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闯关东》热播过后的思考

2009-04-14孟繁军

电影文学 2009年24期
关键词:思想内涵闯关东

[摘要]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曾热播过的52集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山东人朱开山一家闯关东经历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将持久地影响着、培塑着国人的民族精神。作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及大学生群体都会从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与思想意识的养成方面得到熏陶。

[关键词]《闯关东》;审美欣赏水平;人物形象塑造;思想内涵

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曾热播过的52集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山东人朱开山一家闯关东经历的电视剧。在清末至“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历史背景下,展现了这户山东人家爱国、爱家的传奇故事。这部电视剧的播出成为2008年年初电视荧屏的亮点。这部作品作为央视的开年大戏,经历了一个逐渐被观众认可,收视率节节攀升的过程。据制片人侯鸿亮介绍,该剧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不断刷新原有纪录,超过了2007年央视电视剧的收视冠军《汉武大帝》,成为2008年电视剧收视率冠军。立足于电视剧艺术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基点,对于这样一部赢得了国人眼球的电视剧热播过后的思考,可以让我们得到这样一些认识。

一、《闯关东》的热播与大众的审美欣赏水平与思想吻合程度紧密相连

对于电视剧《闯关东》在我国的热播程度可以用这样一些数据来领略:截至2008年1月20日,《闯关东》前38集平均收视率高达7.78%,单集最高收视率达10.9%,最大市场份额达27.5%,即在全国开机的电视用户中,超过1/4在看《闯关东》。在该剧的故事发生地东北三省及华北等地收视尤其火爆。在这些地区,不少城市平均收视率已超过10%,达到13%,甚至摸高15%。与此同时,观众对于《闯关东》的赞同越来越多,好评如潮,该剧推出的DVD碟片甚至脱销,促成了近年来电视剧音像制品市场上少有的热销局面。而且,据有关方面披露,续集预计在2009年8月完成制作,为2009年建国60周年献礼。

电视剧《闯关东》之所以能够成为年度收视冠军。毫无疑问,是与大众的审美欣赏水平密切相关的。

审美欣赏的内涵为,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体验、评判和再创造的心理过程。一般从对客体的具体形象进行直觉开始,经过分析、判断、体验、联想、想象,在情感上达到主客体的融合一致。与一般认识的心理过程的区别在于主要是形象思维。审美欣赏的产生依赖于审美心理机制的作用。即在审美欣赏的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对审美客体的认识起着非常重要的支配和调节作用。

从我国现阶段大众审美欣赏的特征看,网上有帖子将之归纳为四点,我们不妨借鉴来看:其一,审美总是具有某种超越具体物质功利的性质,如马克思所说,商人看不到矿物的审美价值;而大众审美文化却常常伴之以功利目的——制作者以物质利益为动力,消费者也总是在欣赏对象上着力寻求娱乐的满足甚至官能刺激。其二,它具有通常所谓的“快餐性”,求瞬间感觉。其三,它往往带有反艺术的特点,这在某些先锋美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有所谓向观众身上泼墨的“泼墨艺术”(用一公斤墨汁和上一公斤水,在灭灯之际向观众的高档西装和雪白衬衣上泼去。等开灯时,泼墨艺术家已逃之夭夭);有所谓“滴血艺术”(艺术家将自己的血管刺破,让100CC鲜血一滴滴落在烧红的铁板上,冒出白烟,发出丝丝声响和散出血的甜甜的味道)。其四,这种大众审美文化在某种意义上确有人文精神的失落,因为,在其中,有时候贬低了“人”,而高扬了“物”。虽然这种归纳有些偏重于消极因素,但对于大众审美欣赏的特质阐述得很清楚,即其感知性与娱乐性。这里需要对建立在思想基础上的感知性进行勾勒,这也是笔者不完全苟同于“帖子”对大众审美欣赏特征阐释的观点。其实,观赏一部电视剧,需要人们的思想认同,这种思想认同左右着人们的观赏兴趣。

影视文化与文字文化相比,其利弊互呈:它扩大了文化的传播途径,使不识字的人都能在电子图像中得到乐趣与知识,打破了贵族社会中文字文化的“权力话语”,使现代商业文化如虎添翼。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主体性越来越被不可捉摸的外力所支配,生命力受到空前的挤压,成了恍惚的人。而审美与艺术可以打破异化世界,张扬人的生命意志,使人的灵魂融入和美之境,故而审美文化是未来人类文化建设的一片绿洲。艺术作品或者其他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能够成为审美的对象被感知,那就是因为这个作品、审美对象给了审美主体感觉器官一个美的形象刺激,所以才能够带来不同感官、不同程度的生理上的快感、情感上的愉悦、精神上的激动。

《闯关东》这部电视剧迎合了大众的审美欣赏水平和思想需求,满足了大众的审美欣赏特征。其一,将民族恨、家族仇的题材与“闯关东”的历史现象融会在一起来表现,给了大众以渴望一睹为快的情感上的共鸣。毕竟在我国有着很多人的祖先都是有过“闯关东”经历的;毕竟国恨与家仇是每个人都必须承担着的情感,而且国人“闯关东”的历史尚无作品以这么直白的主题来演绎。其二,故事情节与艺术表现呈悲壮而豪迈之势,自始至终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其三,在这部作品播出的时间段中,言情片、娱乐片、军旅生活片、武打片、现实农村生活片、戏说历史片涵盖着整个影视市场,《闯关东》的出现给了人们以耳目一新的感官刺激。其四,演员对于角色近乎于原汁原味的表演,与观众对角色的自然感知相融合,真实、亲近、悲壮、豪放、敢想、敢为、重民族利益、将血缘亲情的情愫,左右着观众的收视心理。所有这些,都说明着《闯关东》的表演与大众欣赏水平间的联系处于趋同状态。

二、《闯关东》热播过后的余热程度与人物形象塑造的现实影响力紧密相连

《闯关东》热播过后一直余热尚存,不仅有着观众时常的口碑、艺术界的品评,更重要的还有着其续集的制作。这其中的原因,既有剧本的高质量和导演的成功演绎等因素,也是一批优秀演员加盟并且精心塑造人物形象、共同努力的结果。对于后者的因素,更因为通过其成功的表演使观众感知着剧中人物的品格对自身的影响与作用。

李幼斌在《闯关东》中的表现非常出色。他扮演的朱开山的坚忍、胆略和智慧令人印象深刻,非常“爷们儿”。从表演上说,李幼斌比在《亮剑》中扮演李云龙时更收放自如,不再只会摆出一副严肃面孔。《闯关东》的编剧高满堂认为:“这是李幼斌最好的一部作品,超过了《亮剑》里的李云龙。”该剧制片人侯鸿亮也认为:“央视开播前,审片组的意见是,李幼斌演的朱开山非常到位,单纯从演技上讲,超越了李云龙的形象。因为李云龙比较单一,而朱开山则要复杂得多,有很多屈辱、隐忍,中国人所有的特点都包含在里面,朱开山也是李幼斌的一个突破。”在李幼斌自己看来,朱开山这个人物令他很感动:“朱开山为人仗义,秉承了山东人深明大义、做事不张扬、为人内敛、不惹事能忍事、该出手时绝不含糊的特质,非常有‘范儿”。

未看《闯关东》之前,我还担心,李幼斌会不会把朱开山又演成了李云龙,因为这两位英雄身上毕竟有着许多

相似的地方。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上说,李云龙的人物性格基本上是直线型的,把握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即使演得过一些也无大碍。而朱开山的形象比李云龙要丰满得多,这个人物形象身上承载的东西也要比李云龙多得多。因此,演起来也更需功力。李幼斌在让朱开山超越李云龙的同时,也使自身的表演艺术实现了超越。以朱开山形象的塑造给李幼斌冠以当代中国最优秀的实力派男演员的评价决不为过。

宋佳的表演是《闯关东》的又一个亮点。以宋佳的年纪和阅历,让她在一部写实而不是戏说的大戏中扮演一个生活坎坷,在整部戏中起着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角色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宋佳较好地理解了“鲜儿”这个角色,并使自己的诠释基本到位,把一个活生生的、有情有义的艺术形象奉献给了广大观众。

萨日娜让山东母亲真切传神。萨日娜在《大染坊》《母亲是条河》《满天星》中曾经成功塑造了多个贤妻良母的形象。与李幼斌类似,萨日娜在《闯关东》中并没有简单复制以往的那些贤妻良母的形象。而是把着力点放在了山东母亲这一特殊母亲群体鲜明性格特点的塑造上,向人们展示了山东母亲的豁达、质朴和深明大义。萨日娜的表演近乎本色,相信她的四个“儿子”和四个“儿媳”都能感受到。

丁嘉丽、牛莉、高明、王奎荣、赵亮等实力派演员也都将自己出演的角色演得栩栩如生。其中牛莉饰演的是一个满清格格,家族没落后逃亡东北,下嫁到由山东闯关东的朱家。由于门不当户不对,而产生了很多矛盾和笑料,成为该剧中一个特别的亮点。

此外,马恩然的韩老海、毕彦君的夏掌柜、王奎荣的潘五爷都很出彩儿;就是大黑丫头、老独臂、张垛爷这些戏份不多的角色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朱开山般的坚忍、胆略、智慧、深明大义、为人仗义;需要萨日娜所表演的母亲的豁达、质朴和深明大义;需要富有强烈的民族精神;需要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的呵护,等等。正是《闯关东》人物形象塑造的个性品质,与现实社会生活及至家庭生活中的需要,将观众的收视热情充分地调动起来、挥洒开来、延续开来。

三、《闯关东》能够对观众产生持久影响力与其所反映的思想内涵紧密相连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的人类迁徙,其中“闯关东”历经的时间最长,经历的人数最多。据史料记载,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先后有3000多万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这种历史鲜见的移民现象被称为“闯关东”,是中国乃至世界移民史上最大的一次迁徙活动。

“闯关东”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运动。”山东人之所以“闯关东”而不是“走西口”、“下南洋”,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关东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关东是山东人向往的谋生之地。

山东人“闯关东”,长途跋涉,风餐露宿,沿途靠乞讨、打短工、卖艺等维持生活,经常受到官兵、土匪、恶霸的欺凌,历尽艰辛和苦难。山东人在关东,最不适应的是“冻掉下巴”的寒冷天气,他们散发着热气的手,总会被室外冰冷的铁器粘去一块血淋淋的皮肉。山东人落脚后,衣衫褴楼,食不果腹,吃住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善良、淳朴的东北人对闯关东的山东人给予了多方面的帮助,使他们得以渡过难关。父辈们说:“看到山东人怪可怜的。邻里乡亲给他们送衣、送粮、送被褥、帮助盖房,带着他们垦荒、采矿、放排、挖参、伐木、淘金。”“是东北这片肥沃的黑土地,是东北这些热情、善良、无私、宽宏的人收容接纳了这些逃荒要饭的流民,使这3000万移民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并且在东北繁衍生息。

《闯关东》把山东人闯关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描绘得淋漓尽致。有人评论说。“全方位展现了百年前数千万山东平民百姓闯关东生活的真实情景。提炼出《闯关东》恢弘博大的历史感和沧桑感,真实还原那段苍凉悲壮的历史原貌。”

《闯关东》这种“闯”的思想内涵,与当今国人所处身于改革开放、建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闯”的精神是相通的。敢想、敢干、敢于开拓、敢为人先是现阶段必备的民族精神。那么,朱开山的精神就十足地体现着这种精神,现今的国人怎么会不与朱开山,即《闯关东》所表现出的“闯”的精神产生共鸣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大力推进,加速进程,在这样整个的历史阶段都需要“闯”的精神,《闯关东》这部电视剧将与传统的经久不衰的《地雷战》《地道战》等优秀电影作品一样,持久地影响着、培塑着国人的民族精神。作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及至大学生群体,都会从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与思想意识的养成方面得到熏陶。

[作者简介]孟繁军(1965—),男,吉林白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思想内涵闯关东
我与《闯关东》
——写在《闯关东》再版之际
闯关东精神的丰富内涵及价值支撑研究
“闯关东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动力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