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高中考政治成绩须过“四关”

2009-04-13张咏萍刘爱美

江西教育B 2009年3期
关键词:四关考点基础知识

张咏萍 刘爱美

中考开卷有些年头了,通过对学生考试及中考试卷抽样调查统计和分析,考查学生失分的原因,发现其主要集中在四个“弱”上,即基础知识弱,不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灵活运用,考试时靠抄书,结果是翻破指头无觅处,抄得满卷没分数;审题能力弱,审不清题意,缺乏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解题技巧弱(应变能力弱)和知识迁移弱,思维不活跃,知识提取、重组、应用能力较差。由此可知,我们在备考、应试过程中,必须紧紧把握命题趋势,针对“弱项”,切实做到过“四关”。

一、 据标依本,过“理解”关

开卷考试较大提高了政治学科能力考查的层次,着力加强了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减少了识记再认的题量和分值。于是在部分学生中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考试时翻一翻书和资料就可以找到答案,掌握基础知识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提高能力。其实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两者是统一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发挥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任何能力都是建立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力的实质就是能否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任何能力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无法形成。因此,学生备考、应考一定要过基础知识的“理解”关。怎么才能过这一关呢?

首先,要据标依本,全面正确理解知识点。《课程标准》既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更是命题的依据。但是,依据《课程标准》又不拘囿《课程标准》,这是命题的基本原则。因此复习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识记、理解和活动的内容进行。目前,依《课程标准》初二有考点71个,初三48个,共计119个。学生在备考、应试的过程中,对这些考点中的内容要多动脑筋进行理解记忆,做到对每个考点能历历在目,了如指掌,呼之欲出。其次,要了解每个考点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即了解每个考点的来龙去脉。如:2008年江西卷第九题:“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下面我们来学习审题的方法。

材料一:在劳动合同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各方面提供意见近20万件。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材料二:朱雪芹、胡小燕、康厚明三位农民工当选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成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首次选出的农民工代表。他们在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就农民工待遇问题、农民工与城市融合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以上材料包含了思想道德课学生所学的哪些观点?

审题步骤:第一步:通读材料,找关键词。

1.材料一、二中,体现了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建议权的关键词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审清设问,明确方向。

第三步:逐句斟酌,提炼观点。

2.“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体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回归教材,拓展思维。

3.除了第1问中的观点和第2问你所列的这个观点外,材料还体现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要对这道题做出正确答案,在平时复习中就必须牢牢掌握概念含义、基本要求,即一定要把握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基本要求、全国人大的职责等,只有掌握这些,才能做出正确答案。

二、掌握重要考点,过“知识体系”关

纵观近几年中考试卷,题目都比较活,除了时政题外,基本取消了靠死记硬背知识点得分的现象,绝大多数题目都体现了点、面结合。“点”即中考考点,《课程标准》将原来的170个考点,删减为120个考点(指初二和初三的内容)。分析研究中考题对各个考点考查的情况,我们又把考点分为必考点、常考点和盲点。重要考点是指必考点和常考点。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必须全面把握重点考点。“面”即知识体系,有一框一节一课的知识体系,也有全书和整个学科体系;有纵向体系,也有横向体系。考点是“死”的,无法灵活运用,只有通过“线”融于“面”中,由“面”到“体”,才能在动态中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才能做到知识运用自如。

三、关注社会现实,过“结合点”关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处理社会现实问题与所学知识的结合,这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开卷考试命题的一个原则。作为政治中考,不可能把所有社会现实问题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它只能考其中的一部分。从构成中考命题的主题来看,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二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三是体现教材知识的重点。这三个方面交叉结合就是开卷考试命题的重点。近几年中考能力测试追求平实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风格,多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时政热点知识的理解程度。现以2008年江西卷第17题为例加以说明。

汶川之痛,震动中国;同胞之难,举国同悲。“汶川不哭”,“中国加油”!

1.哀思。当笛声警报长鸣,13亿中国人齐身肃立,低首默哀,历史定在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这一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神州共悲,山峦无语,江河呜咽,举国同哀!为汶川大地震中我们同胞失去的生命,为汶川大地震中我们同胞遭受的灾难……

这一刻,全国人民哀悼遇难同胞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动。她,从废墟中挖出来时双腿都断了,双手也被砸伤,但她从被挖出到救助站一直都没哭,即使在大家挪动她的时候,她也只是咬了咬嘴唇!这个女学生还一边微笑,一边对大家说要“勇敢!”

她的言行为什么能深深感动我们?

3.温暖。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灾区,动情地对乡亲们说:“我们一定尽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尽全力医治受伤群众,尽全力安排好灾区群众生活,下一步还要尽全力帮助乡亲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总书记动情的话语让我们感悟到了什么?

4.启迪。在现实生活中,灾难有时会突然降临,如地震、洪水、雪灾、火灾、雷电、流行疾病……当灾难来临,我们要学会自救自保!

应对灾难,相信你有许多智慧,请你就其中的一种灾难,参照以下范例,拟写自救自保小常识。

范例: 地震自救自保小常识

正在上课时,要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自救自保小常识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既体现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汶川地震牵动全国同胞的心,是党和国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工作的重点,又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灾难有时会突难降临,作为一名学生应当掌握一些自救自护小常识,还体现了教材知识的重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心理与品质方面的如何应对挫折等。

四、精选巧解名题,过“练习”关

练习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训练学生解题应变能力,拓展扩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精选巧解一些开放性试题,提高各种能力是学生备考、应考的必需条件,怎样才能练出高水平呢?

其一,水平出在“回归教材”上。先要做到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知识点求索,寻“根”问宗,找到解决问题的“知识支点”,再组织作答。其二,水平出在找准结合点上。现实重大问题,社会热点、焦点与知识点相结合称为结合点,这是近几年开卷试题中最主要的形式,可以使用于各种题型。在做这类题时,要找准结合点,就如庖丁解牛的下刃处,唯有找准这关键一点,问题才会迎刃而解,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效果。其三,水平出在多做“一例多型”上。“一例多型”是指在复习时,以某材料(包括漫画、图表等)为中心,采用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说明题等多种题型练习,培养多题型、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其四,水平出在多做“一题多理”上。“一题多理”是指一个社会热点或一项国家的大政方针,可以用众多理论知识来分析。(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教研室 江西省上饶市六中 )■

猜你喜欢

四关考点基础知识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电针“四关”穴及其相应单穴对PS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BDNF、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清律的基础知识
朱庆军运用新版“开四关”法治疗妇科疾病验案举隅
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开四关”为主针刺治疗肺经风热型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