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反驳”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009-04-14王小琴
王小琴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学生;反驳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3(B)—0048—01
一、 教师要肯于接受学生的反驳
课堂教学是师生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对话、沟通、合作等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的教学
活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重教轻学以及学生的畏师心理,使很多学生上课时只听不问,更谈不上反驳。偶尔有少数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某些教师为了自己的“面子”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长此以往,必定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教师在上课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去接受学生的反驳。这样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后,先让学生找出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对称轴,然后再告诉学生平行四边形没有对称轴。这时一个学生突然反驳说:“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有对称轴。”这位教师并不慌乱,也没有简单地否定学生的回答,而是和颜悦色地对他说:“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学生说:“长方形、正方形、菱形也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有对称轴。”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别的学生也开始讨论起来。教师借此机会马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得出了“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没有对称轴”的结论。同时,教师还表扬这位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鼓励其他学生向该学生学习。实践证明,这样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教师要善于创设可供学生反驳的机会
反驳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反驳的机会。
1.寻找可供学生反驳的机会。教学过程本身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题是很正常的。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合理地开发利用。当学生出错时,教师不要急于评议、指正,而应该把握机会,引导学生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启迪思维,提高能力,还可以督促学生以后认真细致,尽力避免出现错误。
2.创造可供学生反驳的机会。对错误的认识与驳斥,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所以教师有时也需要刻意地创设一些错误让学生反驳。如,学习完“假分数的概念”后,教师可以故意缩小其外延,定义为“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然后让学生判断这样定义是否正确。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对错误概念的辨析和反驳,可以更加深入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三、教师要巧妙诱导学生反驳
数学教学的过程不应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它更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反驳可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应注重学生每一次反驳的发展价值,充分利用它发展学生的个性,完善认知结构,提高思维能力和各种数学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抽象概括等基本逻辑方法,从而使学生能自觉运用逻辑方法去获取数学知识。如,教学“小数除法的余数”前,教师可以故意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推理:因为23÷4=5……3
所以0.23÷0.04=5……3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如上推理是否正确,马上就有学生站起来反驳:“余数3比被除数0.23大,肯定是错的。”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余数的概念再思考再讨论,经过短暂的讨论后,学生得到了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k倍,商不变,但余数缩小了k倍。最后,教师再抓住时机,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求小数除法的余数的方法。
总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并巧妙地利用反驳,必将使数学课堂教学走出平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学生情感,使学生乐思、巧思、乐学、善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