闻评论的现场感、真实感和信息量。制作节目时,遵循共同的蒙太奇原理。用连续的画面和声音来“遣词造句”、表情达意。通过对画面和声音的剪辑,达到视听的完美结合。需要强调的是,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电视舆论监督报道的后期制作,切勿因过分使用蒙太奇技巧而损害画面和声音的真实性。

2,充分发挥电视直播优势。

电视直播把现场情景的图像、声音及记录、报道、采访等即时传播给观众,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事件在第一时间相对完整而真实地呈现在受众面前,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或重构事件。近年来,经常可以见到利用电视直播进行新闻舆论监督,并通过新闻连线,吸引公众参与。

3,加强节目的策划意识。

舆论监督报道策划是新闻策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科学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环节。选题是电视策划的灵魂。选题对于电视报道进行舆论监督具有重要意义。电视报道能达到多深的思想维度,能给观众以多大的思维空间,从而具有多强的舆论监督力度,这与选题的新闻价值、开合程度和回合感等密切相关,一个容易开掘的选题是节目成功的前提条件。策划不仅可以保证舆论监督内容的典型性和针对性,还能对舆论监督进行必要和有效的控制,充分发挥节目的舆论监督作用。

4,加强节目的针对性。

制作舆论监督报道节目,首先要清楚收视群体,明确节目定位,找出问题症结,进行多方评论。电视进行舆论监督的优势,即它能将新闻事实置于一种系统的、有深度和广度的背景中,从而立体地揭示出该事实的社会意义和社会联系。因此,电视要很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就必须对社会各阶层的现状特点进行分析,对采访对象详加考察,进行全方位的揭示,对不同的人群,报道要有的放矢,才能达到预期的舆论监督效果。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电视新闻媒介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书,最优雅的媒介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