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庐山会议旧址的建筑特色

2009-04-09

南方文物 2009年3期
关键词:大礼堂庐山建筑

姚 欣

庐山,千古名山。久远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建筑艺术及浓重的政治色彩。多少年来,庐山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络绎不绝的旅游者到此欣赏美景.寻访古迹,领略建筑艺术风韵。1895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强占庐山长冲山谷,将其辟为英租界.客观地说.正是从这时起.庐山开始描绘其建筑史上的优美画卷。至20世纪20年代,英、法、美、俄、日等二十多个国家建的别墅达800余栋,这些风格迥异、异国情调的别墅.像珍珠般洒落在青山秀水之间.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1932年,蒋介石出于“攘外必先安内”的需要,将庐山变为南京政府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庐山自此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夏都时期庐山别墅及公共建筑的建设,形成庐山建筑史上的二次高潮。期间国民政府要员、名流显贵纷纷上山,购买或新建别墅。蒋介石在庐山的重大活动.首推他创办军官训练团。为了继续围剿江西、中原地区红色革命根据地,极力培训军政要员。1935年至1937年.国民党中央党部在英租界南面的火莲院旧址,建成了国民党中央党部传习学舍、庐山图书馆、庐山大礼堂三大著名建筑.形成三位一体培训基地,这是庐山第一组由中国人设计、建造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雄伟建筑。

庐山会议旧址,原名“庐山大礼堂”,(彩版二.1),据《庐山续志稿》,大礼堂1937年竣工.。耗资20万元,国民党中央党部委托上海华申公司承建,华申公司工程师高观四设计。位于庐山牯岭镇河西路504号。坐北朝南。背靠掷笔峰。旁临长冲河,石头和钢筋水泥结构,两层,坡面铁棱瓦,建筑平面呈“丁”字型。长39.7米,宽30.9米.高16.8米,占地面积830平方米,建筑面积2554平方米。建筑基座为须弥座(彩版二.2),内用青砖砌筑,外用水泥抹制而成.做法考究。主立面承托墙体的须弥座八层,每层富有艺术性变化,高度为1.9米,不仅使建筑有稳定感、尊贵感。而且形成高大宏伟之势。建筑一层高5.8米.二层高度至普柏枋处5.88米.主立面正中须弥座七层、高1.3米,支撑长15.7米、高12米的凹进式布局,其外檐装修是设计师强调的重点。

踏上四步踏跺,印入眼帘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人口大门.三个拱形水泥门洞安装高2.7米,宽0.86米的隔扇门(彩版二.5),隔扇高而窄,其中最引人人胜的部分当属隔心.隔心采用三交六槐嵌艾叶菱花格。每朵菱花雕工细密.非常俏丽.隔扇不仅增加室内采光面积.而且有空灵通透、立面造型优美的特点;裙板、绦环板的雕饰内容同样丰富多彩.雕如意形图案,裙板雕刻如意云头,板心起凸雕花,图案简洁大方,寓意内涵深刻。正门是一座建筑主要的出人口,不仅具有交通功能.同样体现建筑的地位及建筑本身的视觉形象。正门两端墙体则设计简洁的建筑立面开窗,对称镶嵌直径1.2米的八角形钢窗(彩版二.4).石砌窗框,窗框线脚精致。直校窗棂,窗台内凹,整体风格厚重却不失丰富细节。

二楼五扇高3.6米、宽2.4米的直棂玻璃钢窗.使室内形成封闭式内廊。西式之钢窗,以高傲的气势,吸引公众的目光.同时巧妙运用中式风格装修,使立面形成层次丰富的组合,意欲正门平分秋色。六根半园撑柱等距排列.柱上额枋(彩版二。6),仿方心式旋子紊画浮雕装饰,空方心,柱上雕盒子,旋花.安装在梁与柱交点角落的卷草雀替.既雅致,又给人含蓄、玲珑的美感。普柏枋上架一斗三升斗拱2l组,作用是增加出檐,深远的出檐可以防止雨水淋湿墙体.造型也更加优美壮观,檩、枋、椽等仿木构件均采用全部钢筋水泥材料。顶端是1米的钢筋水泥披檐覆蓝色琉璃瓦61组,筒瓦檐端的瓦当半圆形.饰饕餮纹(彩版三.3),深兰色琉璃瓦与暖色调为主的立体建筑形成鲜明对比.使建筑更显富丽、庄重;高出屋面的部分四周筑富有民族特色的女儿墙,绿色屋顶由大跨度的人字形木桁架支撑。覆盖压有道道水槽的铁皮瓦,绿色.将大体量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屋顶分三层,由南向北呈阶梯状,逐层向上延伸,每一屋面有铁梯贯穿,置身其上,给人超凡的、与蓝天白云接近的感觉,这种设计有海拔千米的高山珍爱阳光的需要,同时便于合理排送雨雪。

建筑主立面两端的凸出部分高14.4米。宽7.6米,墙体用粗料石砌筑.水泥沙浆钩缝(侧立面同),石砌墙体l彩版二。7),是最能体现庐山建筑特色的地方。不规则石头经艺术加工.又采用艺术手法砌壘,石头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升华。这部分在艺术性格上注重展示其粗犷、阳刚。个性张扬,惟恐得不到重视。上下层对称排列十扇(主立面四扇、侧立面六扇)高3.4米、宽1.2米的钢窗,外观简洁,材料皆原色,几乎不做任何修饰,仅在屋檐部分象征性饰一圈祥云纹(彩版三。2)。借助石墙、钢窗、屋顶的硬直线条.造成一个自足自立的存在.这正是西方建筑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充分强调自我。自命不凡的傲视周围的一切。设计师非常重视突出正面装修,并将其外装修的艺术魅力高扬为一种建筑等级和性格的手段.其中装饰的式样、色彩、质地、题材等都服从于建筑的社会功能。

庐山大礼堂的设计固然强调正面装饰,对侧立面的建筑章法并不淡化,是一幢纵向对称的精品。建筑侧立面须弥座八层.高度1.6米,既美观又有稳重之感。女儿墙东西面各施六扇冰纹窗(水泥),为室内提供换气功能(彩版三。1)。冰纹是一种古老的图案,用大自然的纹样来装饰窗格,使立面透出深浓的艺术气韵,强化了民族风格;侧立面上下层对称各一扇隔扇疏散门(由天桥通往室外)(彩版三,5),隔痢、横披窗装饰与正门相同;一楼、二楼墙体对称设计五扇高2.5米、宽2.7米和高3.2米、宽2.7米的钢窗(位置与疏散门错动)。四墙角运用八角形钢窗活跃整体构思,窗框一律以规整的石块作边,下端窗沿部分为斜面水泥条框,方便雨水的流淌;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推动,复杂的工艺流程得以实现,优质的钢铁用机器分割、焊接,螺丝连接,安装完成。每扇窗用3厘米的角钢焊接、加固,镶玻璃,窗柄全部铜质并刻有装饰图案。材料都是当时的尖端材料,精湛的技艺,朴拙的线条勾勒出建筑的端庄和稳重的轮廓,同时骄傲地炫耀其采光功能。

走进正门,顶角梁采用多层角线装饰,一楼由面积300平方米的前厅和1000平方米的膳厅组成,前厅为方格吊顶,绿花水磨石地面,膳厅为东北松木地板,内墙白灰罩面,前厅南北设回旋式木楼梯通向大礼堂。钢窗保证了楼梯的采光。

二楼为大礼堂,全部东北松木地板,礼堂墙面及吊顶建筑材料均拉毛,以减少会场回音,其余墙面白灰罩面。按照使用的要求室内空间很大,运用青砖砌筑隔墙分割,形成三个不同功能的空间,并用走廊连接。设计师为扩大采光面。在隔墙上开三扇门通向大礼堂,并砌七扇长方形透光墙窗,其中隔墙顶部的五扇窗,为楼座服务。

南面是作为建筑重要标志的过渡空间——封闭式内廊,70平方米的内廊起供人休息、赏景的作用,两头是警卫室、卫生问.通向楼座的木楼梯。驻足屋檐下的排窗,你会

深深折服:设计师以超前的目光将河流、森林、大道、广场、建筑视为一个整体空间,增强建筑与环境的联系,靠环境渲染不同的气氛和情调。从而表现其艺术主旨。建筑周围遍植松柏、柳杉、乔木、法国梧桐、龙柏等树木,高大的树冠层层叠叠映出眩目的绿色,四季葱郁,温馨扑面,置于莽莽苍翠间的建筑,始终追求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由内廊经走廊来到大礼堂,是面积800平方米的大厅,可容千余人,内檐装修的显著特点是以色彩和工艺创造适用、和谐、优美的空间。大礼堂地面南高北低,由地面到天花有6米多高。这样高大的空间,如果不加处理,会显得很空旷,使人感觉不舒服,因此,利用南面走廊的4根高6.4米、周长1.7米的空心圆柱的高度(鼓形柱础),建成了室内两层楼,即楼座。24米长、0.8米宽的护栏外面绘卡子纹饰(彩版三.6),设计师独具匠心.点睛之处是楼座底部正中12米处用梁枋装饰(彩版三。7),有箍头、空方心、整支花盒子、回文雀替,连同柱子(以上全部钢筋水泥材料),绘大红色彩漆为地.黄、绿、蓝色搭配的彩画,运用彩画的明丽色彩和精致工艺装饰,使室内明快、美观,冲淡了大礼堂的庄重气氛,使人得到文化艺术的极高享受。

大礼堂钢窗以下装欧式风格木墙裙,淡黄颜色.富有浪漫气质。顶部吊顶由纵横交错的方木条将天花分割成若干小方井.方井内用木屑条和水泥压制的吸音板填充,天花装饰五朵花瓣形圆鼓子,绘如意云图案,并在圆鼓子心悬挂高大枝形吊灯(彩版三.4),天花着色以白、灰色调为地,天蓝、绿色点缀,清新淡雅的格调,沿天花边框,呈u型分布10盏日光灯,长方体玻璃罩,薄铁皮镶边,铁质回文纹饰环绕。华灯初上,房屋内外显得分外明亮和气派。

北后部为多功能主席台,采用西方舞台建筑形制。这是大礼堂内格局的又一亮点。面积约400平方米,有乐池,可用于文艺演出、放映电影等。舞台高出地面l米,弧拱长度17米,边框高近5米。内空拉高。高出礼堂顶部约4米,形成巨大的顶部空间,舞台兩侧墙呈八字形,各一扇木门与大礼堂相通,台侧八字墙与礼堂墙体围合成闭合空问,用作音响控制室,墙体两面为舞台提供采光的钢窗,再次强调它与建筑结构的可贵联系。

庐山大礼堂解放后改名为庐山人民剧院。作庐山军民文娱活动场所。主席台后部为扩建.三次庐山会议期间作政治局常委休息室。二楼由过道与会场主席台相通。现在一楼为办公区过道,二楼为接待室,东头有一扇门直通室外。

庐山大礼堂建筑艺术的风格特征:设计师将大礼堂的设计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增加建筑的比重,集功能与美观于一身,并将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注入其中,空间更加完整统一,装饰更加典雅细丽,体现优美造型与雄伟气魄的完整统一;在装修风格上,集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于一体,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建筑的艺术精神与西方文化、西方潮流柔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借鉴。形成中西合璧,彰显建筑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统领庐山民国建筑潮流典范,形成与西式建筑抗衡的代表作.是庐山近代建筑艺术宝库的珍贵遗产。

在当代中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此召开1959年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三次庐山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一处具有重要革命历史意义纪念地,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1980年庐山人民剧院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海内外游客。1996年庐山人民剧院改名为庐山会议旧址管理所,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庐山会议旧址,建筑原貌得到完好保护。一楼是序厅、展厅,面积600平方米的展厅分影视区、资料陈列区、多媒体区,通过文物、资料、图片、电视专题片,详实展现三次庐山会议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二楼大礼堂恢复九届二中全会会场原貌,主席台正中悬挂巨幅毛主席画像,并陈列五位政治局常委座椅,大礼堂陈列259位与会代表座次,两边墙壁保留九届二中全会时毛主席语录和标语,尊重历史原貌,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

庐山会议旧址,这座有着70年历史的近代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诸方面因素的综合产物,透过它不仅可以从中、西方建筑宝库中汲取营养,而且见证了风云变幻的历史时刻。她是一座弥足珍贵的建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猜你喜欢

大礼堂庐山建筑
重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1月11日至15日召开
重庆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1月10日至14日召开
夏日避暑
避暑胜地 大美庐山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音频系统的改造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庐山脚下泡温泉
大礼堂的变迁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