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有说出的话
2009-04-13眉睫
眉 睫
近读《聚书脞谈录》,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关于此书的书名,作者在《后记》中作了说明:“不久前读过《古今》杂志上何挹彭的《聚书脞谈录》一文,印象还深……现成的一个书名摆在那儿,何不借来一用?”这样“偷”得书名,真有意思,不过反观书里的文章,到是相得益彰了。
赵国忠是一个藏书家,诚如他自己所说非高校研究人员,仅是一个业余爱好者而已,其实不过是作者的谦辞。《聚书脞谈录》的学术价值非常值得关注,全书共45篇文章,大多是关于现代文学的,对于深入现代文学研究应该有不小的贡献。
这些文章,大约可以分为几类。有些是关于著名作家的侠文佚诗佚史的钩沉,如《李健吾编(文艺周刊>》《陈梦家的佚诗》《俞平伯的佚诗》等;有些是挖掘了一些名气不够大而能丰富文学史研究的作家及其作品,因为这些作家往往与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有一定的关系,如《谢冰季的<温柔>》(谢冰季是冰心的三弟)、《林榕的<夜书>》、《从辅仁文苑的一张合影说起》(此文对沦陷区文学的研究贡献较大);有些是关于报刊或版本的研究,从事推动对现代文学史上一些著名文学家的研究,如《彩色版<子恺漫画选>》、《鲜为一见的<北京文学>》、《星社与<星报>》等;其他还有一些文章是作者关于淘书藏书编书的一些看法、感悟,如《错谬甚多的<唐弢藏书>》、《家藏签名本》《冷清的旧书市》等。
对于此书中的文章,我也愿意提供一些史料,与大家交流探讨。
《从辅仁文苑的一张合影说起》讲叙了辅仁文苑社的文学活动,从1938年10月社团创立,1939年4月创刊《文苑》(后改名《辅仁文苑》),1940年编纂《文苑丛书》,一直讲到了1943年辅仁文苑社社长赵宗濂病逝。辅仁文苑社的文学活动是构成沦陷区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许多著名作家或者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都与它发生过关系。如李霁野、杨丙辰、顾随、凌叔华、吴兴华、南星、孙道临、查显琳、张秀亚、赵宗濂、林榕(李景慈)等,他们大多是在沦陷区文学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
但对于辅仁文苑社的核心人物之一、社长赵宗濂作者似乎提到的不多,而且现今任何一本现代文学史著作对其也几无提及。文中说:“上面所列各书实际未能出全,仅知有赵宗濂的《在草原上》和查显琳的《上元月》两书问世……《在草原上》惜未见到,据说是一册短篇小说集,作者赵宗濂主持辅仁文苑社工作时间较长,但英年早逝,1943年因病故去。”
1942年1月5日第5卷第5期《中国文艺》刊登了小说家芦沙自传性作品《略历》,其中云:
“我的名字叫赵宗廉(按:原文如此),现年28岁,我的原籍是山东半岛南面滨海的一个县日照属下的一个村落,它叫做河山店;然而我并没有生活在那儿,实际上我却是生在吉林省桦甸县……在我17岁那年,到吉林省城考入了县立中学,恰巧那时吉林城唯一的记叙文大家沈立峰先生便在该校执教,于是我第一个导师开始领导我写作了……一直到民国二十三年(2l岁)来到北京考入弘达中学后,才初次投稿,这时蹇先艾先生在弘达教书,在我高三时,他教我国文,对文学写作上的鼓励,是有相当关系的……
“我最重要的时代,是二十四年考入北京大学和废名接近以后的两年内。我得到他的指导最多!从那时起,我真正认清了我自己的路子,我便毅然地向我自己这路子上努力,据废名和蹇先艾的意见,似乎我的努力没有失败,于是我便以这一种风格,制造了很多短篇,陆续发表在当时的报章杂志上;这便是我收在《在草原上》小说集里的东西……现在因为个人胃病的关系,及主编《辅仁文苑》的忙碌,故写作较少……我希望第二个集子很迅速的结成。”
可见,沦陷区小说家芦沙就是辅仁文苑社社长、主编赵宗濂。据我所知,赵宗濂的短篇小说集《在草原上》出版于1940年,收有《雨》、《过年》、《彩票》、《一只火枪》、《一个老人》、《丰收》、《同行的御者》、《鬻奶》、《在草原上》、《信》、《秀儿》、《在饭馆里》、《离婚》、《一个丈夫》、《庞大哥》15篇小说。发表这个自传之后,芦沙(赵宗濂)还在1942年3月5日第6卷第1期《中国文艺》上发表《关于新诗的几句话》,复述、宣传废名的诗论。
真没想到的是,数月后他竞因病早逝,这与《略历》中提到的胃病可能有些关系吧!
《聚书脞谈录》是一本书话集,纯正的书话集。它的风格是散淡的、朴实的。然而,散淡、朴实丝毫不曾减少它的学术价值,只是增添了它的可读性。书中配了大量插图,既有艺术观赏性,更有史料价值。开本也是不大不小,爱书的人自然会轻轻将它放在干净的地方,又时时拿起来翻阅。
这是一本具有藏书家的眼光,书话家的风格的著作,我愿意推荐给读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