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学今夕何夕

2009-04-13谢轶群

全国新书目 2009年1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

谢轶群

“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它改变了人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心灵。

1990年代中后期,是第一批网虫怀念的时光,那时的聊天室和BBS上,都是素质较高、语言文明、趣味高雅的人,网络世界是一个高于现实的世界;而不像后来,网上空间随着网络的大众化而迅速变得乌烟瘴气。

网络在短时间内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归并了传统媒体各种优点,又有效克服了它们的弊端。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是,报纸、广播、电视都是“中央控制型”的,而网络时代却失去了中心与边缘、传者与受众的界限,“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个个是受众,人人是传者”这种前所未有的局面出现了。

因为网络的技术升级和状态面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迭,网络的历史被称为“最易忘却的历史”。网络在中国大规模普及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当我们盘点这10年左右的网络文学、网络事件和网络红人,却仿佛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有了许许多多的变化,平息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浪。而这层层叠叠的绚丽现象,及给我们提供的新的思维空间,还不过是网络文化的影响初始。

有了网络,文学作品在期刊、报纸和图书之外,多了一个新的发表平台;而这新的平台又赋予了文学新的面貌。

四代网络文学

蓬勃发展的网络文学,短短十来年间,在榕树下、龙的天空、起点中文网、幻剑书盟等原创文学网站平台上,诞生了四代作家作品。

第一代以痞子蔡为先,李寻欢、宁财神、安妮宝贝等继起,代表作品除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还有李寻欢的《迷失在网络与现实之间的爱情》、宁财神的《那一段恶臭难当的日子》、安妮宝贝的《七年》、《告别薇安》、江南的《此间的少年》和今何在的《悟空传》等。这一代著名网络写手没有沉重的社会和道德使命感,也没有传统的文以载道精神,偏重自由情感的抒写,不在乎小说创作手法和结构的戒律;这一批网络作品都比较单薄,虽流露真情、真诚、真实,但故事性不强,底蕴有限。而正是他们那轻松、俏皮、流利的语言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将网络文学从传统文学中勾画出来。2000年前后,网络文学正式得到命名。后来宁财神编剧的电视剧集《武林外传》,把第一代网络文学那种幽默俏皮和不拘一格发挥到了极致。

第二代以慕容雪村为代表,代表作是《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这部14万字的小说以成都为背景,讲述办公室的权力争夺、放荡的个人生活以及婚姻的崩溃与朋友的背叛,真实表达了城市的躁动和人在商业社会的堕落、无奈。作者的写实手法收放自如,全文一气呵成,打动了很多人的心,2002年被称为“最优秀的网文”。这部作品被称为“情色小说”,意即既有色情意味,又因诗歌的穿插和对现代人生存处境的呈现而获得超出色情文学的品格。

慕容雪村的名作还有《天堂向左,深圳向右》、《伊甸樱桃》等。以他为代表的第二代网络文学,已脱离第一代网络文学的单薄,而趋向生存状态的描摹。这种题材和写法延续了很久,并蔓延到图书市场,成为出版界一个热衷的选题。

在第一、二代这种有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之后,第三代网络文学——“幻想文学”又汹涌扑来。著名写手有血红、烟雨江南、流浪的蛤蟆、蓝晶、手枪、中华杨等,代表作品有《林克》、《天地战魂》、《中华再起》等,质量较高的是烟雨江南的《亵渎》和阿越的《新宋》。这一代网络文学其实延续了金庸—黄易的武侠套路,是整体品质比较低劣的一代,它既没有第二代的写实功力,又没有武侠名家们的文化内涵。但萧鼎的《诛仙》却是这代幻想文学的一个高峰,作品对“情”的描写及在博采众家之长上做出了努力,只是它没有像金庸及西方魔法小说一样,构建起一个自己的有体系的艺术幻想世界。

沿着第三代的“幻想”,第四代网络文学又起。第四代网络文学以“穿越时空”和“神秘文化”为特色,著名作品有《兽血沸腾》、《星辰变》、《回到明朝当王爷》、《唐朝好男人》、《明朝五好家庭》等。掀起动静最大的,自然是风行一时的《鬼吹灯》。第四代网络文学既发挥了自由不羁的网络文学特色,又注入了一定的历史文化蕴涵。文学网站专业人士把成功的网络作品总结为它们满足了读者的三种心理共鸣、发泄与猎奇。第一二代赢在共鸣与发泄,到第三四代则以猎奇取胜。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对盗墓的诡秘而广博的描写掀起了文学图书上的“盗墓热”,就是充分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

文学生态由此变小

网络文学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文学生态。本来,在这个各领域都深深铭刻着技术痕迹的时代,文学与技术相对疏离,但网络一出现,文学领域迎来了近乎革命性的变化。

网络文学的作者,固然大多有不错的文字功底,但对待文学,没有那种神圣的态度;他们的写作,漠视或干脆蔑视文学规则,多数只是在享受网络带来的表达自由。网络让创作和发表的门槛一夜之间消失,人人都可以是作家。想起一般人为自己笔下作品得以发表、变成铅字的难得喜悦,真觉得那个没有网络的时代多么压抑。而对网络文学自由性的积极意义更深入的表达。

然而网络只是一个展示平台,让写手的作品能与大众见面。尽管起点中文网等文学网站推出过付费制度,但作品发布于网络还不是赢利途径,写手的劳动获取经济回报,及获得更“正统”的肯定,一般还是要走向传统的出版。对一些写手来说,作品上网只是寻求出版的手段。

出版社也越来越爱在网上采稿——网上反应,就是免费的“市场测试”与推广,凡火爆于网络的作品,从《第一次亲密接触》到《鬼吹灯》,都有良好的发行销售业绩。网络这时就成了作者与出版界的一个对接平台。这样,文学网站就失去了它的原初意义—十几岁的网络文学,总体上还不具备与传统纸面文学竞争的力量。

在网络与纸质图书两方面都取得成功的写手产生了分化。一些人走下网络,向传统文学回归,最典型的是安妮宝贝;另一些人则继续活跃于网络,起点中文网迄今已产生3000多部图书,而它们的作者在与出版实现衔接后都没有离开起点网。后一种现象,可称“跨平台成功”。

不是所有人都从文学生态和形态上给网络文学这样的高度评价。王安忆就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没有什么不同,不同之处就是它们比传统文学质量要差。“网络使写作变得随意”(王安忆),“网络文学其实就是网民写了文章,贴到某些网站上,因此只可算作习作。人们目前对网络文学的热衷,很大程度在于一种新奇感,即作者和读者可以直接交流”(格非),“李敖曾说网络是公共厕所,我有同感,那么多人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在网上胡说八道,多半没什么文学意义可言。网络上的作品如果不进行根本改革,我看还是靠它发发电子邮件更管用。”(莫言)……

这些作家的观点表明,他们更重视的是艺术质量,并不像于坚那样反对传统的文学作品面世流程,而为网络文学大声叫好。

因为写作和发表上的高度自由,让人想到处在自在自为状态、不受文化产业影响的山歌、民谣、传说等民间文学,云南大学教授宋家宏就称“网络文学是新时代的民间文学。”而民间文学既有可贵的原生态的生命、情感与艺术创造,又存在良莠并存、藏污纳垢的现象。这种类比,赞赏与批评同在。

互联网和网络文学还处在童年,网络文学的作者读者也多是青少年学生。毫无诗意的电脑显示器上,写手将自己的个性和才思化为文字,发送上互联网,等待着大家的叫好、谩骂或者冷遇;读者在毫无顾忌的叫好、谩骂或者冷对中,随意行使着本只属于评论家的特权。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文学
调查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基于媒介革命视野下我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路径探究
中国网络文学读者超四亿
中外文学中的“顽童”
文学小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