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初探
2009-04-14杨占义
杨占义
摘要:对中职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现在的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数素质不高,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应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使他们能够爱岗敬业、艰苦创业、遵纪守法、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简称中职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因此,加强对中职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知识教育和基本规范训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并在职业活动的实践中强化职业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强化职业道德行为的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行为,最终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
当前的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数是文化基础知识差、纪律松懈、行为习惯不好的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受家长溺爱严重,受不得委屈,经不起挫折,吃不了半点苦。这些学生前途模糊、目标不明,得过且过,其“失败者”心态占主导地位。一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一参加工作不是谈实干和奉献,而是先论条件、图轻松、讲实惠,拜金思想严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呢?
(1)要注重学生正确职业理想的树立,进而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因为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与支柱。只有理想正确,才能明确方向,才会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并将信念外化为行动;才能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学做结合,自觉遵守行为规范,达到知行统一;才能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经常进行“内省”,努力做到“慎独”;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冷静、妥善地处理个人与他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真正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教师要充分利用榜样、模范的先进事迹来启迪学生,用身边的鲜活事实来鞭策学生,用生动的案例来影响学生,用多参加一些实习、实训及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用观看爱国电影、参观教育场馆来引导和教育学生,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使学生在增长知识才干的同时,逐渐完善自我,从而形成良好职业道德。
(2)要注重实施成功教育,真正让中职生自尊、自重、自强起来。成功教育对中职生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中职生自卑感强,“失败者”心理严重。因此教师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我能成功,我能成才”的演讲教育,开展“做人做得让人信任,做事做得让人放心”的成功教育,使学生真正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并坚信“人人都能成功,个个都能成才”“我能行”“天生我才必有用”。通过活动,让学生摆脱“失败者”的束缚,使他们从自卑、自弃的阴影中走出来。教师在实施成功教育时,要多运用“赏识”的方法来对待学生,随时倾听学生的心声,多和学生沟通。要能看到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利用闪光点来表扬、鼓励和鞭策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学生只有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逐步从被动接受教育走向自我教育,走向自律,才能真正自尊、自重、自强起来。
(3)要注重德育课教学,并加强其他学科的德育教育渗透。中职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德育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职业和社会,注重实践教育。如通过情景教学进行职业环境模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式,营造职业教育氛围;利用“活动天地”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紧密联系实际,组织学生对职业道德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探讨辨明是非,提高认识。与此同时,文化课教学要充分挖掘德育教育的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也应结合专业课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要多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能力。
(4)要注重良好的校园文明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中职学校要根据自向的特点,美化校园,逐步形成文化底蕴深厚的校园文明环境。如在教室走廊悬挂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营造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各种“文明宿舍”“文明班集体”“青年志愿者”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服务大众、与人友好合作的职业品质;通过举办各种书法绘画、手抄报、黑板报、献爱心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通过设置文明监督岗,开展文明达标的检查评比,促进学生提高自我素质;通过团组织、学生会、班集体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文艺、体育活动,陶冶学生情操;通过校歌、校训、校服、校内广播电视的激励作用,规范学生的言行,从而推动整个学校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
总之,对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只要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抓下去,就一定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