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农民 真诚善待农民
2009-04-13侯丽娟
侯丽娟
30年前,改革从广袤的农村大地突破,以磅礴之势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30年间,中国完成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和社会转型,经济保持了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势头,整个世界都为之瞩目。
对于中国农民而言,这30年是他们不断突破各种藩篱,追求更美好生活的30年;是他们不断开拓创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功立业的30年;也是他们不断争取努力,以历史主人翁的姿态去直面自己和家国命运的30年!
一、农民创造并推动了历史
回顾30年的改革开放之路,每一次的改革破障之时,都凸现着“农民创造”的强大力量,每一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时期,都彰显着“农民创造”的勃勃生机。“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成为改革开放30年最好的经验总结。
历史见证了中国农民的创造性。是他们,敢于突破旧体制的禁锢,以“大包干”的形式,开启了农村改革的新时代;是他们,不甘于困守旧业,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燃起了工业的火把,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他们,勇于冲破城乡藩篱,数十亿人次地进入城市,以自己的血汗书写着“民工经济”的奇迹;使他们,发明了村民自治,在世界上人数最大的群体间实行了“海选”,把民主的理念散播到古老的黄土地上……他们并未受到多少系统的教育,也没有渊博的知识,但是数千年农耕文明在他们身上孕育了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存智慧。这些从草根民众中蓬勃而出的改革创新的渴望与勇气,为破除农村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提供了新思路,找到了新方法,为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源泉。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正是意识到了群众创造的伟大力量,党和政府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高度重视维护和发扬好农民的首创精神。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肯定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文件,社队企业正式更名为“乡镇企业”,并肯定它是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1982年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被载入新通过的宪法中,村民委员会的合法地位得到确认;2003年国务院下发文件要求做好农民工的进城就业和服务工作,并废除了收容制度。我国的农民工政策导向在这一时期出现根本转变。这些规定、政策的出台,是我们党从群众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都是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重大成果。30年农村改革的成就证明,我们的农民是勇于创造、富于创造的群体,我们的党是充分尊重、善于汲取群众智慧的政党,正是党和人民的同心互动,中国农民的首创才推动了历史年轮滚滚向前。
二、农民问题是攸关全局的核心问题
回顾改革开放30年历程,我们清晰地看到中国腾飞的熠丽轨迹。有顺境,也有曲折,但昂扬向上、奋力向前的态势始终不变。总结过去,以励未来。当我们充分保障农民的经济权益、发展权益的时候,当我们充分尊重并切实维护农民的政治权力的时候,我们的“三农”事业和经济社会全局发展就一路高歌;可当我们忽视了农民的经济权益,淡泊了对农民政治权力维护的时候,我们的各项事业发展就会出现困难。农村改革30年的历程就是一个农民的经济权益不断得到发展、农民的经济自由权逐渐扩大、农民的政治权利逐渐得到尊重的过程。
历史反复证明,中国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必须遵循“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的重大原则,“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0年农村改革之路,实际正是一条农民命运和国家命运不断融合的过程。没有农村的民主就没有全中国的民主,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历史推进到今天,农民又一次站到舞台中心,担起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重任。
30年后的今天,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也进入了关键阶段,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些历史人物毫无疑问都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去完成。事实证明,农民对于追求美好新生活的愿望有多强烈,他们发展生产、推进改革的动力就有多强劲;对农民权益保护的每一个重大举措,都对农村发展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历史的重任,农民的期待,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要求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对待农民,真诚善待农民,从制度和观念上根本解决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维护好发展农民的权益,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而这,正是我们的执政理念所在,民族前途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