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四环节”教学法

2009-04-14王光芝

成才之路 2009年2期
关键词:四环节环节教学法

王光芝

毋庸置疑,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对教学理论的深入学习和对教学实践的不断总结,我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智力以及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中,我抓住培养学生能力这个实质性的问题,创设了“四环节”教学法。本文就这种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做法和体会。

一、 “四环节”教学法的内涵及操作

所谓“四环节”教学法即教学分“提出问题”“思考准备”“分析归纳”和“巩固训练”四步进行。

提出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提出问题,找出疑问,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提出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提问形式的多样性。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问可分为:(1)判断型提问(如: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说明型提问(如:怎样理解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3)论证型提问(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为什么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交替使用多种类型的问题设计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新鲜感,有兴趣。第二,问题指向明确性,即问域界定要明确。这是指设计问题时必须给定特定范围,使学生回答时不会无从下手。第三,提问内容的启发性。即提问时要使学生根据设问内容就可以知晓回答问题的思路,富有启发性。例如:“试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从这一问题的题设已知: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这个问题具有启发性:(1)内因和外因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辩证关系?(2)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要正确处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我们又怎样处理二者的关系?第四,提问效果的针对性。首先,提问要适当,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相适应,过难过易都没有良好的效果。其次,要根据教学目标设问。

思考准备。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同时回忆已知的有效信息,以发现、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

分析归纳。在上述阶段或环节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组织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本环节注意:(1)适当的课堂提问。第一,提问时应考虑问题的难易与学生学习的程度相对应。对理解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设问问题可以难一点;对知识面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提问要简单些。第二,个别回答与集体回答相结合。第三,提问内容应是教学重点、难点和易混点。第四,多鼓励,不挑剔。(2)重点是讨论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解决重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经过“提出问题”“思考准备”两环节,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教材的内容,这就需要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简明化、结构化和网络化。这一程序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有目的培养学生并强化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教会学生采用对比法、表格法、串联法等进行思维,避免走过多的弯路,为此,就需要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这也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在学习产品质量与价格高低之间的关系时,我分四种情况给学生点拨:第一,质量高——耗费的社会劳动(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价值(量)大——价格高。第二,质量高——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劳动生产率高——社会劳动时间少——价值小——价格低。第三,质量高——供不应求——价格高。第四,质量高——供过于求——价格低。最后揭示本质性的东西——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

巩固训练。由掌握基本知识到形成基本能力,必须经过这一环节。学生在获得正确的认识之后,必须把它组合到认知结构中,还要将它应用到同类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检查落实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情况,还要选择或编制一些不同类型问题的巩固性训练题目,以引导学生过渡到新问题情境加以解决。例如,在学习完成我国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后,准备一道既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情况,又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题目:“坚持我国的经济制度就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二、 “四环节”教学法的依据和优越性

教育理论依据。教育学中一条重要原则是启发性原则,它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质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四环节”教学法符合这一原则的要求,它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的到“思考准备”再到“讨论分析”最后到“巩固训练”,符合教育中循序渐进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认识发展的循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培养系统周密的思维能力。该教学法容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也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及其体系并逐步提高能力。

学生和教育改革的依据。学生的生活、心理、能力,随着社会的变化都有很大的发展,他们思想活跃,爱思考、讨论。“四环节”教学法恰好为他们发展能力以及讨论、思考提供了机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该教学法符合《纲要》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总之,“四环节”教学法能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临沂市职业中专)

猜你喜欢

四环节环节教学法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四环节”下的牛津英语课堂模式
“四环节”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