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道试题讲评过程的教学设计

2009-04-14汪文达

教师·上 2009年1期
关键词:图解法白昼设计说明

汪文达

笔者听过一堂单元测验试卷讲评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中一道双项选择题的得分率特别低,而且教师的讲评效果也不理想。试题如下:

当太阳直射点在(20°N,120°E)时,下列地点处于白昼的是( )

A.20°S,120°E B.20°N,60°W

C.20°N,60°E D.80°S,120°E

按照教研员的工作程序,听课之后要对这堂课进行点评,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这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这一次我不想那么做,我觉得课堂教学效益之所以不高,并不是教师疏于备课的缘故,极有可能是教师没有把握好试卷讲评课这类课型的特征,而且这类课型也是中学教学最难以把握的一类课型。于是,我决定避轻就重,以这道题目为突破口,与地理组教师一起对学生解题失误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并重新设计了这道题目的讲评过程。通过这个研讨,引导教师对试卷讲评课作深入思考,并对有效教学作进一步的理解。

一、针对学生解题失误原因的诊断

对学生解题失误原因的准确诊断是上好试卷讲评课的重要前提。课堂教学正如打靶,打靶一定要瞄准靶心射击,试卷讲评必须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否则,问题不清,教学目标性不强,就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首先,我们建立起分析框架。导致学生解题失误的原因有许许多多,如果一一进行分析,弄成了一团纠缠不清的乱麻,反而不利于问题解决。我们采取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办法,从知识、思维、方法、能力四个方面构建起分析框架。其次,在这个分析框架的指导之下,我们紧扣试题与学生实际进行客观分析。

1.知识方面。本题涉及“地方时的计算”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两个知识点,这两个知识点都是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将二者综合在一个题目之中,加大了试题的难度,学生在知识上的失误往往表现为未真正吃透这两个知识点。

2.思维方面。解答本题,逻辑思维一定要清晰,应从两个方面来确定解题思路:一是确定此时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以便排除掉处于极夜地区的地点;二是在有昼夜交替现象的地区,通过计算地方时来判断是否处于白昼。如果解题时思路不清晰,就很难找到解题思维的路径,因而导致解题失误。

3.解题方法方面。本题属于无图考图题,解决此类问题比较直观、简明的方法是图解法,运用图解法来解题,学生可以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学生可能不了解这种方法或者不能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而导致解题失误。

4.能力方面。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地图能力等,学生的能力水平与试题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围绕“讲什么”“怎么讲”“讲多少”三个方面设计讲评过程

紧扣学生解题失误原因来设计讲评过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对讲评过程的设计,应针对学生解题失

误的原因,围绕“讲什么”“怎么讲”“讲多少”三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教师不应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那样只会是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应密切结合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讲评,紧扣知识的疑难点、思维的不足点、方法的薄弱点、能力的发展点进行有效指导。其次,“怎么讲”也非常关键,讲评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实效性,也才能真正落实有效教学的理念。本题是在上完高一第一单元新课之后所进行的测试,学生未经过系统的复习与训练,因此讲评过程应紧扣基础,步子要小一点,思维跨度不宜太大。最后,“讲多少”也要考虑,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兴之所致,毫无节制,要根据题目所涉及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难易程度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高一第一单元的难点是“地球的运动”, 这也是整个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难点,而“地球的运动”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几条平行光线与一个地球的关系,本题所涉及知识点是难点中的难点,而且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图像分析问题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菲的价值,是值得花时间的。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将讲评过程设计为以下具有递进性的六个步骤:

第一步:变换已知条件,将题目改为不定项选择题。

当太阳直射点在(0°,120°E)时,下列地点处于白昼的是( )

A.20°S,120°E B.20°N,60°W

C.20°N,60°E D.80°S,120°E

【设计说明】将已知条件变为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一个地点是否处于白昼,只要考虑该地的地方时即可。这样来设计,是针对有关“地方时的计算”还没有过关的那部分学生。答案为A、C、D。

第二步:变换设问角度,将题目改为不定项选择题。

当太阳直射点在(20°N,120°E)时,下列地点出现极夜现象的是( )

A.20°S,120°E B.20°N,60°W

C.20°N,60°E D.80°S,120°E

【设计说明】变换设问角度后,学生只需考虑极昼、极夜现象所出现的范围。这样来设计,是针对有关“昼夜长短的变化”还没有过关的那部分学生。答案为D。

第三步:由学生分析单元测试题的解题思路。

【设计说明】经过第一、二步引导学生整理解题思路,学生也就很容易排除B和D两个选项。由于是双项选择题,毫无疑问答案就是A和C了。但教师的讲评不能到此为止,因为对于那些喜欢运用排除法解题的学生来说,可能并不清楚选择C选项的原因,甚至可能对选择C选项所需要的知识还没有掌握好;另外,教师还应考虑的是,学生通过计算得出C地此时的地方时为8点,一部分学生很可能是通过猜测得出C地处于白昼的。因此,为避免学生猜测,可加大一点难度,设计第四步。当然,教师要求学生陈述选择C选项的理由,这样处理也是可行的。

第四步:变换选项条件,将题目改为不定项选择题。

当太阳直射点在(20°N,120°E)时,下列地点处于白昼的是( )

A.20°S,30°E B.20°N,60°W

C.20°N,60°E D.80°S,120°E

【设计说明】变换选项条件之后,学生很可能对A选项把握不准。通过计算,A地的地方时为6点,此时A地是否处于白昼呢?要求学生具备两个方面的知识才能作出正确判断:一是当昼夜平分时,当地地方时6点日出,18点日落;二是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除出现极夜地区外,也就是说当地地方时6点以后日出,18点以前日落。该步骤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知识盲点。答案为C。

第五步:向学生渗透解答此类问题的有效解题方法——图解法。

【设计说明】如图,当太阳直射点在(20°N,120°E)时,此时,120°E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时;此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70°N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70°S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如下图)。学生若能绘出该图,对于解题是很有帮助的。这种方法对于解决太阳光照图一类的问题是非常有效的。

第六步:变换试题条件,要求学生运用图解法进行解答。

当太阳直射点在(20°S,120°W)时,下列地点处于白昼的是( )

A.20°S,120°E B.20°N,30°W

C.20°N,60°E D.80°S,120°E

【设计说明】图解法是学生解题时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但同时也是一种较难掌握的方法。设计第六步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当场巩固这种方法,也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讲评,及时总结运用该方法时值得注意的地方。答案为D。

这次与教师共同备课的经历已有不少时日,但有一个想法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总也挥之不去,那就是:如果我们的教学都非常重视设计,如果我们对每一步教学设计都能讲出道理,那么我们的教学效益还会不高吗?我们距“学者型教师”还会遥远吗?

(责任编辑:黄佑生)

猜你喜欢

图解法白昼设计说明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A 1a—1c
基于HTML5的凸轮廓线图解法App教学软件研究
“次氯酸分解的数字化实验”设计说明
Unit 4 Making the newsReading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谈CAD图解法和CAD电子图上直点坐标的技巧应用
图解法巧答政治主观试题
基于图解法的压力机变位齿轮齿根过渡圆弧分析
白昼国王与黑暗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