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利对夏黄瓜雌花发生的影响
2009-04-09吴良进
吴良进
摘要在黄瓜苗期不同叶龄,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观察黄瓜第1雌花着生节位和植株主蔓前20节位的雌花数。结果表明:幼苗期用乙烯利处理可增加黄瓜的雌花数,且第1雌花节位有明显的上升;处理苗龄以2~4叶时为宜,乙烯利浓度以50~150μL/L较好。
关键词夏黄瓜;乙烯利;苗龄;雌花
中图分类号S482.8+8;S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018-01
黄瓜的花芽及性型分化在幼苗期便开始了,其花芽及性型分化除受品种自身遗传特性影响外,较短的日照(8~10h)和较低的夜温(13~15℃)是雌花分化的有利条件。而夏黄瓜栽培的季节,在苗期却无法满足雌花分化的条件,所以夏黄瓜生产产量较低。生产上常在幼苗期喷施乙烯利,以增加雌花数,从而提高产量。本试验旨在寻找不同叶龄处理乙烯利的最佳浓度。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夏青四号黄瓜;乙烯利为重庆市永川化学制品厂生产的40%水剂。
1.2试验方法
分别在幼苗叶龄1叶1心、2叶1心、3叶1心、4叶1心和5叶1心时(以下简称一叶期、二叶期、三叶期、四叶期和五叶期)用乙烯利液处理。乙烯利浓度分别为50μL/L、100 μL/L、150μL/L、200μL/L、250μL/L,以清水为对照(CK)。采用裂区设计,以幼苗叶龄为主区,3次重复,每处理20株。5月26日播种(直播),采用常规田间管理。当植株达到22个节位时,每处理随机抽取10株,统计第1雌花着生节位和前20节的雌花数。
2结果与分析
2.1乙烯利对第1雌花着生节位的影响
随着叶龄的增加,其第1雌花的着生节位升高,以五叶期处理最高,一叶期处理最低(见表1)。
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则随着浓度的增加,第1雌花节位随之上升。除50μL/L与CK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处理均与CK有极显著的差异(见表2)。
不同叶龄期对乙烯利浓度的反应不一致。一叶期除50μL/L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浓度处理与CK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00μL/L处理第1雌花节位最高,50μL/L处理最低;二叶期所有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三叶期仅250μL/L和200μL/L处理与CK差异显著,250μL/L处理最高,50μL/L处理最低;四叶期所有处理均与CK有极显著差异,各浓度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五叶期处理与三叶期的表现类似,仅250μL/L和200μL/L处理与CK差异显著,其余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见表3)。
2.2乙烯利处理对雌花数的影响
在幼苗的不同叶龄期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对雌花数的影响不同。一叶期各浓度处理的雌花数与CK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少,但仅有250μL/L处理与CK有差异显著;二叶期处理,除150μL/L处理的雌花数比CK略少外,其余处理的雌花数均比CK有所增加,但仅有200μL/L处理的雌花数较CK显著增加;三叶期处理,各浓度与CK均不显著,从总体趋势上来看,以100μL/L处理相对较多,而200 μL/L处理雌花数最少;四叶期各处理与CK均无显著差异,150μL/L处理相对较多,CK相对较低;五叶期处理,随乙烯利浓度的增加,雌花数也相应增加,250μL/L处理最多,CK最少,且所有浓度处理均与CK差异显著(见表3)。
方差分析法(LSR法)表明,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对雌花数无显著影响,而在幼苗不同叶龄期用乙烯利处理对雌花数有显著影响。二至五叶期处理的雌花数较多,一叶期处理最少。
3结论
(1)黄瓜幼苗期用乙烯利处理,可提高第1雌花的着生节位。除用50μL/L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浓度处理的第1雌花节位均比对照有显著提高,而且随浓度的增加,第1雌花节位有依次升高的趋势。同时,不同的叶龄期处理,第1雌花节位也有明显的差异,随着叶龄的增加,用乙烯利处理第1雌花节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是这种变化在不同的叶龄期,对乙烯利的浓度反应是不一致的,表明幼苗叶龄与乙烯利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
(2)用乙烯利处理有利于增加黄瓜的雌花数。从幼苗叶龄来看,宜在二至四叶期处理,苗太小或太大效果均不理想;而乙烯利的处理浓度则需要根据苗龄的大小做不同的选择,从总的趋势来看,以50~150μL/L为宜。
(3)高浓度的乙烯利液有阻碍植株生长的作用。虽然在试验中五叶期处理,随乙烯利浓度的增加,雌花数依次增加,但同一节位的多花难以全部成瓜,而且生长后期植株有较明显的衰退现象,因此在生产上不宜使用较高浓度的乙烯利。
4参考文献
[1] 黄作喜,胡蓉,卿东红,等.外源激素KT对黄瓜去根苗雌花形态建成中生化物质变化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8(5):979-983.
[2] 黄作喜,卿东红,刘兰.生长调节剂诱导西胡芦、黄瓜雌花分化和发育的研究[J].北方园艺,2007(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