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壁画演绎着不平凡的见证
2009-04-09魏叶国钟华
魏叶国 钟 华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当前我国最大规模、首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2007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9号),计划用4年零8个月的时间(即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对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是进入文物普查的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实地展开文物调查和信息数据登录工作。为了充分展示这个阶段的新成果,國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邀请相关专家在全国新发现的近16.1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中,从项目的重要性、图片的精美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考虑。经过专家多次筛选,选定了147项重要发现并汇编成册。“江西广昌大跃进时期壁画”,在该书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栏目中展示。在这次全国入选的147项重要发现中,江西省有5项,而抚州市广昌壁画就是其中一项,特显珍贵。
这几幅大跃进时期的彩绘壁画,是广昌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于去年10月在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驿前的一栋古建筑内的墙壁上发现的,其中第一幅分上中下三景,上为山村远景,中为抢收水稻,下为犁田、播种,取题为“边收边种”(封底。图一);第二幅为正在大炼钢铁的高炉,画面中,高炉浓烟滚滚,场面热火朝天,取题为“欣欣向荣”(封底。图二);第三幅为食堂工作人员手捧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正迎接收工的人们前来用膳,取题为“大食堂”(封底,图三);这批壁画规格基本一致,均为宽1.25米,高1.8米.画面线条清晰,色彩较为艳丽,保存基本完好。文物普查队员在该镇的另一处古建筑民居厅堂的大门门楣上方发现的“驿前人民公社钢铁厂”的厂牌(圉一).字迹用绿色颜料以黑体字体构边而成,保存基本完整。据当地村民反映,此写有“钢铁厂”牌的厅堂,是当时“钢铁厂”的办公场所,而在厅堂门前的禾场上建有3座土高炉,炼铁一年多后被拆除,至今该厅堂墙壁上还有用石灰水书写的、依然可以辩认的标语:“为钢铁冲锋上阵,要土炉出卫星!”可见当时政治气氛的浓烈程度。
经查阅1995年版的《广昌县志》和相关的地方史资料显示:1958年下半年以来,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运动中,7月成立了广昌县钢铁委员会,9月成立了广昌县钢铁指挥部;一个全党动员,全民动员,为钢铁而战的钢铁生产突击运动月在全县范围展开,数以万计的钢铁战士进人了钢铁阵地;10月,全县抽调了730名干部,8369个劳动力,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掀起了大搞钢铁的新高潮;12月底,全县建成土炼钢炉34座,土高炉137座,焖铁窑268座;淘铁沙1364吨,挖铁矿石3149吨,生产钢70吨,生铁550吨,烧结钢610吨。以设在赤水公社严坊大队的“广昌县钢铁厂”为例;1958年9月建厂时,有工人204人。3年后职工增至403人。1961年10月该厂停办。
广昌发现的大跃进壁画,记录着不平凡年代的生活,演绎着不平凡年代的故事,它已成为那段历史的真实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