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风险投资人和事

2009-04-13张曙峰

全国新书目 2009年1期
关键词:风险投资眼球企业家

张曙峰

风险投资家,注定是经济上最活跃的因素。他们激情、敢于冒险又不失理性,成为无数创业者的“梦工厂”。很多时候,他们低调而沉默,成为成功企业家、卓越企业的幕后英雄。但他们的“金手指”,不仅为自己打开了中国的财富之门,还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滚滚车轮。

《风险投资红人馆》通过阐述10位中国VC的投资历史,向我们展示了10位幕后英雄。读此书,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其一,完整展现VC个人风采及中国风险投资史风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阎炎、熊晓鸽等人在投资市场长袖善舞绝非偶然,他们早年的家庭、求学及就业履历,都成为他们荣登风险投资红人馆的重要砝码。所以,本书可以给我们以启示,即告诉我们哪些因素可以磨砺或成就风险投资者的成功。红人馆里的风险投资红人,他们的经历纷繁复杂,在时间纵轴上贯穿于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史的始终,在行业横轴上则渗透到中国的各个领域。他们或者充当海外资本与中国本土企业的桥梁,直接把海外的资本嫁接到中国的经济土壤;或者创立本土风投,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生长规则,为企业取得长足发展了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我们在解读VC投资史的同时,也在是在品味中国的风险投资者,对于我们把握中国投资走向不无借鉴意义。

其二,在描述VC成长轨迹的同时,穿插诠释了VC的投资之道。投资不是一场豪赌,只要把大把大把的钱投进去,就可以等待收割。投资,是一本学问,更是一种艺术。不同VC各有各的道,各有各的招,但通读全书,我们会发现,万变不离其宗,团队、市场、创新是他们永远的“相马”法宝,所以他们多是成功的伯乐,识得千里马,也赚得盆满钵盈。VC为后来者、追随者提供了一面旗帜,使得他们能够对这些成功者的经验加以借鉴、模仿并变通,以构成投资界的后发新贵。同时,企业也能从中得到启示,抓住为企业镀金的王牌,避免为企业抹黑的不足,从而获得VC的青睐。

其三,作者点评锦上添花,启发读者获益不少。作者除了娓娓道来VC投资前的丰富履历、资本市场上的精彩大手笔,还进行了点评,笔墨不多,有“画龙点睛”之妙,使我们读来有恍然大悟之感。如对“眼球经济”的分析,的确反映了1999年前后,人们对眼球经济的片面认识,把眼球率等同于利润,而到2005年,web2.0的风起云涌,再次掀起了眼球率与利润等同的波澜,但很多狂热者大都亏得血本无归。这足以让企业家、投资者引以为戒。的确,风险投资是一场高风险的游戏,其中不乏成功,但更不乏失败的案例。事实上,风险投资企业成功率正常水平应在20%左右。导致风险投资失败的原因很多,如投资者在考察项目时“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只看到投资项目某一方面的闪光点,但却忽略了企业所存在的致命缺陷,对企业未来外在环境估计过于乐观;风险投资刚一投入创业企业,就急切地要求退出,以取得高额回报。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给企业家带来了很大压力,往往会使企业陷入被动;风险投资介入企业后,过于强势,喜欢对企业的经营指手画脚,结果导致VC与企业家背道而驰,企业经营战略摇摆不定,企业在犹豫中错失发展良机。

本书稍有遗憾,虽然对投资的失败案例有所涉猎,但失败案例较少。这一方面可能限于篇幅,另一方面在于书中所写风险投资者皆是投资界的佼佼者,投资成功的几率较大。

猜你喜欢

风险投资眼球企业家
抓人眼球
风险投资企业关系嵌入与投资绩效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眼睛与身体的生长发育同步不同量
左右转动眼球提高记忆力
中国创业板风险投资退出绩效的实证分析
中国创业板风险投资退出绩效的实证分析
绝对离差风险测度下的多阶段风险投资组合优化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