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009-04-14卢淑华赵荣静
卢淑华 赵荣静
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激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课堂教学中教育的中心地位由教师转向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选择和准备种种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获得与学习有关的信息,完成学习活动。例如,我们在学习图画的移动、旋转、改变大小等相关知识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美丽的大森林,里面有各种动物,学生们一下子被这美丽的图画吸引住了。这时,我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在美丽的大森林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可是,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动物越来越少。为了能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动物王国决定召开大会,让各地的动物都来参加。今天,我们用学过的方法,在大森林的背景图上,填上你们喜欢的动物,将它们变多、变形、转向,使我们的图画更加美丽。”导语刚说完,学生就争着开始画了。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思维创造力。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掌握了技能,提高了创新能力。
二、 设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师要巧妙设疑,启发学生从疑难中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留给学生多一点创造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只有善于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创新性活动。善于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并及时指导,这样易于学生克服操作中的薄弱环节,并不断体会知识点,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与决心。在实践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实现教学互动效果,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其创新思维不断地得到开发。
三、 树立“求新、求异”的观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
上计算机课时,总有一些聪明的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在上机时总想千方百计地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比如将“设置”改变一下,将图标移动或者设置大屏幕等等。如果解决不好这类问题,不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若让学生相互讨论此经验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就不仅通过教育方法转化了不利因素,加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量,而且使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学习信心,并且还激发了不爱听讲学生的求知欲,树立了他们赶超好学生的信心。三方互动,良性循环,高效省时。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学习劲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探知的过程。所以,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进而真正完成学生全面发展这一艰巨的任务。
(望都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