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争与爱情:一曲悲欢离合的歌

2009-04-14党立新

电影文学 2009年24期
关键词:电影悲剧文学

党立新

[摘要]即使沧海桑田,亦有至死不渝的爱情;只要人类存在,体验爱情的人们就会飞蛾扑火。演绎悲欢离合,《魂断蓝桥》巧妙地利用了死亡的花蕾铸就了不朽的经典。这种寓于否定中的喜悦、痛感中的快感,不仅具有摄人心魄的魅力,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也有力地烘托了影片所要揭示的社会悲剧的根由。

[关键词]电影;文学;艺术;悲剧

悲剧是个美学范畴。从异域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凄婉动人的《泰坦尼克号》到情深意暖的《人鬼情未了》。悲剧总以正义力量的失败和善良任务的毁灭来引起人们心灵的鸿举、震撼、悲哀、同情和憧憬,唤起人们对邪恶、不义与神秘强制力量的痛恨、憎恶和厌弃,并油然而生改造与重建的激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人生毁灭给人看。”《魂断蓝桥》正是凭借着柔弱女性的那种“花钿委地无人收”“碧玉破碎屑纷纷”的哀婉、凄清之美带给人们的酸楚和揪心,使它超越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所赋予的短暂兴奋、安慰和喜悦。它让观众在叹惋和伤痛之余产生心灵的震撼和思考,在追问悲剧根源的同时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人性的可贵。作为一部风靡全球半个多世纪的好莱坞战争体裁的爱情故事,正如著名影评人罗远和所言,“《魂断蓝桥》是西方电影在东方获得成功的经典。影片以其缠绵俳恻的悲剧情节、精湛的艺术技艺、感人至深的情感效应,打动着感情细腻的东方人。”片中女主角迎着军车而香消玉殒的生命和男主角“我等着你回来”的深情呼唤早已镌刻为人们记忆中的永恒,征服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让我们再次走近悲剧的经典,感受生离死别的爱情。欣赏悲剧魅力的营造,体味深层的作品意蕴。

一、寓意匠心。聚散依依、

电影的片名通常以人物、背景、情节、主题、故事发生的地点作为其主要来源。《魂断蓝桥》始终以滑铁卢桥为焦点,故事从这里开端,在这里结束。影片一开始,即把观众引向滑铁卢桥,以两鬓斑白、终身不娶的罗伊走上桥头的深情回忆为引子展开故事,暗示了故事的悲剧结局和突出罗伊人老情未了的忠贞不渝。影片以滑铁卢大桥为名,不仅能起到点睛的作用,还可以彰显影片的内容,传达主题信息,确立全片的感情基调。桥在这里不单是男女主人公相遇、相爱、相分和永别的地方,其意蕴深远。一方面,桥是一个古老而常见的意象,在中国文学中,无论是神话中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戏曲中的梁山伯、祝英台凭桥问答,还是《白蛇传》中的许仙、白娘子断桥相送,桥是情人幽会之处,是夫妻离别之所,是少女相思之地,桥与爱情和女性有着神秘的关联。其次,提到滑铁卢(Water-100)人们自然不会忘记历史上声名赫赫、问鼎帝王的拿破仑,这位“天之骄子”正是滑铁卢一役,功败垂成,被流放圣赫勒拿岛,终此一生。因而在世人的眼里,滑铁卢成了人生由成功到失败的转折点。影片取名滑铁卢桥(Wa-terloo Bridge)可谓别具匠心,不仅是对故事情节的伏笔,也是对悲剧命运的一种暗示。《魂断蓝桥》采用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手法,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桥文化意象,以尾生的蓝桥故事喻指炽烈的爱情,仿佛使人置身于卿卿我我的二人世界,给人以爱情甜蜜的浪漫温馨,而“魂断”二字则峰回路转,凸显萧杀、悲凉之气,显示美好爱情的短暂、易逝,人物命运的多蹇与悲壮,具有夺人心魄的渲染效应。

二、烽火连天。情何以托

战争和死亡是人类的必然命运,也是文学的重要主题。影片以二战为背景,透过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再现了战争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带给人类的极大灾难,并借此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情怀。在战争的硝烟里,一对青年男女在空袭警报的呼啸声中由相识到相爱,然而严酷的战争却迫使他们匆匆分离,留给他们的只有刻骨铭心的相思和牵系两颗心灵的小小“吉祥符”。当青年军官罗伊从前线回来,清纯少女玛拉却为生活所迫沦为了妓女。于是,意外的重逢变成了悲楚难言的永别,年轻的女主人公毅然将痛苦和生命飘逝在冰冷的车轮之下。影片把人世间最残忍的杀戮与最美好的憧憬交织在一起,使战争的丑与恶和爱情的美与善齐头并进,交替发展,使人们从中感悟到战争带来的不是福音,而是理想和幸福的毁灭,对肉体和心灵的戕害,以及无辜生灵的流离与涂炭。身处战争中的人们没有选择,只有失败、沦落和死亡。

影片荡气回肠,具有极高的催泪效果。在这里,战争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推进悲剧发生的动力。战争让他们在混乱中结识、相爱,却把他们阻隔在婚姻的殿堂之外。作为军人的罗伊奉命开拔,虽然劳燕分飞,相思渺渺,但他们是幸福的、甜蜜的,因为他们心中有着一份牵挂,一份希冀;他们都是各自心中的火炬,照亮着他们相逢的路口。即便是在他最惨烈的战斗中,在她因他而失去生活来源的日子里,他们都坚守着心底的那份执著,期待着长相厮守的宁静与恩爱。战争年代最大的特点是混乱和不确定性。或音信茫茫。或阴阳相隔,如果说相思也是一种寄托,那么,罗依阵亡的消息不啻于一个惊雷,击碎了少女心中曾无数次编织的旖旎的梦,彻底击溃了她精神的防线,使她一病不起。贫病交加之中,当获悉好友为了给她治病而不惜出卖色相,无奈之下的她沦落了风尘。而这一切的根由都是战争,令人诅咒的战争。

三、旋律深深,情亦绵绵

法国电影艺术家皮埃尔,贝托米厄曾说:“电影蕴涵的真谛和永恒,是要靠音乐来保证的。”音乐不仅可以抒发人物难以言传的情感,刻画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还可以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从而深化观众的视觉效果。

在为罗伊送别的烛光俱乐部,一曲苏格兰古老民歌《友谊地久天长》让人们暂时忘却了战争带来的不安与心悸,其舒缓、深情的旋律,使人倍感和平的美好与珍贵、爱情的甜蜜与幸福。它在寄托恋人间最美好祝愿的同时,也催动着有情人的离愁与别绪。在华尔兹的舞曲中,一对恋人翩翩起舞,万语千言,互诉衷肠,那深情脉脉的凝望和久久不忍离去的相拥长吻不仅是因为相见恨晚的爱意,也是对战争无情的鞭挞,对未来世事难料、今生恐难相聚的忧戚。

劫后重逢,欣喜若狂的罗伊并没有细察玛拉心事重重的原因,他执意把她带回了家乡——苏格兰。故乡田园诗般的景致和罗伊对未来的悉心筹划,给她带来了重新生活的希冀。晚上,克罗宁家喜气洋洋,舞会大厅灯火辉煌,在那熟悉而又久违的乐曲里,玛拉翩翩起舞,如众星拱月,她陶醉在爱情的甜蜜里。那缠绵的音乐既让人们倍感珍惜和平生活的不易,又预示着“物是人非”后的恋人更为漫长的分离与思念。当热情的公爵赞美她的忠诚与善良,殷勤的克罗宁夫人盛赞她的十全十美时,她的精神再次崩溃了。她意识到自己在上流社会人们的眼中只不过是一个“堕落者”,美好的爱情对她不过是昙花一现的梦。

在影片结尾,又将奔赴前线的罗伊身着戎装伫立在滑铁卢大桥,在《地久天长》的音乐声中端详着那枚珍藏多年的“吉祥符”,一切的旧事仿佛就在昨天。那翩翩起舞的

身影,那纯洁无瑕的笑靥,那欲言又止的神情……压抑的情感一如肆虐的潮水汹涌而出,任军人再刚毅的目光也掩不住对逝者的怀恋与忧伤。那无言的静默,既是对死者的告慰,也是对战争的诅咒和痛恨,凄婉的乐曲恰似无声的控诉,使女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在此刻更显震撼。此外,在那萦绕脑际的余音里,在乌云密布的滑铁卢大桥上空,人们分明感受到悲剧仍在蔓延着……。

四、“吉祥”无语。黯然神伤

在影片的发展过程中,小小的吉祥符可谓是贯穿始终,成为故事的主线和灵魂。它既是男女主人公从相识到爱意萌生的信使,也是他们生离死别的忠实见证,同时也寄予了影片对欧洲大地战火频仍、无数生灵祈求平安的讽刺。当军人的罗伊帮玛拉匆匆捡起地上散落的物件,那其中的吉祥符便注定了要陪伴军人一生,因为战争和吉祥原本就是一对宿敌。也许是玛拉的虔诚真的感动了上帝,小小的吉祥物竟使罗伊在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劫难之后,重新回到了伦敦。“死而复生”本是件天大的好事,尤其是父母和恋人,可是这意外的重逢却无论如何也不能使玛拉高兴起来,从她反反复复地念叨“你还活着,要知道你还活着就好了。”观众分明可以感受到此时此刻她心中的波澜与痛楚。

在苏格兰庄园,舞会后的罗伊仍沉浸在爱情的喜悦里难以入眠,当他把吉祥符物归原主,并说放在她这里更为安全的时候,这无疑又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他浑然不觉当他带着吉祥符鏖战沙场、辗转回返的时候,失去“庇护”的玛拉,在获悉他阵亡的消息后迫于生计而坠入了风尘。也正是罗伊的真诚与痴情,更坚定了玛拉的去意,她不忍玷污这纯洁的爱情,伤害自己心中的王子。

在夜幕笼罩的滑铁卢大桥上,灰蒙蒙的夜色让人看不清远方,只有大桥的灯柱上闪烁着疏落而冷峻的光。玛拉独自漫步桥上,故地重游,也许她是在找寻那份曾经邂逅的喜悦。是他,让少女宁静的心湖荡起了涟漪;是他,让少女漂泊的灵魂找到了山的依托。春潮涌动的日子。那是怎样快乐的时光,哪怕是依依不舍的送别和终日翘首的等待,如今青山依旧在,可她却失去了攀登的勇气,是谁剥夺了她的权利?她迷茫,困惑不解。此时,一辆辆“人道主义”的军车从眼前疾驰而过,那刺眼的灯光不时打在她失神的脸上,突然,玛拉的眼睛亮了起来,她似乎找到了答案,不顾一切地朝着军车冲了过去。此时摄影师的灯光再次拉近并聚焦于那枚熟悉的吉祥符。此刻,它滚落在路边,静静地、孤独地躺在那里,定格了女主人公今生今世的遗憾,黯然诉说着一个永远不老的凄美故事。

影片撷取人类最永恒的主题,借助古今历史的融会、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使人物的命运与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从而营造出一个完美的世纪悲剧,去冲击观众最敏感的神经。影片正是要让观众在失望、痛苦、愤怒之余,重新回到现实世界中来,从而唤起人类心底潜藏的对爱、对美好与和平的热忱。把故事情节的冲突最终引向人类精神的冲突,这便是经典的魅力与核心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电影悲剧文学
伟大的悲剧
我们需要文学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