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阿袁《郑袖的梨园》
2009-04-13贾自强
中国的历史,没有给作为“母体”的女人什么好果子吃,除了诱惑君王,再就是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明争暗斗,互相嫉妒。好像这才是女人最大的本事。因而提到美女就想起“红颜祸水”、“红颜薄命”这两个成语了。
诱惑君王,最早就是妲己了,据说竟是她毁了纣王的江山。下一个就是郑袖了。郑袖,战国楚怀王宠妃。郑袖美貌而极妒,性聪慧。楚王宠爱魏美人,郑袖设计让怀王割了魏姬的鼻子。传说中,郑袖迷恋三闾大夫屈原而不得遂诬告屈原,令怀王疏远之,将之发配汉北。屈原终身郁郁不得志。郑袖还干预朝政,收受贿赂,放走张仪,令楚国终至“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作者阿袁给小说主人公取“郑袖“之名,至少是偶然中有必然的吧。历史上这个郑袖,其一是貌美,其二是聪慧,其三是奸诈,三者缺其一,即不能干成大事。小说中的郑袖是被“复仇”的火焰烧红了眼,烧红了心,因为那些那些美丽而奸诈的女人曾经那么刻薄地伤害了她。在她最美好幸福的年代里,陈乔玲竟把她当做工具去破坏她的家庭,并公然在她的面前“伸出白皙的手”去当面勾引她的父亲,而在打败她的母亲之后,不但抛弃她,而且还当面羞辱她,尖酸刻薄地挖苦她。留在她记忆深处的是和亲生母亲深夜捉奸,她要面对的是幸福家庭的瓦解,亲生母亲的痛楚和无奈,在后母的谗言中,父亲也疏远了她。这一切,使郑袖的心灵遭受了残酷的打击,她没有招惹任何人,可是陈乔玲这个可恶的女人却足以使她产生强烈的仇恨心理。她发誓要报复这些鸠占鹊巢的漂亮女人。为此她不惜失去自己深爱着的男友余越,去报复她的师母朱红果——和她后母有同样经历的女人。她和梁教授在家偷情,却派人去通知朱红果回家捉奸,而且故意闹得满城风雨。
她把男人当作蟑螂——丑陋而令人厌恶,不能不说她的父亲在里面起了作用。她决定报复叶青,因为她也是鸠占鹊巢的女人。于是开始勾引沈瑜。她和沈瑜做爱,故意选择在上午,在丽日当空的时候,她以自己华美的身体,公然挑衅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颠倒黑白,事事有反差——正是这个世界给郑袖的心灵造成了创伤,人格造成了扭曲,心态变成了畸形。可是叶青突然离世,却让郑袖大失所望,她失去了敌手。叶青之死,可能是沈瑜所为,且小说中有暗示——“这绝不是正常的车祸”。由此推断,则郑袖的罪孽重矣。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悲剧——社会的悲剧,人类的悲剧,女人的悲剧。
这是人性的缺陷,无可修补的缺陷。
悲剧不仅在过去、现在,而且也在将来,不停地上演,梨园悲歌。而郑袖不正是这样一个牺牲品吗?她得到了什么?她失去了什么?内心的痛楚、折磨,或许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女性文学,或许只有女性作家,才能把女人心理刻画得如此细腻、深刻——从女性角度,以女性体验,用女性知识,才能写出如此精彩华美的文字,塑造出如此逼真的形象。这是男性作家难以望其项背的。所以女性作家写的女性文学,实际上弥补了文学上的空白,为文学增添了一抹绚丽无比的色彩。女性作家是不可替代的。
小说也赞美了劳动人民的美——郑袖的母亲;歌颂了另外一些女人对爱无悔的选择——郑裳,实际上是作为郑袖的反面教材,对人间真爱的肯定,这也是每一个女人,包括郑袖所渴望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的表露。这是本作品的亮点。对叶青作者也是持肯定的态度,而郑袖则是用变态的眼光看待世界上的人和物。
小说中多次提到女人的手,从陈乔玲勾引她父亲时故意露出的白皙的手,到她自己那双刻意保护的华美妖娆的手,似乎美丽的女人只要伸出“媚”手,总能获得成功。作者似乎也是在提醒女人,请看好你那双“媚”手,且莫轻易地伸,只拿自己该得的,才能使世界和谐安宁。
阿袁是“学院派”作家,文字儒雅秀美,通体透出灵气,显出了“学院派”的格调,读来令人眼前一亮。毕竟当前文坛,真正“学院派”出身的作家还是凤毛麟角。但是语言表现似有些“过”,有繁缛和卖弄之嫌。当然,这只是我粗读之后的冒昧之言,未必真的如此。从内容上来说,也与当前文坛风向迥异,似乎别人正在响鼓重槌,唱大江东去;她偏轻弄琵琶,吟月满西楼。反弹琵琶,正透露出作者个性。不逐波潮,独索花径,将来或许真能找到“通幽”之处。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我挺喜欢阿袁风格的,真的。
贾自强,海南师范大学07级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