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渗透
2009-04-14许志文
许志文
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随之心理压力也就越来越重,已进入一个“高心理负荷”的时代。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我觉得,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我注意运用心理渗透策略,培养学习的自信心、自尊心、协作精神、创造力、意志力等方面的素质。
一、 激发兴趣,大胆探索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的直观思维远远强于理性思维,他们感官上获得的愉悦性能较有效地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对该活动没有爱,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因而缺乏对某种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教学要求强加给学生,而要把它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积极创设愉悦的情境,才能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才能使学生无顾忌,敢想、敢说、敢为,敢于主动地、大胆地进行探索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内容,实行启发式、情景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设计,学会创新。要大力开展寓教于乐的体育活动,创造密切配合的活动环境,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充分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让学生的兴趣、个性和才智得到最充分发展。随着对某一活动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对我们强调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重要意义。
二、 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因学生的个性差异、身体条件、兴趣爱好、技术技能、知识水平的不同,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欲望也不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强、中、弱三个层次。体育成绩好、身体素质好的同学分在一组,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培养动脑、想象和自学的能力,提出较高的发展性目标,通过其自身的努力,能较快地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那种自我满足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更加自信。体育成绩及素质中等的同学分为一组,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就可以和强队同学一样,只要有信心,就会取得成功。体育成绩及素质弱的同学分在一组,通过简单的模仿和练习,让学生从中找到规律,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肯定,让他们相信自己,只要建立起信心就可以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三、 及时评价,适时引导
评价作为体育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进行评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最初评定。对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评价为主,评价要及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遭遇失败,他们会表现出烦躁和不安,失去了对完成动作的信心。这时教师要适时引导,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并鼓励他们持之以恒直到最终取得成功。以此来训练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如在教学障碍跑一课中,有的学生在穿过障碍的过程中由于心理害怕的原因而导致完成动作不理想,甚至不敢再继续,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这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以激励的目光及运动员刻苦训练出成绩的实例正面教育,耐心做好个别辅导,使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感到教师的关心、集体的温暖,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鼓起他们勇于进取的勇气。当同学不能独立地完成好一个相对困难的动作时,教师要适时地帮一帮;当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时,教师应给予语言和态度上的鼓励和支持。这样一来,当学生跨过困难的第一步时,便消除了畏惧心理,树立了自信心。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用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式去面对挫折,使他们今后面对众多挫折时,能够用平静的心态看待生活;即使产生了挫折感,也可以通过调整心态,使自己找到更合理的对待方法。
(扬州市邗江区陈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