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高中政治课激趣教学法
2009-04-09连保健
连保健
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有教学个性的老师,课堂教学总是能够体现出一种独立的思考意识,展现自身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不断地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那么,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代高中生喜欢什么样的政治课?喜欢什么样的政治教学方式呢?怎样创设政治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的途经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在激趣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获得一点经验和不成熟的看法,现与同行共勉、交流。
一、政治课教学要注重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参与意识。
思政课堂教学,不应是灰色理论的翻版,对于当代“80、90”后的中学生来讲,如果按照教材知识理论按步就搬授课,是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和吸引力的,要突破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厌学心理,必须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下功夫,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生活实践体验,注重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获得知识。因此,政治课教学要注重生活化情境,要创设具有真实性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融进教学意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政治课的生活化、有趣性。如在从教高一《经济生活》中第二课中《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内容时,就把学期初确定的《“哪家超市最便宜”》研究性学习活动和本节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课前就尝试着让学生分成四个课题小组,确定不同研究方向,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本市几家超市进行日常生活必需用品物价实地调查,到学校阅览室搜集了解有关近二三年消费品价格涨落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积累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和整理形成小结,然后在课堂教学中,由四个课题小组长把本小组调查的总结材料上台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所得的结论结合教材知识有条不紊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师生互动活动授课方式,既把价格变动对消费影响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实践活动能力,让学生在亲身实践活动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深受学生的好评。
二、扎实推进思政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恰当应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
对于多数政治教师来说,都有一个同感,要上好一堂政治课,把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生动透彻,让学生更好理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下很大的功夫的,特别是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党的建设,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等一些重要核心理论和哲学观点,它们是我们政治课教学落脚点,然而这些思想理论抽象、内涵深奥,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较远,且不易于理解,在开展这些纯理论课知识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呈现其教学内容,从现实生活中挑选一些优秀先进代表人物感人精神事迹,或从优秀的电视、影视歌曲中选取一些很有价值的素材,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开展教学,借助于多媒体画面和音效,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例子,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生动的事例中感受知识和教育。笔者在2007年4月在某校开设高二政治《人生价值实现途径》教学观摩课时,在教学中冷处理本节教材知识点,而是在课堂上花了将近一半的时间,播放了一段篇幅较长央视评选感动中国2006年十大人物——当代白求恩——华益慰医生可歌感人的影像视频材料,用生动直观的视觉画面、听觉语言,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再把教材理论知识和典型事例融合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震撼学生心灵教育目的,将乏味抽象的政治理论课变成激情的乐章。
三、学会运用情感艺术开展政治教学,增强政治课堂的“磁性”效应。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政治教师如果按传统教学中的概念——理论——联系传统方式授课教学,是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起学生共鸣的,笔者认为政治教师要讲究授课的艺术技巧,学会用情感的教学艺术“嫁接”到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中,用情感优化政治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精心设计生动的情感教学情景,从而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煽动起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
首先,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以情激趣,煽情促思。
思想政治课教学既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更是一种情感活动。新课程设置情感价值观不仅是政治课培养的目标,而且是学生感知、理解、接受政治课理论观点的动力系统,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善于学会在教学内容中挖掘,“创设鼓动点”,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名人轶事、趣闻、歌曲等意境,在教学中要有“煽情”策略、手段中有“煽情”辅助,通过以境育情,以情激趣来促进学生学会思考,激活课堂,我在从事高二政治《文化生活》课教学,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运用大量贴进学生生活感性材料,煽情促思。如师生合作解读周杰伦的《青花瓷》、小柯《北京欢迎你》等创作歌曲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播放美国巨片《功夫熊猫》影视片断与文化创新激趣教学等;感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意境设置结合,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开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时,通过课件制作,视频播放为纪念“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生死不离》配乐诗朗诵,其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爱与哀思,用心灵之声吟诵的这一段“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搭起双手铸成你回家的路基,生死不离、唇齿相依,不离不弃……”,朴实的文字,催人泪下救灾的感人视频画面,震憾每个学生,甚至部分学生当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开展了“抗震救灾是怎样彰显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主题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最后全班同学集体合唱了一首凝聚力强的《我的中国心》这首歌,达到思想的升华,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这种创设情境(煽情点)——问题设置(促思)——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符合新课程教学方式,实践证明非常深受学生喜欢和认可。
其次,注重寓教寓乐于课堂教学,寓庄于谐课堂。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给我们教学的启思是课堂教学必须要面向学生,为学生努力创造一种情趣盎然、欢快愉悦的教学空间。作为一门理论逻辑严密、时代感强的思想政治学科,要调动90后这一代中学生趣学、乐学,必须在教学课堂中千方百计地创设乐学情境,将妙趣横生富有哲理的笑话故事、流行歌曲的歌词、穿插深入人心的广告语引进课堂,再辅之以风趣幽默的讲演,让学生以乐引思,乐中获知。为此近几年来,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参阅了许多《演讲与口才》、《幽默》等杂志,或通过网络查寻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社会时尚的流行语,加以收集整理,储备快乐教学素材,如在高二《文化生活》教学中例举了“山寨、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网络时尚文化用语,并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中适时穿插介绍这些典型素材,把它变成教学语言和教学实例来论证,发挥它语言风趣的韵味,给学生带来诙谐、动人开心一笑。也可经常在课堂教学播放一段令人捧腹的相声、小品来剖析文化创新来源于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的重要性,讲一段诸如感人励志教育的汶川大地震中“猪坚强”故事,讽刺西方媒体对中国不客观公正的报道的“做人要厚道、不能太CNN”等一些趣味性和针对性强、幽默教学小插曲,这种寓教寓乐于课堂,寓庄于谐课堂教学,既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吸引学生注意力,融洽师生情感,让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启迪学生心灵。也极大吸引学生对上政治课的兴趣,来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