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师德建设浅议

2009-04-13

文教资料 2009年35期
关键词:师德育人建设

贺 碹

摘要: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师德建设是影响学校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既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阐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时期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并据此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教师师德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强化师德建设,建设一支具有师表风范和精湛师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所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及民族素质的提高。

一、师德建设重要性

我党第三、四代领导人都曾就师德建设发表过重要讲话。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工作。我国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该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受全社会尊敬的人。”2007年8月13日胡锦涛主席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其中提到:“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两代领导人的讲话既指出了教育对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又阐明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胡主席对新时期师德赋予了更加深刻、更具时代意义的内涵,即“学识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并举,这是对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新阐述、新概括,是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这一概括,增强了师德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丰富、深化了师德的内涵,为学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师德修养指明了方向。

二、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礼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它喻示我们:教育事业的真谛在于以人育人,以德育德。崇高的师德并不是一开始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就自然具备的,而是需要紧随时代,不断修炼培养出来的。无德便无师,故德之所存,师之所存。

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自我完善、为人师表、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道德风尚,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需要,它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还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加强新时期师德建设迫在眉睫。

三、新时期师德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教师队伍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师德缺失现象,从而制约和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师德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受社会上功利主义倾向影响,凡事讲求实惠,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敬业精神和育人意识淡薄:教学精力投入不足,重教书轻育人,得过且过;言行不一,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心态浮躁,不安心做学问,热衷于短期效应甚至学术造假。这些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新时期师德建设措施

师德建设不仅需要教育管理者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需要教师自觉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1.教育管理制度的改进

在新形势下,教育管理者应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改进管理制度,做到虚功实做,真正推进学校的师德建设。倡导“用生命点燃生命”的师德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敬业奉献”,按照具有人文关怀的思路建构师德,使师德建设成为教师的心灵建设。

2.教师自身的师德培养

(1)培养崇高奉献精神。

教育工作是一种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来自于坚定的教育信念。其集中表现于教师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是教师最可贵的品质,是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育人是一种艰苦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劳动的重要特征是功在他人和社会,教师劳动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成功中,而教师自身是默默无闻的。没有忘我勤奋、乐于牺牲的劳动热情和态度,没有勇于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奉献精神,就没有真正的师德。

(2)不断存心养性。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希望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从当前状况看,教师工资收入不高,很难成为经济上的富翁,然而,教师是精神乐园的守望者。教师应该在不为外界物欲所引诱而“存心”的同时,为加强内心世界的道德素质而积极“养性”。这样才能做到从善如流,见贤思齐。

(3)求真务实,努力创新。

求真务实,努力创新是新时代师德的体现。陶行知先生在1945年为广东百候中学撰写的校歌中有两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是要教学生成为追求真理的真人。

善于思索和进行创造性劳动是教师一种可贵的心理素质,一位优秀的教师要善于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外化为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课堂实践能力,敢于创新,大胆尝试。

(4)热爱、尊重、理解和关爱每一个学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只有热爱学生,教师才能教育好学生。才会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使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5)学会宽容。

陶行之曾告诫教师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且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6)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先当楷模,唯此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7)不断提高教育技艺。

教师高超的教育技艺也是师德的要素。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艺术、肢体语言艺术、才智启发艺术、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艺术等,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创设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宽松民主的教育教学氛围。

(8)不断反思教学。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一位学者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要建立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对教学理念、行为和效果进行反思。要不断用先进教学理念反思教学实践,指导教学活动,不仅要对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还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方面去思考、质疑或评价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结果矫正教学中的不良行为。

(9)团结协作,互相学习。

团结协作,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叶圣陶先生指出,即使是一个伟大的天才。离开集体也是微不足道、无所作为的。教师只有置身于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在新课改背景下,面对复杂的教育教学,仅靠教师个体的孤军奋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结语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它是一门科学,包涵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的思想认识、教育观念、学识、能力等各方面都可能与教育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社会不断地发生深刻变化,竞争日趋激烈,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教师心理紧张与焦虑,从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只有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在内容、形式、手段、方法、机制等方面努力创新与改进,学校才能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宋志红.现代教师形象透视[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2]王思震.教师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任静国.浅谈高校师德建设,中国科教创新导刊[J]2008,(19).

[4]姜君.浅谈新时期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猜你喜欢

师德育人建设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