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饭

2009-04-08向本贵

中国铁路文艺 2009年3期
关键词:团年饭年饭成龙

向本贵

杨中祥老人一辈子都是赶着鸡的叫声起床。按说现在他不用起早床了,年初的时候大儿子生林和小儿子发林一块来家里郑重地跟父母宣布,父母都快八十了,该享享福了。从今年开始,他们不让父母做农活了,兄弟俩每年给他们一千斤粮,一千块钱,二十斤油,五十斤猪肉,小菜由他们自己到菜园里去摘,看上什么菜就摘什么菜,看上谁家的菜就摘谁家的菜。两个儿子都是孝儿,杨中祥和老伴刘春妹都十分的高兴。从年初开始两个老人每天的事情就是办两餐饭吃。把饭办成艺术品都有时间呢。但杨中祥老人起早床惯了,天亮不起床他浑身发疼,每天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天气。这也是他这辈子养成的习惯,做农民的靠天吃饭。天老爷发脾气了。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该天晴的时候天不晴。农民就得饿肚子。现在杨中祥老人用不着看天的脸色了,不种田不种地他还关心天气做什么。但一辈子养成的习惯是难得改掉的。

今天是晴天。杨中祥老人自言自语道,晴天好啊。大年三十,难得碰到晴天啊。杨中祥老人的心情很不错,他在灶膛里生起火,首先烧了一壶开水,用杯子倒了一点开水端进房让老伴吃药。老伴刘春妹有胸口痛的病。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胃病。老伴的胃病是年轻的时候没有饭吃饿出来的。那时在集体,一年累死累活,却分不到多少粮食,两个儿子从生下来就吃得,开始的时候吃娘的奶,娘吃不饱饭,奶水就少,儿子把娘的心肝都吸碎了。后来儿子不吃奶了。就吃饭,没有油水的饭菜把小肚皮涨得鼓一样还要吃。口粮少,父母不吃。让儿子吃,母亲生生的饿出胃病了。现在好了,两个儿子都有自己的家业,孙子也长大了,他们的日子过得好,孝敬父母也就十分的大方。可是,老伴却是吃不下去了,鱼呀肉呀鸡呀好菜餐餐有吃的,她连筷子都不敢动,她的胃好像专门跟鱼呀肉呀过不去,沾上一点就得去医院住上几天。

“今天过年呢,你起来吧。”杨中祥这样对老伴说。

刘春妹就挣扎着起了床,一只手还不忘把胸口按着。杨中祥说:“现在按按可以,等会到生林家去吃团年饭你可别把手按在胸口,那样不好看。人家小龙的女朋友会瞧不起小龙,说小龙的奶奶怎么会是这么个病蔫蔫的样子呢。”小龙是他们大儿子杨生林的儿子,是他们的大孙子,是刘春妹一手带大成人的。

刘春妹说:“从今年开始,生林和发林已经把过日子的钱粮都给我们了,前天又送来许多菜,鱼呀肉呀豆腐呀都送来了,只怕不会叫我们一块吃团年饭呢?”

杨中祥说:“一年就吃一次团年饭,怎么不叫我们一块吃呢,喜庆的饭啊,团圆的饭啊,再说我们也吃不了多少,不过就一块坐一坐,说说白话,表示孝孝和和啊。”杨中祥顿了顿。肯定地说,“生林会叫我们去吃年饭,发林也会叫我们去吃年饭,不过今天我们还是要到生林家里去吃年饭,小龙带女朋友回来了,他女朋友日后回到自己家去会对她的父母说,小龙一家人好呢,爹妈和爷爷奶奶都孝和呢。”

刘春妹说:“一年到头他们总是忙,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从他们家到我们家才几步路啊,他们一个月两个月都不来家里坐坐。别人的儿子在外面打工一年半载不回来,我家两个儿子没出去打工一个月也难得见他们一次。”刘春妹过后抱怨道,“小龙带着他的女朋友昨天就回来了,也不来看看爷爷奶奶。”

杨中祥说:“小龙的女朋友第一次来小龙家,看望爷爷奶奶是有规矩的。明天大年初一,小龙会带着他的女朋友来拜年,孙媳妇第一次看望爷爷奶奶,我们得给红包。”杨中祥顿了顿,说,“你想看看我们的孙媳妇长的什么样子,等会儿吃年饭的时候,就能看见的啊。”

刘春妹说:“红包各人给各人的。你给四百,我给四百,不要让人家姑娘小看了小龙的爷爷奶奶。”

杨中祥笑说:“你以为四百很多啊,听说城里人抛手就是:千五千。”

“我们不是城里人,我们的钱是以前卖鸡蛋卖小菜积攒的,是两个儿子给的零用钱积攒的,各人四百,就是大礼了。”

杨中祥说:“各人给六百,六六大顺。做长辈的都希望儿孙兴旺发达。”

刘春妹说:“那就给六百吧。给孙媳妇六百,我口袋里还有几百块钱。弄药的钱还有。”刘春妹过后说:“没听说成龙回来过年啊。”

成龙是他们小儿子杨发林的儿子,前年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就到外面打工去了,一直没有回来。杨中祥说:“昨天我问发林了,他说成龙今年不回来过年的。”

“翅膀硬了。就远走高飞了。也不回来看看爷爷奶奶了。”刘春妹脸面戚戚的。她把大孙子带到五岁,小孙子又出生了,她就又拖着病蔫蔫的身子把成龙带大,这个时候,她当然惦记着她的宝贝孙子了。

杨中祥劝她说:“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妇都没有出去,大孙子过年还带了女朋友回来,你应该高兴啊,你没看见村里好多人家儿子儿媳孙子全家都到城里打工去了,留下两个老人看守房子,过年过节盼望儿子孙子眼睛都盼穿了。”

刘春妹说:“过年。儿子孙子都在家一块吃团年饭那才好啊。”

杨中祥没有做声,其实,他心里何尝又不是这样的想法,年纪大了,就总是希望儿子孙子在身边说说话,就总是希望多看儿子孙子几眼。杨中祥来到灶屋,灶台上摆着许多过年的东西,有豆腐,有糍粑,有甜酒,有鱼有肉,都是两个儿子送来的。村里的人们都说。他们老两口命好,儿子有孝心,老来不愁吃不愁穿的。杨中祥问老伴。“早上我们弄点什么吃啊?”

刘春妹说:“早晨我吃不下的。”

“吃不下也得吃一点,还不知道他们的团年饭什么时候吃呢。”

“往年不都是吃过早饭再消消停停办年饭么,下午三点多钟吃年饭,吃过年饭天就黑了。”

杨中祥煮了一点甜酒,在甜酒里面放了一个糍粑,煮一会,糍粑就变得软软的了,这是湘西的特色小吃,又好吃,又经饿。有甜酒煮糍粑垫肚子,什么时候吃团年饭都不着急。把甜酒糍粑煮好,杨中祥给老伴盛了小半碗。刘春妹说:“我只喝点甜酒水,糍粑我不要。”

杨中祥无奈,只得把碗里的糍粑夹过来自己吃。刘春妹看着他的那个吃相,说:“你就不能少吃一点么。”

杨中祥笑说:“等会儿他们办一十二碗大鱼大肉,我还是能吃一些的。”

刘春妹就没有做声了,男人这辈子受苦了,从她二十岁走进杨家,他就顶天立地支撑着这个家,一辈子劳累,一辈子忍饥受饿。两个儿子都成家了,分开过了,按说他们的日子也就好过了,可是两个儿子要修砖房子,做父母的还得给他们积攒钱粮,还得没日没夜的忙碌。她说:“那你就吃吧。”

杨中祥就把一碗甜酒糍粑都吃了下去,他感到十分的舒畅,打了一个饱嗝,只是,他还是担心老伴吃那么一点甜酒水会饿坏身体的,他说:“要不我煮点饭,再炒点菜,你吃点饭好么。”

刘春妹似乎有些不耐烦了,“我说不吃就不吃嘛。”

杨中祥连连说:“我不给你办饭菜,你别发脾气啊。”就拿把扫帚打扫屋前屋后的卫生。其实。杨中祥平时把屋前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他不但把自家的屋前屋后打扫得干

干净净,他还把两个儿子的屋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一辈子劳动惯了,突然没有事情做,他闲得慌。

实在说。杨中祥家是算得彻底的翻身了。开始分田到户的时候,两个儿子正是二十来岁的年纪,上好的劳动力,父子三人把田地种成了金碗碗。每年都有好收成,后来大儿子生林结婚了,要分开过,杨中祥带着全家人给大儿子修了一栋砖房子,十分的漂亮,十分的气派。几年之后。小儿子发林也娶了媳妇,他也不肯跟着父母住在旧木房子里,要像哥哥那样修砖房子,杨中祥无奈,和老伴又是养猪又是挣钱,硬是给小儿子也修了一栋砖屋。小儿子也高高兴兴搬到砖屋去住了。老两口就守着这栋祖宗留下来的木房子。为了给小儿子修砖屋。他们欠下了许多的账,但他们高兴。那时杨中祥身体好,做得,老伴的心口痛也没有现在这么严重,老伴每年要喂养两头大肥猪卖钱,杨中祥把收的粮食也拿去卖钱,几年时间硬是把欠的账给还清了。如今他们老了,做不得了,但他们的命好,不愁吃不愁穿。

太阳已经爬上一竿子高了,冬天的太阳暖洋洋的,整个的村子都沐浴在暖洋洋的阳光中。这是一个不大的村子,五十多户人家。由于许多人家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村子显得并不怎么热闹,直到过年的时候。那些家里有老人的,儿孙们才会回来看看老人,陪着老人过个年,住几天。杨中祥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媳都没有出去打工,他真的体味不到村里那些老人盼望儿子儿媳回来是个什么滋味。

杨中祥一边打扫禾场前面的卫生,眼睛却不住的对前面那条用水泥铺起来的村路张望,他希望小孙子成龙突然就从村路的那头走过来,口里叫一声爷爷奶奶我回来了,那样的话一家人全都团聚了。

“禾场干干净净的,你扫的哪样,我还不知道,你是看成龙呢。”刘春妹站在家门口,这样说。

杨中祥说:“我看成龙,你站那里作什么,你还不是看成龙么。”

刘春妹说:“我们成龙今年还是不回来过年的啊。”

杨中祥说:“也不一定。去年杨树的儿子说不回来过年的,后来正月初二又回来了。”

刘春妹说:“正月初二回来有什么意思呢,在外面打工的往家里赶,不就是为了吃团圆饭么。”

“大家都往家里赶。哪有那么多的车子,听说火车票很难买,火车多大呀,一车能装几千人,都装不完往家里赶的人。”

刘春妹这时却不跟杨中祥说话了,她的眼睛盯着上面那栋砖房子。上面那栋砖房子是大儿子生林家的。她看见大儿子家的门前有两个年轻人在放鞭炮,一个男的,一个女的,那个女的穿的是水红色的衣服,冬日的阳光下,格外的鲜艳,刘春妹对老伴说:“你看看,那个穿水红色衣服的姑娘是我们家小龙的女朋友吧。”

杨中祥抬起头,看了一阵,说:“我们村里几个在外面打工的姑娘都没有回来,那个穿水红色衣服的肯定是我们大孙子的女朋友罗。”

刘春妹说:“隔远了,脸模子看不清,不过长还是长得很高的。”

杨中祥说:“高也好,矮也好,他们自己喜欢的。就好。”

刘春妹又唠叨起来了:“昨天就回来了,也不来看看爷爷奶奶。”

杨中祥说:“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他们要来给爷爷奶奶拜年的。你要看她,也快了。等会儿去吃年饭的时候不是能看见的么。”

刘春妹盯着那个穿水红色衣服的姑娘,心里想,这姑娘是哪里人呢,姓什么呢,她喜不喜欢我孙子这个家庭呢。杨中祥说:“你站在那里做什么,坐家里去吧。腊月,就是太阳晒着,天还是很冷的,可别感冒了啊。”

刘春妹说:“今天你可别去扫他们的禾场。放鞭炮的纸屑不要扫掉了,喜庆哩。”

“我知道。”杨中祥过后说,“我看见了,生林在杀鸡。”

刘春妹来到禾场,她也看见了,大儿子一手拿着一把菜刀,一手抓着一只鸡。从家里走出来。小龙和他的女朋友也不放鞭炮玩了,跟在父亲的后面看他杀鸡。刘春妹说:“我身体不好,不然我就去帮忙办办年饭。家里来贵客了,年饭肯定比以前要办得丰盛一些才是。”

杨中祥说:“前几天生林和菊年就开始准备了,还用得着你去帮忙么。等着他们来叫我们去吃团年饭就是。”杨中祥顿了顿,说,“劳累了一辈子,过年吃餐现成的也应该,你就别想着去帮忙了。”

刘春妹说:“我是担心他们忙不过来。”

杨中祥说:“忙不过来也没有办法,你身体不好啊。”

刘春妹再没有说话,进屋去了。杨中祥把房子周围打扫了一遍,又找了几根树枝把禾场旁边菜园的篱笆织好,这时太阳已经偏过了头顶,早晨吃在肚子里的甜酒糍粑早就没有踪影了,他想找点东西吃,刘春妹说:“下午了,还吃什么东西,现在吃了,等会儿吃团年饭的时候又吃不下了。”

杨中祥心想也是,等会儿就要吃团年饭,一大桌的大鱼大肉呢。他倒了一杯茶喝了,过后就在竹烟袋里塞了一团叶子烟慢慢地吸。刘春妹说:“下午了,也不知道发林家的年饭办得怎么样了。”

杨中祥说:“成龙不回来。他们不会像他哥那样认认真真办年饭的。”

“如今日子好过,过年不过年都吃得不差,吃团年饭。无非就是图的一个喜庆,图的一个团圆,图的一块说说白话。”

“前天发林说,成龙要是回来。他们家要买一些羊肉回来包饺子吃。成龙在外面吃饺子吃惯了。”

刘春妹说:“羊肉有什么好吃的呢。一股的腥味。”

“听说羊肉比猪肉的营养要好,人家宾馆的大酒席都是吃羊肉不吃猪肉。没有出过门你就别多话。等会到生林家吃年饭的时候你说一些外行话让小龙的女朋友笑话你。”

“等会儿我不说话就是。”

杨中祥抽了一袋烟,又准备爬上屋脊去捡漏。刘春妹说:“你是个贱命,过年这一天你都不休息一会儿。”

“屋脊上有一片瓦破了,过了年春天就来了,下春雨房里会漏湿的。”说着搭了条梯子往屋顶上爬。

“我还不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站在屋顶上你才看得见生林家办年饭。”

杨中祥会心的笑着,爬上屋脊之后。他抬头对那边看去,大儿子家的一切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大儿子家的砖房在左边,离他们家的老屋很近。就隔一片菜园。两层楼的砖房,灶屋在砖屋的挡头。大儿媳妇正在炒菜。腰上系一条围裙。一副忙碌的样子,儿子回来了,还带着女朋友回来,做娘的当然忙得高兴啊。大儿子生林好像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就在禾场上劈柴蔸。小龙和他的女朋友站在禾场上说着什么,很亲切的样子。杨中祥扭过头来,朝右边小儿子那栋砖屋看去,小儿子和小儿媳妇果然没有大儿子一家那么忙碌,小儿子发林站在门口吸烟,眼睛不时地对外面的路口张望,他也是希望看到成龙突然就出现在村口的路上呢。小儿媳妇伍芬也在办年饭,不过她办得有些心不在焉,她也是在惦记着成龙。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子不回来过年,他们心里就好像没有主心骨了啊。杨中祥心想,发林家的年饭办熟之后,他们一定会接他和老伴到他们家去吃团年饭的,儿子不回来,把父母接到一块团年,也热闹热闹啊。但今天不会到他们家去吃团

年饭,今天要到大儿子家去团年,老伴急着要见孙媳妇呢。明年成龙带女朋友回来过年,我们就到发林家去吃团年饭,杨中祥这样想的时候,他心里就充满着一种满足感,一种幸福感。

太阳渐渐地向西边偏了过去,冬天的风吹来有些冷。老伴在禾场上喊:“你蹲在屋脊上看风景啊,太阳一下山就冷起来了,弄病了怎么办。”

杨中祥从屋脊上下来,洗了洗手,说:“生林他们家的年饭快办好了,一会儿我们就吃团年饭去。”

刘春妹说:“我还在想呢,我们两个都到生林家去吃团年饭,等会儿发林来叫我们怎么办啊?”

“对他说,今年到他哥哥家吃团年饭,明年成龙带女朋友回来。我们就到他们家去吃团年饭。”

刘春妹走进房,找了一伴新衣服换了。过后对老伴说:“你也找件干净衣服换上,我们家小龙的女朋友第一次见我们,不能让人家说小龙的爷爷奶奶邋里邋遢不讲卫生。”杨中祥真的也在房里找了一伴新衣服穿上了。笑着说:“现在只等着他们来叫我们去吃团年饭了。”

这时,一阵鞭炮声从外面传来,过后就有一缕火药的芳香氤氲在空气之中。杨中祥说:“这是谁家吃年饭啊,鞭炮放得真多。”

刘春妹说:“还早么,是谁家就吃年饭了?”

杨中祥站起身,来到门前对外面张望了一阵,说:“鞭炮是从我们生林家的禾场上传来的。”

刘春妹说:“他们家吃年饭了?小龙跟他女朋友放鞭炮玩不会放这么多鞭炮的。”刘春妹过后说:“他们怎么没叫我们去吃年饭呢?”

杨中祥说:“也许放完鞭炮就会来叫我们的。”杨中祥这样说的时候就走到禾场上去了。

刘春妹说:“你站在禾场上做什么。别人看见了还以为我们等着去吃团年饭呢。”

杨中祥说:“等着去吃团年饭也没有错啊。”这样说的时候,杨中祥还是进屋来了。老两口坐在屋里,眼睛看着前面的禾场,耳朵听着外面有没有脚步声响。

可是,老大一阵了,还是没有听到脚步声从外面响起。禾场前面也没有人走过来。刘春妹说:“他们不来叫我们去吃年饭了。”

杨中祥说:“不会的。生林是老大,他不会不叫我们去他们家团年。”杨中祥又站起身,把脑壳伸向门外。门外静悄悄的,一缕蛋黄色的太阳光斜斜地照射进来。杨中祥迎着太阳光走到禾场,他在禾场上站了一阵,过后回来对老伴说:“生林家的大门已经关上了。他们家开始吃团年饭了。”

刘春妹叹了一口气,说:“可能是小龙的女朋友来了,他们就不叫我们去他们家吃团年饭了。”

“也许吧。”

刘春妹再没有做声了,怔怔地坐在那里。杨中祥说:“别急,生林不叫,发林会叫的,成龙没回来,他们家就两口子,加上我们也才四个人。”

刘春妹又把手按在胸口上了。杨中祥连忙给她倒了一杯开水,又拿来几粒丸药,说:“快把药吃了。等会儿发林来叫我们吃团年饭的时候别把手按在胸口上。那样不好。”

刘春妹把丸药吃了,说:“你看见我们家发林在做什么?”

“今天还有什么做的,坐在门口抽烟,眼睛看着村子的路口。好像是在盼望成龙回来。”

“看见伍芬没有?”

“在家办年饭啊。”

刘春妹走进灶房,她好像是要找什么东西。杨中祥也跟了过去,说:“你要找什么,对我说,我给你找啊。”

刘春妹看着灶台上的鱼肉和一些小菜,说:“这么多的菜,都是他们送来的,我们自己办了吃也一样的。”

杨中祥说,“你刚才还在说,一年来他们总是忙忙碌碌。连说说话的时间都没有,趁着吃团年饭。好一块说说话啊。要说吃,你吃不得多少,我也吃不得多少。把这些大鱼大肉煮了,我们两个老人坐这里吃,有什么意思呢。”

刘春妹就又回到屋里坐着,手仍然按着胸口。杨中祥好像有做不完的事情。他找来几块木板,准备补鸡笼。刘春妹说:“不要做活了,坐着吧。”

杨中祥说:“鸡笼有一个洞,我得补补,做不得农活。喂鸡还是可以的,明年我们要多养几只鸡。生鸡蛋,你没看见生林发林他们都很累的么,农忙的时候,给他们送点鸡蛋吃,补补身子。”

刘春妹说:“你不是说明年还要喂养一头肉猪么?”

杨中祥说:“今年什么都没有做。坐在家里吃现成的,心里总觉得闲得慌,明年是要喂养一头猪,过年的时候煮猪头,煮猪脚。把他们两家都接来一块吃团年饭。那才热闹呢。”

“我是帮不了你的忙的。”

“我不要你帮忙的。你只坐一旁陪着我就行了。”

“我们的儿子有孝心,只怕他们不同意你养猪,担心你累着。”

“累点要什么紧,心里愉快就好。”

太阳已经落下山去了,一缕淡黄的彩霞挂在西边的天际,这时,从那边传过来零星的鞭炮声,杨中祥说:“生林家的年饭已经吃完了,小龙和他的女朋友又在禾场上放鞭炮玩呢。”

刘春妹没有做声,她的表情有些痛苦。杨中祥知道老伴已经饿了。早晨他吃了一碗甜酒糍粑,老伴只是吃了一点甜酒水。杨中祥说:“成龙不在家,发林他们办年饭就不急,再等一会儿,发林他们家的年饭就办好了。”

天快黑的时候,杨中祥突然听到禾场外面有脚步声,他对老伴轻轻说:“一定是发林来接我们吃年饭了。”

刘春妹站起身准备往外走,这时,脚步声却小了,杨中祥来到禾场上,他看到小儿子发林跟他的女人伍芬匆匆向下面村子走去了,杨中祥再也忍不住了,问到:“发林你们吃过团年饭了?”

发林说:“吃过了,我们到村长家给成龙打个电话,问问他是不是吃过年饭了。要他回来他说难得坐车,外面的年能有家里过得好么。”

杨中祥再没有做声,他看见老伴的眼里有泪花儿在晃动,连忙道,“我这就生火煮饭炒菜,我们自己做年饭吃。”

刘春妹说:“我一点都吃不下了。”

“过年吃团年饭。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图的就是喜庆,祥和,团圆,吃不下,样子也得做出来。这里有肉,有鱼,有豆腐。都是两个儿子送来的,两个儿子有孝心。把我们的生活安排得好啊。”杨中祥过后说,“大儿子大儿媳要照顾他们的儿子儿媳,小儿子小儿媳挂记着他们在外面打工的儿子。不要责怪他们。”

刘春妹说:“他们有他们忙不完的事情,责怪他们做什么啊。”这么说的时候,她又把手按在胸口上去了。

猜你喜欢

团年饭年饭成龙
清闲年
物种缘何濒危
香港江苏社团总会圆满举行“喜迎2022”团年饭
红红的中国年
春节“爱”字歌
接年饭
成龙:奥斯卡来找我,不是我找奥斯卡
除夕夜他们这样度过
寻找成龙等
成龙历险记