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水世界
2009-04-13鹦嘴鱼
鹦嘴鱼
从太空中看地球,我们居住的美丽家园其实更像是个“水球”,地表的绝大部分(70.8%)都是海洋。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平面急剧上升,有报告预测,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80~200厘米,这意味着世界大片的低洼地区和岛屿面临着洪水威胁。当全人类都在呼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力图对抗全球变暖的后果时,也有不少人将眼光投向未来,为水世界的降临未雨绸缪。
美轮美奂莲叶洲
比利时建筑师文森特·嘉勒博为2100年的未来水世界设计了一个名为“Lilypad(睡莲)”的两柄生态城市。它的外形仿佛一片巨大的睡莲叶,能够漂浮在海洋中,也有人把它看作“诺亚方舟”,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其实是一座能够自给自足的人工岛屿。
“Lilypad”的结构设计模仿亚马孙王莲,这种大型睡莲莲叶直径可达1~2.5米,叶脉呈放射网状,承载力很强,一片莲叶甚至可以托起一个成年人。而“Lilypad”可以容纳5万居民,并拥有适量的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岛中心有一个小小的湖泊,湖水来自于收集并经过净化的雨水,这也是岛上居民和动植物们所需生活淡水的重要来源。岛屿的下半部分完全浸没在海面下,成为海洋生物的温床;上半部分则覆盖在布满绿化的屋顶下,拥有四通八达的大街小巷、郁郁葱葱的花园,充满自然情趣。而整个岛有三部分高耸的建筑——商业区、工作区、娱乐区,对应三个港湾,构成了“睡莲叶”流线起伏的美丽外形。
岛屿全部采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建筑的外立面采用特殊材料,由一层聚酯纤维和一层钛化物构成,能够吸收紫外线,抵抗大气污染。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生态系统来进行物质能量循环,达到自给自足——海洋与岛屿的生态系统产生氧气和电力,同时回收再利用二氧化碳和废弃物。因此,当未来海平面上升,陆地被大片淹没后,失去家园的人们也能够乘着这个新居所在海洋中生活下去。
宜水宜陆两栖屋
莲叶洲也许是人类迁居海洋的诺亚方舟,而对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来说,还有水陆两柄的选择——荷兰建筑师Bob Ronday和Maxim Winkelaar就设计了一种名为“Watergaten(水洞)”的两栖式房屋。
荷兰(The Nelherlands),国名便意为低地,它有27%的国土低于海平面,25%的国土海拔不到1米,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荷兰人称得上是最善于与水打交道的人。或许因为这个原因,荷兰建筑师才能够设计出这种漂浮在波涛上的两栖房屋。“水洞”和荷兰常见的船屋不一样,船屋一般空间窄小,建在一个漂浮于水面的长方形基座上,而“水洞”是一个大部分浸没在水面下的“洞”屋——他们建造了一个宽12米、高1.5米的混凝土箱子,投入水中后,就成为一个漂浮在水面上的“洞”,这个洞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可以建造一个两层住宅。一楼的卧室、卫生间和通道大部分位于水下的混凝土“洞”内,二楼的厨房、起居室等位于水面上,还有一个阳台,和一个长满绿草的小院子。房屋可以在码头建好后,被拉到预定位置停泊;也可以在水面降低时在半干的湖中修建,等潮水涨高再漂浮起来。
另一位荷兰建筑师Koen Olthuis也善于设计水上房屋,他更进一步提出了两柄社区的概念:单栋的两柄房屋都有与其他的房屋接合的结构,房屋相互间可以像积木一样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两栖社区,当洪水来临时,整个社区都能安全地漂浮在水上。如果未来水世界来临,或许真会出现这样的两栖城市。
畅游海洋艇做家
如果还要更逍遥,除了莲叶洲和两柄屋,我们还可以选择豪华的游艇来做水中居所。一种名为“Trilobis 65号”的半潜式居住游艇,既是畅游天下的动力船舶,又是可停泊的浮动住宅,称得上未来水世界最贴心的新居。
“Trilobis 65号”由意大利的GiancarloZinnia小组设计,长20米,外形呈椭圆形,模仿了三叶虫的外表,看上去可爱趣致,电不乏高科技和时尚感。船体分4层,最底层是一个气泡式的半球形玻璃舱,可以用来欣赏海底美景,上面儿层分别是卧室、餐厅、活动室、控制中心等,上下由螺旋梯连接。它的能源能够完全自给自足,全部是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因此,它没有一般游艇令人讨厌的噪音和污染。另外,“Trilobis 65号”能够停泊在配置的码头或联合起来组成团队,这样也有些像是海上社区了。
这些漂浮的房屋或游艇等都采用了亲自然的生态设计原则,利用可再生能源自给自足。人们已经意识到,我们必须与自然和谐,才能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生命从海洋中孕育而来,经过亿万年的进化才走上陆地,而现在人类似乎不得不面临回归海洋的危机。未来水世界,需要我们以更高的科技、更贴近自然之心去迎接它的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