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岔路口,80后的青春表达

2009-04-09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荣华爱情国家

千 北

贫寒家庭、白血病、骨髓移植手术、募捐……看到这些词语,你会以为这又是一个悲情惨淡、压抑沉重的故事。但国家琪和她的朋友们解读了命运的另一种走向,他们用个性却依旧浩瀚的方式表达年轻的爱情、友谊;他们用DV、自制电影短片、网络记录青春的光影;他们用80后的朝气、勇敢、独特去实现梦想。

80后爱情观:

将苦痛雕刻成浪漫的花朵

“上天的安排,是否一定有意义,人海的邂逅,是否一定有奇迹。用我的吉他,弹着忧郁的旋律,眼泪也要,感伤别离。很深的夜里,讲着邂逅的话题,女孩的脸上,挂着晶莹泪滴。用我的生命,去诠释我们的相遇。那么孤寂,如此华丽。”

2008年4月的一个夜晚,武汉市,湖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病房里,当22岁的男孩阙荣华用低缓沉静的语调慢慢吟诵自己写的这首诗时,国家琪半晌说不出话来。

国家琪是位身患“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白血病患者,虽然医生告诉她这种病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最长生存期为55个月,虽然她因病休克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可是,爱情依然到来了。那一刻,病室苍白的墙壁因此而缤纷,周遭刺鼻的药水因此而芬芳,大大小小的输液瓶碰撞的刺耳声因此而悦耳。

国家琪是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2005级广告班的学生,22岁,出生于黑龙江密山市连珠山镇一个下岗工人家庭。在学校里,她连续两年获“三好学生”荣誉称号,还因在校广播台主持“光影记”栏目,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秀播音员。

国家琪的病是2008年3月因咳嗽久治不愈而发现并确诊的。随后病情急转直下,正式住院的3个月内,超大剂量的药物治疗也基本无效,并引发了慢性阑尾炎、输尿管结石、肺部感染等问题。甚至,危及生命的失血迫使她由每月输血一次改为每周输血一次。

阙荣华与国家琪同岁,是华中农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其实,他俩在很多的时间和地点近在咫尺,比如他习惯每天下午在她主播“光影记”时,放下手中的篮球静静倾听;比如他俩曾坐同一辆校车去看话剧《柠檬黄的味道》;比如他俩一起在学校的扇形教室参加黄阅歌友会。但一次次,他们在人群中擦肩而过。2008年4月8日,他听说家琪生病的消息,莫名地做出决定—去医院探望。

这大概就是命运吧。命运让阙荣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来到了家琪的病床旁;命运让他看见了身患绝症的家琪平静的微笑;命运让这个以“流浪歌手”身份流浪过许多地方的男孩对她怦然心动,一见钟情。

家琪自然是不信的:“为什么?因为同情吧,因为怜悯吧。谢谢你,我不需要。”

阙荣华干脆利落地回答她:“我看过一篇文章,上面说80后谈恋爱有几个特点:自恋、自私、自我。这样的我们是不会因为同情、怜悯而委屈爱情的。真的,只是因为爱,所以爱。”

国家琪和阙荣华相爱了。开始的3个月,两人都在医院病房里度过,视线里全是各种各样的疾病与孱弱的身体,时不时看到这世间关于情感脆弱与善变的故事在上演。当然,这里也有爱情与相守,尽管伴随着无穷无尽的泪水与隐忍。阙荣华坚定地说:“我们的爱情一定要有爱情的模样。”

年轻的爱情是什么模样?

它是浪漫的吧。阙荣华会花上半天时间跑上几十里地为家琪采来各种各样的野花,花儿开放在压抑的病房里,映亮了所有人的心房;他会背很多记不起名字但很优美的诗歌哄她入睡,看着她扑闪的长睫毛终于安静下来,看着她在梦中依然微笑。

它是激情的吧。奥运圣火在武汉传递那天,两个人穿着奥运T恤,涌动在人潮里迎接圣火。家琪看不见,阙荣华就让她骑在自己的肩上。她不停地挥舞着手中的小国旗,因为看见希望看见力量而尖叫欢呼。

它是诗意的吧。在家琪因为失血因为呕吐因为高烧而疲乏困顿时,阙荣华会在她的身旁拨动吉他的琴弦,一声声呼唤她、宽慰她、鼓励她,一遍遍用最美丽的音乐告诉她—我爱你。

它是神奇的吧。家琪手臂上全是针眼,一片又一片的瘀青,几乎无法再注射任何液体了。阙荣华吻着她的伤痕,故意呵她的痒,亲密地拥着她,然后认真地对她说:“科学实验证明,亲热时可以分泌一种抗菌物质,能杀灭葡萄球菌、链球菌还有肺炎球菌呢。所以,爱情是最好的良药,爱情是奇妙的缓痛剂。”

2008年6月23日,因为所有的积蓄及向亲朋好友借来的钱都用完了,家琪不得不办理了出院手续。父亲国光和母亲张秀华不得不回老家卖房筹款。医生叮嘱家琪,回家后也必须继续定期输血保守治疗,同时配以中药调理。但即使如此,她还是会遭遇大量失血、严重感染等生命危险,如想痊愈,必须及早进行骨髓移植手术。

残酷的现实面前,阙荣华和国家琪无从逃避,唯有面对。

9月3日,阙荣华陪同国家琪登上了去北京的火车,他们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移植前的初分辨检查。阙荣华用野花编织了许多小小的花环,挂在家琪的胸前、背包上、行李箱的锁扣中,他微笑着说:“这是一次华丽的旅行,是一次希望的旅行……”

而与此同时,她的母校里,一颗颗关注的心都在为她祈祷和跳跃。

80后的友情表达:

那一场绚丽的光影流动

“我每天拥有24小时,用13小时睡觉,两小时吃饭、吃药,两小时做功课自我勉励和憧憬,两小时看碟看书,另外两小时可能在打针……可是,我还会不可遏制地用1小时想去死。我今年22岁,每天在校园电台里主持节目,节目结束时我都会对同学们说‘明天再见,可是,明天还能再见吗?”

2008年10月13日,华中农业大学景园楼的阶梯教室里,挤满了一千多名大学生。这里正在举办一场特殊的公益小电影首映式,时长25分钟,这部小电影的名字叫《明天再见》,由国家琪的故事改编而成。

观看的大学生们都忍不住哭了。他们一直觉得自己是青春的主人,一直觉得人生之路还那么漫长,一直以为手中握有大把可以挥霍的时间,直到看完《明天再见》的那一刻,他们的心弦瞬间被触动与绷紧—原来生命这么脆弱,原来世间有那么多无可奈何的事情,原来身旁如此相近如此亲切的朋友,明天可能无法再见。

如果有一种仪器能够解读并播放那刻众人的心声,一定会有排山倒海的呼啸声在教室回荡:你,我,我们这些80后,能够为她做些什么?

首映式后,国家琪走到投影幕布前向同学们躬身致谢,当然,她首先感谢的就是免费为她拍摄与制作这部影片的“独立制片人”—殷博。他23岁,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动画专业毕业生,在此之前他与国家琪是有过一面之缘的朋友。

殷博是2008年9月初从QQ群里得知家琪的遭遇的。这个热心善良的男孩第一反应就是:我要帮助她。思来想去,他决定利用自己的专长,用自己手中的镜头自费替家琪拍摄一部DV电影,在网上发布和传播,进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殷博在大学期间就因拍摄DV《明日追击》获得过武汉市“青春梦想”DV大赛金奖,当时他刚应聘到一家影视公司做制片人。拍电影是一件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情,家琪的病情也不允许他慢慢地琢磨慢慢地拍摄,于是,殷博毅然辞掉了工作。

那段时间,殷博几乎每天都会见到国家琪,看着她不经意流露出的坚强与忍耐,感受她那白血病也不能掩盖的阳光与朝气,他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创作思路—这是一部关于爱与希望的电影。我们不是宣泄悲伤与绝望,不是去乞讨与哀求,而是要记录属于80后的青春、校园与生活,弘扬80后面对病魔乐观积极的生命态度,传递80后对爱情、友情、爱心的思考与选择。

9月13日,中秋节休假3天。殷博联系了在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的校友和朋友们组成了主要创作班底,开始了《明天再见》的拍摄。这部公益小电影前后耗时不到一个月,成本费用仅为800元,但所有参与其中、观看过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含金量。

猜你喜欢

荣华爱情国家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中文学习成新宠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妈妈生气了
一起出去玩
赵国荣先胜徐荣华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