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应成为学生幸福的驿站

2009-04-14蒲济林刘万祥

教师·下 2009年2期
关键词:心灵孩子教育

蒲济林 刘万祥

世界上几乎人的所有行为目的都是要追求幸福,各个时代,人们都认为教育是幸福的起点。然而,如今的教育却使学生提前承担了成人的压力,学生成为了最不幸福的群体。那么,学校应为学生开辟什么样的道路,才能使学生感知幸福?

一、什么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或(生活、境遇)称心如意。为获得极其快乐的感觉,有的人追求地位,认为高官厚禄是幸福;有的人追求享乐,认为财富是幸福;有的人追求平静,认为无忧无虑是幸福;有的人追求健康,认为平平安安是幸福;有的人追求精神,认为奉献社会是幸福。而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蓬勃向上就是他们的幸福。

二、学生为什么不能感觉到学习的幸福

人生设计在童年,童年设计要符合孩子实际、感兴趣的人生目标,否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急功近利的父母,往往在孩子童年时就设计好了自己意旨的幸福,在物质上有求必应,而学习上又近似残酷。孩子在物质上是“小皇帝”,可精神上却是“小奴隶”,孩子在物质世界的“尊贵”地位,并不能使他们感知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什么孩子与家长对幸福的理解有如此大的反差?因为,儿童心灵的幸福是天生的,他们需要自主而自由的心灵幸福,当他们处处受到监视,向往自由的纯真天性被限制、压抑,就算再把他当“小皇帝”侍奉,他们也不会有幸福。所以,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孩子都认为: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都没有幸福,幸福只在没有大人监视的学习之外。教育者对被教育者期望过高,甚至将压力转嫁:家庭超前教育,使孩子在学前就已恐惧上学;幼儿园超前教育,扼杀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摧毁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应试教育”下的老师,又把自己的名誉寄予学生考取名牌大学,超高、大运动量的机械训练,使学生承受多重压力,“两眼一睁,学到熄灯”,成天在痛苦中“煎熬”, 幸福的需要被深深压抑,他们怎会有学习兴趣?

事实证明:超前越级教育有害无益。不遵循教育规律,超前越级教育会摧毁孩子学习兴趣,孩子到正常学习时已经无心学习,他们感觉老师教什么他都会,以致养成了不听不做、心神不定、自感聪明、浮躁好动的不良学习习惯;事事依赖“外援”、内部动力淡化、发展潜力也被泯灭了。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在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时又在强化中学习,到了高中随着科目的增多、课程难度的加大,孩子越学越差,越无心学,有的孩子甚至怀疑自己的智力而放弃学习。强制学习,既扼杀了孩子的创造灵性,又摧残了孩子的心灵和健康,摧毁了孩子童年的幸福和对未来幸福的追求,最终使父母、老师的美好愿望付诸东流。

三、学生的幸福从哪里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为孩子的幸福甘愿付出一切、不图回报。溺爱型父母将孩子当成“宠物”来养,把孩子的幸福寄予“关系”;严酷型父母把孩子当成“劲敌”来教,把自己的幸福寄予孩子;放任型父母对孩子不管不教,麻将、酒场是他们的幸福,得过且过;过急型父母把孩子当成“万能机器”,把孩子的幸福寄予“全面的平均发展”;民主型父母把孩子当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养,尊重兴趣,适时鼓励、引领、矫正,把孩子的幸福寄予良好的习惯。其实教育孩子,就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若不按成长规律、不遵循教育规律,盲目而过早地、超高地、过严地对孩子“开发智力”,必将造成对孩子心灵的伤害,阻碍其天赋和潜能的发挥,教育者虽有良好的用心,却不能为孩子创造真正的幸福。学校教育要想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就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在重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重学生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培养。老视要关注学生的生存智慧和心灵自由,使其释放心灵重负,用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幸福能不能储存

幸福能不能储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纵观历史,大凡从小得不到良好教育的孩子,无论其家庭地位多么显贵,最终必然没有幸福的未来,纨绔子弟就是例证;大凡进行德才严格教育的孩子,虽不苛求幸福,但最终都有幸福的一生。良好的教育,不仅能储存幸福,而且还能保持和传承幸福。

五、真正的幸福人生是什么

有人做过研究:落魄丧志不走正道扭曲人格和幸福观的人,他们认为好逸恶劳即幸福;地位显赫又为富不仁的人,一生在忧愁中度日,虽拥有巨额财富而无真正的幸福;而一生坦坦荡荡、执着于美好事业,虽在物质上不能成为巨富,但精神快乐、一生幸福。人生幸福不在于地位贵贱、不在于金钱多少,不在于短暂的“大乐”。童年纯真无邪;少年壮志雄心;青年学业有成;中年奉献才智;晚年“返老还童”,净化心灵,“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播种习惯,收获希望;播种希望,收获未来;播下好的品行,会带来一生的幸福。学校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场所,是学生通向未来幸福的驿站。兴趣的产生、知识的获得、思维的升华、想象的拓展,蕴涵着无尽的幸福,在这个幸福的乐园中,孩子能健康成长,放飞理想,拥有持久幸福。

猜你喜欢

心灵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唤醒心灵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