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象训练在游泳初学阶段的研究

2009-04-14曾升衡

成才之路 2009年2期
关键词:初学游泳

曾升衡

摘要:在游泳教学中有关表象训练法的研究文章很多,涉及各种泳姿的应用,但我认为在游泳初学阶段,动作正确与否是动力定型的关键。在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仅仅反复依靠练习的次数,甚至光练不想,很容易成为技术动作的内部阻力。而正确运用表象训练则较容易被初学者所适应,便能较快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从而提高工作实效。实践证明,表象训练在游泳初学阶段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游泳;表象训练;初学;蛙泳姿势

表象训练是在体育运动中实现体脑结合的科学训练方法。一般地说,学生容易学,也容易见效。这一训练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回忆学过的技术动作形象,使技术动作的主要部分重新在表象中出现(俗称过电影),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对在大脑中储存的动作图片、情景进行反复回忆,以便根据动作表象进行技术动作练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技术动作的概念,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是一种不见外形,通过大脑意念活动来调节和强化动作,产生良好效果的一种特殊训练。

运动技术的表象训练,一般用于技术动作的学习阶段,特别是初学运动技术的人。因为,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视觉表象起主要作用,而后视觉表象与动觉表象相结合,逐步形成运动表象。再说,初学者在实际练习时身体的肌肉活动占优势,而大脑的心理活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尽管不断重复同一种动作,但动作的肌肉感觉并不很清楚,动作的表象不完整,概念也模糊,因而实际效果较低。故在游泳的初级训练中同时进行表象训练,不仅可以暂时减少体力的消耗,更重要的是为内心表象活动的发挥创造条件,技术动作的掌握过程会迅速加快。下面以蛙泳教学为例,说明表象训练在游泳初学阶段中的重要作用。

蛙泳是一种模仿青蛙游泳动作的游泳姿势,也是最古老的一种泳姿。由于正面抬头呼吸,动作内部循环节奏有明显的间歇,比较省力,基本掌握后就能迅速增长游泳距离,因而是初学者首选的一种泳式。初级蛙泳的教学方法很多,但如何结合初学者的身心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依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人暑假期间随机抽取衡阳市游泳场2008年暑假短训班12岁男生60名并分成两班。A班为实验组,B班为对照组,各班30人。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实验班采用表象训练法教学。两个班教学内容、人数、教学时数、场地、器材和测试均相同。

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并设计“表象训练法”的教学过程。

3. 实验法

B组采用常规教学,遵循教师讲解示范和教师领做→学生练习→教师进行集体和个别纠正→学生练习→测试的教学顺序。A组采用表象法进行教学。

二、 表象教学过程设计

1. 听、视觉表象训练

(1)观看影像及挂图,(2)学生闭目回忆动作,(3)教师讲解与示范,(4)教师提问。

2. 各阶段模仿表象训练

不同的教学阶段,设计不同的表象内容,重点难点突出:(1)陆地模仿,(2)教师下水示范,(3)学生练习,(4)教师指导纠正。

3. 完整动作配合的表象训练

(1)再次观看影像的完整技术动作表演,(2)教师水下完整示范,侧重易犯的错误,(3)学生下水完整配合练习,(4)教师拍摄学生的游泳动作并进行放映、分析情况,(5)学生练习和进行测试,(6)每天课后作业:睡前放松身体、微闭双目、回忆当天动作。

三、 结果与分析

1. 结果

(1)通过实验估测的方差分析,从技术评定,25米游距测试等方面成绩来看,实验班均优于对照班。

(2)测试成绩表明:实验班P=0.06,对照班P=0.36差异十分显著。这说明,在游泳初学阶段教学中采用表象训练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具优越性。

2. 分析

(1)在游泳训练中听觉、视觉表象训练对于初学者的有效作用。对初学者来说,由于神经系统活动性强,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要地位,主要通过直观形象建立条件反射。此时,教练员运用影像、挂图、回忆、示范讲解等表象训练手段,对刚刚建立的游泳技术图像在大脑中反复描叙,可以更好地帮助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如蛙泳腿部动作表象训练:“收腿——翻腿——蹬腿——滑行”在学生看明(影像)听清(讲解)后,然后让学生闭目——放松身体——进入表象状态;教练员再用语言引导他们想象自己在运用正确技术要领进行身体练习。此时,学生会有些条件反射,如腿会出现一些自然的小动作等,这时注意提醒他们“勾”脚尖和脚掌的“外翻”来加深理解。

下水前,还可以通过意识训练来加深蛙泳腿的动作概念。也就是说,大脑想象某一动作,大脑就会像真的在从事某项运动时同样的运动中枢产生运动。如“边收边分慢收腿,向外翻脚对准水,向后弧形蹬夹水,两腿伸直漂一会”。然后在陆地练习中,躺在游泳池一侧放松身体,想象用最理想腿部动作,用最好的姿势游泳,用最佳时间达到终点等等,从而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再转入正常的练习。这样,在相同的时数里,各部分关键技术,实验班明显比对照班掌握得更快更好。待熟练之后,可进行一些简单的配合练习,一般5~6次课后,经检查实验组的学员绝大部分能掌握蛙泳的技术要领和主要动作技能;而对照组只有半数的学员掌握较好。所以,通过视觉、听觉及陆地的表象训练,能较快地建立起正确的技术概念和较熟练地掌握蛙泳动作技术。

(2)完美的表象模仿训练能快速使初学者掌握游泳技术。在学生初步掌握蛙泳技术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运动技术表象。初学者对运动技术的熟知是各种感觉、分析器官综合活动的结果,感知到动作技术要领后被编入神经系统机制。因此,当初学者思考或回想技术动作的表象,这就形成了运动技术表象。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技术表象是达到技术熟练、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听觉表象和视觉表象融入运动表象系列是建立运动表象的有力补充手段。初学者感知动作次数越多,在神经系统活动中就会建立起更多的暂时神经联系,它将帮助正在运动的初学者大大提高掌握运动技术的速度,感知信息越多,表象也就越清晰。在进一步训练中,应采取一些基本有效的方法结合表象训练进行完整练习。如闭目回想完整的动作过程(划水腿不动,抬头吸气,收手又收腿,先伸胳膊后蹬腿,手腿伸直漂一会)。然后在陆地上进行模仿练习,去有意识地感知肌肉的用力顺序和动作细节,再在水中体会划水换气的感觉。之后可以将学生的动作拍摄下来,让学生观看对比,找出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并提出改进办法,并在每次课结束前,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表象训练任务,要求学生晚睡前躺在床上进行完美动作表象演练等强化练习。通过实践,实验组技术评定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四、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在游泳初学阶段采用表象训练法教学,符合初学者的特征,它能使学生想、练有机结合,并使人的听觉、视觉、运动系统和大脑思维都发挥作用,很适合初学者的学习和训练,故能有效提高游泳初学的效果。

(2)在游泳初学阶段采用表象训练,可以有效地调节情绪,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3)表象训练符合想练结合应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的原则,它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之中,一开始便重视自己的技术动作表象,以便仔细体会动作要领,比较动作差异,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初学效果十分显著。

2. 建议

(1)在进行表象训练时,教学中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示范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配合挂图、录像等捕捉那些为数甚少的几个最完美的动作,一遍一遍地放给学生看,学生在与表象训练时同样放松的情况下观看自己的动作。

(2)在进行表象训练法时,要遵循由易到难,区别对待的原则,必须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学习差别、接受快慢、动作好坏,教师要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当部分学生已学会了某一技术动作后,要及时分组,实施不同的进度,以确保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升级制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同时应多配合语言的提示和诱导。

(3)对于心理练习,并不一定是练得越多越好。在某种情景下,学生对某项技能任务进行心理练习有一个最佳时间量,一旦超出了这一时间限量,继续进行心理练习反而会有损害。应当注意,在想象中练习一项技能任务时,如果注意力消减了,就应该停止练习,转向其他的训练。另外,每次课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布置课后表象训练任务,要求学生晚睡前躺在床上进行课上最完美的动作表象演练。

参考文献:

[1]祝蓓里.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高桥雄.游泳技巧图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3]马吉光,王允民.游泳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衡阳市职业中专)

猜你喜欢

初学游泳
小学语文“初学作文三步走”教学模式探究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谈初学书法选帖五忌
轮滑苦与乐
《初学记》文部资料探微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