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实践科学发展观看环境新闻创新

2009-04-14曾祥惠张孺海

新闻前哨 2009年1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科学环境

曾祥惠 张孺海

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不仅需要显著增强把握正确导向的自觉性,而且需要显著增强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把“有效性”概念引入新闻导向范畴,是从科学发展观高度,对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作出的精辟阐述。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改进环境新闻报道十分重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为了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省委机关报以创新的观念,创新形式、手段和方法,改进环境新闻报道,显得特别迫切和重要。

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环境新闻拓宽新的空间

科学发展观,是在环境问题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核心思想是,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持续、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之上。它倡导经济、生态、社会的共同发展,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强调人的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协调统一,强调社会进步既要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生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其表现方式就是统筹兼顾。新闻报道也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效率至上的年代,我们的新闻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打上“效率”的痕迹,只看到经济效率的高低,没有看到经济效率背后的代价,尤其是人付出的代价。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就是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人”的身上。这样也要求我们必须把新闻报道的视野放在“人”的身上。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命运、人的情感、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应成为新闻报道关注的中心,环境新闻更不例外。只有有了更多“人”的因素,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发现生活的真实,认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警示社会如何科学发展。

湖北日报社教科文部,担当着教育、科技、文化、环保、卫生宣传的重要任务。随着环保宣传任务的日益加大,部门积极应对,认真谋划,全力投入环保新闻宣传实践。近年来,部主任与专职记者多次深入一线,环保宣传稿件不到现场不写,事实不清不写,没有影响力不写,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创新的形式,力争把湖北省的环保宣传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自然生态的保护,促进了湖北省的环境保护工作。

在具体实践中,湖北日报逐步拓宽环境新闻的范畴,对环境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狭隘的“环境”范围,而是逐步扩大到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环境问题之中,关于生态破坏、资源短缺、自然遗迹和人文遗迹保护等诸多环境问题,开始纳入报道视野。环境新闻报道范畴向着由小到大、由狭义到广义拓展。

与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充当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环保工作宣传突击队。教科文部与省及各市、州环保局建立了良好的协调运作机制,每月坚持月初、月中两次双方互通信息,确定报道选题,共同组织实施;省政府每年组织的两到三次重大战役性环保行动,教科文部都提前介入,精心策划,前方采访记者与后方编辑部密切配合,保证报道规模,提高报道影响力,正确引导舆论。促进环保工作健康推进。由于采取了靠前谋划,突击作战,教科文部每年环境报道多达200多篇目,每年的环境保护稿件上一版头条和其他版头条,都在20条以上。此外,每年辟出环保专版宣传也在5个以上。无论是报道篇目、规模,还是报道深度和影响,环保报道都居于湖北日报分类报道中的前列。

湖北是“千湖之省”,武汉是“百湖之市”,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侵蚀。一个个湖泊在我们眼前消失,一条条水路在我们面前断流,水资源的污染与减少,已向水资源大省敲响了警钟。因此,保护水资源就成了湖北省政府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主题。近三年来,省委、省政府围绕保护水资源开展了多次环保行动,教科文部舆论先行,组织采写、刊发《千湖之省面临水危机》、《让江湖畅通流淌》、《保护汉江,我们在行动》、《让我们的家园天蓝水碧》、《污染源普查,重大的省情调查》等环保专版,有效地配合了省里的环保执法行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科学发展观为环境新闻报道如何判断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提供了新的衡量标准与尺度,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另一方面,也必须防止在概念的把握上出现偏差,在价值选择上注重将环境保护与治理放在全局视野进行审视,及时发现、迅速捕捉客观的、准确的、能真正吸引与打动受众的新闻事实。

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升环境新闻的地位与影响力

环境问题关乎千家万户,关乎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关乎人类的前途。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对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呼声日趋迫切。面对时代的发展与百姓的迫切需求,新闻媒体只有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及时深刻地反映环境的变化,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环境新闻报道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与舆论支撑,进一步明确了环境新闻报道的地位,那就是环境新闻报道应当成为科学发展观与人民群众信息传播的纽带,通过丰富多彩的环境新闻报道来充分反映科学发展观。就能强有力地提升媒体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湖北省是个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但一些地区由于受到人类开发的蚕食。给生态环境和动植物造成损失。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这条河的湖北段,游弋着国宝级动物白暨豚和江豚,但由于水环境的变化,这两种动物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面临生存的危机。为了纪录保护这两种动物的过程,本部记者对白暨豚“齐齐”的打捞、养殖与死亡,对江豚的两次哺乳生育进行了全程报道。系列、生动的大量报道,警示人们增强保护濒危动物的迫切性,为全省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注重做好具体事起到了参谋作用。

石首市天鹅洲是江豚和麋鹿自然保护区。因为利益的驱动,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被人一点点蚕食,江豚所拥有的水面逐步缩小,麇鹿所拥有的土地逐步萎缩,这两种国家级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威胁。2006年,本部记者深入现场暗访,写出了一组系列报道:《天鹅洲人鹿豚土地争夺战》、《多路“神仙”争啃“唐僧肉”》、《建立故道湿地群迫在眉睫》,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省政府和省人大相继派出调查组前往调查。为了保护天鹅洲自然保护区,省和石首市决定,保护区内的1000多名渔民“洗脚上岸”,迁出保护区,人为江豚和麇鹿腾出栖身之所。此组报道荣获湖北环境新闻奖一等奖。

2007年。教科文部记者又深入实地采写内参《石首保护区内种意杨麋鹿生存环境遭破坏》。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俞正声对

此稿作了批示,时任副省长刘友凡先后3次前往石首市督办,当地拔除了当年已经种下的16.5万株意杨。同时。省政府将麋鹿保护区升格为正处级。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列入省级财政预算,当年由省财政投入1700万元解决了保护区土地权属问题,使麋鹿保护区从此步入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轨道。

近年间,湖北省环保持续开展四个专项治理行动,湖北日报进行了跟踪、立体、多元报道,刊发了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报道了领导机关召开的专门会议,曝光一些行动不力的单位和事件,表扬一批先进典型,采写一批深度、剖析性报道,有力配合了专项治理的推进。

目前,全省关闭171家小造纸厂(生产线),关闭91家小水泥厂,关闭8个电厂20台小火电机组,使全省二氧化硫排放下降3.2个百分点。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4座,处理能力已达到320.05万吨/日,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可达55%以上。

四个专项治理效果已经综合显现。2008年湖北省上半年在GDP增长13.3%的情况下,化学需氧量排放30.75万吨,同比减少0.16%:二氧化硫排放量33.66万吨,同比减少2.72%,两项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全国12个“双降”省份之一,降幅居中部六省之首。省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副省长赵斌认为,推进这些工作。环保部门打的是突击战、攻坚战,湖北日报教科文部的宣传配合也是打的突击战、攻坚战。

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升了环境新闻的地位与影响力,同时也给从事环境新闻宣传的记者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环境新闻报道肩负普及环境科学、通俗传播科学发展观的重任,这就要求记者对环境科学的相关术语与概念、环境科学的发展过程、科学技术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等有基本的了解。因此,记者必须增强自己的科学素养,培养自己对科学与环境知识的兴趣,了解国内外环境研究达到的水平、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等。如此才能避免在报道中出现常识性错误。

实践科学发展观使环境新闻报道方式更加多样化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环境新闻的地位大大提升,同时也加速了环境新闻报道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环境新闻报道开始摆脱简单的报道方式,强调通过记者缜密的调查,找出问题背后盘根错节的各种关系。在报道方式上,环境现场报道、环境调查报道、环境解释报道、环境组合报道等不断推陈出新。

在工作中,湖北日报眼中有大局,下笔有责任,充当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环保工作宣传参谋部。遇到重大的环境问题不抢报、不乱报、不瞎报,而是与职能部门紧密沟通,积极参谋,确保报道的权威性与正确性,疏导舆论,保证社会稳定。如今年湖北省相继出现汉江水华和陕西钒厂泄漏事件,由于部分小报报道不实。在社会上造成一定恐慌。教科文部记者与省环保局领导深入现场查勘,并与后方值班主任密切沟通衔接,掌握全面权威性的数据与事实,得到省环保局主要领导同意后才发稿,显示出湖北日报的权威与力量,为省政府正确妥善处理这些事件提供了良好的舆论保障。

对于一些不能公开报道的题材,教科文部采取内参的形式。直接反映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手中。引起高度重视,促进了一些问题的妥善解决。三年来,这类内参有10多篇。

2007年5月。湖北环保世纪行新闻采访团赴梁子湖暗访,记者以内参的形式反映了一家排污企业闻风作弊的事实,时任湖北省常务副省长周坚卫立即批示省环境监察总队去查处,鄂州市政府一举取缔了这家违法排污多年的企业,为梁子湖消除了心腹大患。这篇内参还引起了省领导对梁子湖的全面关注。湖北省委常委会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梁子湖长远保护方案。7月下旬,时任省委常委、副省长阮成发率领各部门在梁子湖召开现场会,对保护梁子湖作出具体部署。

2007年7月17日,在全省环保执法工作会上,记者从大量的文件和众多的领导讲话中发现了排污费征收的问题,并现场记录和收集了相关的素材,采写了内参《一年流失排污费6亿元我省排污费征收方式亟待改革》。文章以敏锐的新闻眼光,首先抓住排污费流失巨大的事实,给人以警醒;接着分析了排污费体外循环的原因。说明正本清源的必要: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出路和有关部门的建议,引人深思。在这篇内参刊发的第3天,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作了批示:“征收排污费是用经济办法治理污染的重要手段,应强化而不是减弱。”时任湖北省常务副省长周坚卫、副省长阮成发等省领导随后也作了批示,直接推动了新的排污费征收方式的出台。2007年9月9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省政府令的形式,发布了《湖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随后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从当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项全国性率先改革之举,其中有教科文部记者积极参与的一份努力。

2007年8月,内参《神农架玉泉河流域梯级开发引争议》也引起省领导高度重视。时任省委书记俞正声作出严厉批示,立即叫停了神农架的水电开发,并追查环评机构的责任。

2007年9月6日,湖北日报发表了深度报道《城市污水处理该谁“埋单”》。记者用两周时间走访武穴、黄州、赤壁、孝感等地,深入了解各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情况和面临的困难,听取政府官员、高校教授、企业老板、社区居民等社会各阶层对征收污水处理费的看法,与省人大环资委、环保局、建设厅交换了意见,从中总结分析,收集资料,研究问题。作品一针见血地找到了湖北省城市污水处理工作面临问题的关键:污水处理费开征慢、标准低。分析了污水处理费征收遏阻的各方面原因,用大量事实说明了排污者付费是打破当前水污染严重局面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可以形成责权利相互制约的良性循环机制。该稿件见报后。引起湖北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湖北省政府办公厅、省建设厅将其复印分发给各地,要求认真学习。有效地推动了全省污水处理工作。

环境新闻报道,必须力求全面性、公正性和多样性,既要正面报成绩报动态,也要对负面现象进行必要的舆论监督;既要注重通过负面报道强化社会的忧患意识,防微杜渐,吸取教训,又要坚持通过正面引导,弘扬正气,形成社会稳定、政治安定、人心安宁的和谐局面。也可以选择适当的负面现象,从正面角度加以分析与权威解读,从而使环境新闻报道对负面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作用。

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环境新闻报道大有作为。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科学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环境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