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教师研究课堂是联片研训活动中“专家”的核心任务

2009-04-14秦自云

教师·上 2009年1期
关键词:联片同伴专家

秦自云

联片研训活动中,专家的核心任务是指导教师研究课堂,即指导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建构研究模式与研究方法,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指导教师建构研究课堂的模式

在三年的研究实践中,我们建构了以下两种研究课堂的模式:

1.双维互动“五课式”课堂研究模式

2.教师—同伴—专家三维立体“五课式”课堂研究模式

“五课”是指教师备好一堂课、说好这堂课、上好这堂课、反思这堂课,同伴或专家评析这堂课。

第一,“备研”是进入同伴课堂之前必须的准备。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对所要研究的课题内容、研究对象的条件、研究对象的典型性与代表性等进行必要的准备。教师要调查、了解或熟悉将要进入的课堂的基本情况,包括任课教师的特点、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与被研究的对象有了接触与了解,这会促使研究对象对教师的理解与接纳,提高研究的信度与效度。研究对象对研究课题方面开展的已有工作、教学环境、学校文化等,也需要认真考虑,其根本目的在于研究者要尽快地与研究对象进行合作,深入到课堂“内部”去做研究,而不是周旋于课堂这外。教师在做课堂研究之前,先将自己作为课堂中与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员,以此消除来自同伴和学生的戒备,并适应课堂的文化生态圈。

第二,“研说课”是在听同伴说课中收集有关同伴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手资料。教师经过备课,在一定的场合下,把所备章节的教材分析、学况分析、教学要求、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主要设计意图,根据需要用准确的语言具体地向其他教师及有关人员进行口头表述。通过“研说课”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情况及设计意图,为听课和观课做准备。

第三,“听课”与“观课”是到课堂中收集同伴有关课堂教学的第一手研究资料。要求教师对课堂“实事本身”进行不厌其烦地、真实地、细致入微地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解释。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收集与研究对象和目标相关的“实物”,或者通过课堂“快照”把课堂教学中的一幅幅图像真实地记录下来,结合研究者的记录为“课堂写真”准备素材。过去我们强调的是“听课”,主要是对教师教的活动的观察,现在提出“观课”理念,即在课堂中就某一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观察。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对教师或学生进行必要的访谈,通过访谈来进一步确认观察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可见,教师在课堂研究中的“听课”“观课”“反思”以及讨论与交流,都是为进一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做准备。

第四,“研反思”是在听同伴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时收集同伴自我评价的研究资料。教师作课堂教学反思,实质上就是一种自我评课。教师通过反思,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 ”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两点要求:

一要实现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学会教学”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过程,向自己的经历学习,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学会教学是反思教学的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是终极目的,要求教师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

二要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想想后,动动笔,写中有学,学中有思。

第五,在“评课”活动中做教学研究。以“课”为例开展教学研究,一方面需要教师——不论是生长在课堂的“本土人”还是新进入别人课堂的“异乡人”,都应该正视课堂教学的“实事本身”,面对课堂里发生的现象,发现问题,敢于说出真话,使教师感到有启发、有帮助,使研究者有收获、有发现,并逐渐形成坦诚直言、追求发展的校本教研文化。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在更新观念和追求新技术的过程中,在新旧文化变革的冲突中,学会打破“坚冰”,开辟出自我创新与发展的“航路”。通过“评课”活动,作为研究者的教师是可以将自己的“备研”与任课教师的“备课”、将自己的“研说课”与教师的“说课”、将自己的“观课”“听课”活动与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将自己的“研反思”与教师的“反思”、将自己的“评课”活动与任课教师的“改进”设想及教师集体的“评课”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上课前每一个假设、每一个预设的情景,课堂上的每一次评价、每一次互动、每一次情感表达、每一次自我超越,以及课后的每一次反思、每一次总结、每一次改进等,都印证了教师作为研究者在学校教学研究过程中成长与发展的足迹。从他们未进课堂之前的假设预想,到课堂中的耳闻目睹,再到课后的访谈、教研中的对话交流等都显示的是教师研究课堂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必须致力于通过描述来解释甚至是揭示那些深藏在现象之后的本质。这正是在“评课”中做课堂教学研究的成功之路。

二、指导教师建构研究课堂的方法

围绕“问题解决”,开展以“聚焦问题,跟进行为,寻求支持”为主题的“同质反复式”课堂教学研究,在

实际操作中采取了以下两种形式:

1.一人同课多轮。指同一位教师围绕联片学校提出的问题,连续多次在不同班级上同一节课,在观察反思交流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在实践中的基本流程为:

一人同课多轮,执教者是最大的受益人,但唱主角的不应只是上课的老师,联片学校所有成员都要调动起来、参与进来,关注并记录这位老师行动的全过程,对照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成果共同分享。

2.多人同课异构。指联片学校每一位教师围绕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不同的设计构想或不同的教学策略上同一节课,在相互观课的比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的基本流程为:“课例交流,课堂观察”与“自我反思,修改设计”这个过程循环往复。联片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采用自己的设计轮流上同一堂课,通过相互的课堂观察,对比分析,不断地对设计进行自我修改和调整。这样反复循环的过程,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把问题的探讨引向了深入。“行动跟进,形成策略”不仅强调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更重视以此类推、梳理自己相关经验和教训,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较为系统的反思,在专家的引领下,建构行为。

有调查表明,对教师专业成长帮助最大的就是教学行动的连环跟进。“同质反复式”的课堂教学研究,正是借助教师的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发展教师。正是在一次次的行动实践中,教师们领悟了理念,在协作互助中激活了潜质,在行动研究中历练了内功,在共融、互助中让教师个体与联片研修群体融为一体,提升了联片研修学校群体的品质,形成了合作、共享、多赢的联片研修学校文化。

(责任编辑:陶佑钦)

猜你喜欢

联片同伴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城乡联片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请叫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