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学习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2009-04-14肖茂军

成才之路 2009年2期
关键词:品德课成果情境

肖茂军

新课程理念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春天,也为思想品德教师创新性教学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在教学中,教师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肯于钻研,不断探索,就有可能使教学成为一门艺术,生发出一种智慧,引领一个方向。比如,在人们的思维定式中,探究学习一直被认为是自然学科的专利,而人文学科在教学中鲜有尝试。但事实上,探究学习不仅可以恰如其分地用于思想品德课,而且还会起到你意想不到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探究学习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妙用进行了初步尝试。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探索活动总是伴随问题而进行的。心理学家鲁宾什坦认为,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理解力,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心向,从而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独立地去探究。鉴于此,教师应多设计问题情境刺激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各种问题的解答,从而促进探索活动的步步深入。探究式学习也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既然探究式学习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那么教师就要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问题的确立对学生学习整个过程起导向作用。它能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引导思维方向,诱发探究欲望,产生思维动力。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男生女生》一课时,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在本班搞一个小调查,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如:针对我们班的男、女同学交往状况有哪些问题存在?哪些情况是正常的男、女生交往?哪些行为不是男、女生正常交往等?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全班学生的情况,并把调查的结果用列表的形式通过投影展示,教师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哪些交往属于男、女生正常交往。通过这样调查,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探究欲望。

二、 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很少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进行多角度的考察和思考。久而久之,就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甚至失去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气。而探究式学习,教师应该更多地给学生一些可能性和假设的情景与问题,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探讨的空间。教师不是放弃责任,而是更多地准备背景知识和材料,以便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设计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写研究报告,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我们才能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让他们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能够自主学习和关心社会问题。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其各自的需要、欲望和利益,也都有其权利和义务,难免出现矛盾。必须互相尊重,学会礼尚往来。不能只顾自己,忽视他人的存在和权利。遇事应该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以求理解他人,与人为善,尽自己的可能去关心、帮助他人。

三、 交流探索成果,体验成功乐趣

学生经过探究,获得了探究性的学习成果,并希望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也希望在开展探究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听取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成果。因此,教师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互相质疑等办法开展成果交流活动。教师也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平等地参与讨论,最后教师对探索性成果作简要点评。由于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结论不可能是统一标准的,因此,教师点评不能用整齐划一的对或错来评判,应对学生具体结论作具体分析,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点评应以激励为主,即使学生有点滴成功,微小进步,也应得到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总之,在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和支持达到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其引导作用和支持作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教师既要使学生获得积极探究真理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正确的道德信念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镇中学)

猜你喜欢

品德课成果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工大成果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护患情境会话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